道一:阿里九板斧體系

2019-10-18     老闆悄悄話

道一(凃靈策,阿里顧問)在阿里工作16年,做過設計,玩過銷售,耍過網站運營,2012年轉行做OD,負責阿里集團人才發展、領導力發展、組織發展團隊。

以下是道一分享的阿里的九板斧體系:

如果用兩句話來概括阿里的人才發展,那就是「人事合一」和「虛事實做。」

所謂人事合一,就是借事修人,借人成事。

員工在阿里工作5年會有個成人儀式——只有在阿里待滿5年才能真正成為「阿里人」,經歷足夠多的挫折、委屈、變化,才能充分感知阿里味,並由內而外地散發出阿里味。

我們對所有團隊領導者的要求也是既要做成事,還要帶出一支隊伍。阿里人才發展和組織發展的核心原則是緊貼業務場景,基於業務實際需要發展人,發展組織。

所謂虛事實做,由於領導力、文化、員工成長的內在體驗是虛的,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事情將人的內在體驗落地,在業務中沉澱寶貴的體驗與感受。

舉例來說,在阿里每完成一項工作,大家會再多花5分鐘談談個人的感受與體驗,來加深對業務的理解以及彼此間的情感。

但凡一家優秀的公司,都必須要形成對自身的獨特看法和視角。借著阿里形成領導力的「九板斧」體系,大家可以對阿里「人事合一」有個體感。

九板斧體系主要分為三層:

「腿部」包括拿結果、Hire&Fire、建團隊,

「腰部」包括定策略、做導演和搭班子,

「頭部」包括定戰略、斷事用人和造土壤。

每一層級的領導者只需練好三門「絕技」或關鍵點即可。

從縱向來看,九板斧背後也有著清晰的脈絡:第一是做事情,第二是培養人,第三需要打通人和事之間的「任督二脈」。

1、做事情

從定戰略、定策略,到拿結果,是阿里「做事情」的線。

首先,高層領導者需要定戰略、指明方向,看清楚未來3~5年的產業格局與競爭態勢,以及客戶價值是什麼;

其次,中層需要定策略,即將大的、虛幻的戰略轉化為當年的策略;

最後,基層拿結果,即將這些策略轉化成具體項目和目標,細化到十人的小團隊能夠負責並產出結果。

2、培養人

造土壤、搭班子、建團隊,是阿里「培養人」的線。

首先,建團隊,每位基層領導者應懂得帶人、凝聚人心,引領大家走向共同的目標;

其次,搭班子,這需要聯合很多「工種」來做一件事情,如一個行業領導者需要把運營、產品、技術甚至外界等幾股力量組合在一起,才能產生效果;

最後,造土壤,阿里把組織比喻為一片土壤、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只要土壤好,植物就容易播種,讓團隊文化呈現健康的、正能量的狀態。

3、打通任督二脈

每個人都有任督二脈,我們要考察管理者在人與事方面的「要害點」是否通暢。

Hire&Fire:

對於基層管理者來說,除了拿結果、建團隊之外,招聘與解聘是也是關鍵。

在阿里,如果一個領導者沒有開除過一個員工,他就不是真正成熟的管理者。其實,解聘代表著你的取捨標準,只有這樣,一個團隊才真正具備拿結果的能力,團隊的文化與味道也才能建立起來。

做導演:

管理者應像世界級的導演,首先要「挑選好劇本」,即挑選一個好的業務;然後,「找演員」,將團隊建立起來;最後,還需要好的舞美與燈光等配套設施,才能將團隊捏合起來。

一出「戲」導出來後,不光要叫座,還應對社會產生影響,這正是「做導演」背後的邏輯。

斷事用人:

越往上,我們會發現能否用對人、能否做艱難而不完美的決定最為關鍵,這非常考驗管理者的智慧,也最能體現他/她到底相信什麼。

以上這三條線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一張圖、一場仗、一顆心」。作為領導者,首先要明確團隊的戰略大圖是否清楚,能否讓每一個細分部門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時,在網際網路不確定的情況下,「一顆心」很重要,即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共同打「一場仗」,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文 | 道一(凃靈策,阿里顧問)

版權聲明 |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LWP4W0BMH2_cNUgvl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