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打開一個食評網站,定位到廣州後,會發現口味排行榜中不出意外的由「路邊阿姨炸春卷」、「無名車仔牛雜」、「走鬼檔燒烤」等等包攬了冠亞季軍,它們中的大多數甚至連正經鋪面都沒有。
走鬼檔
它們代表著廣州最草根也最具人情味的一面,是時過境遷後仍無法忘懷的至上美味。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牛雜,無論寒暑,入夜時分的牛雜檔和十米開外就能聞到的蘿蔔牛腩香味,簡直勾人心魂。
開枝散葉的阿婆牛雜
阿婆牛雜、炒螺明、魷魚叔曾並列為廣州三大最知名的走鬼檔。它們均有著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香氣誘人。往往人在街口走著,迎面就是一陣令人垂涎的香味,在寒冷的冬夜裡尤其如此。
炒螺明(圖片來源網絡)
阿婆牛雜的靈魂人物阿婆年事已高,現已品牌化經營,連鎖開得遍地開花。炒螺明的主營業務也從炒螺變成了唱歌吹水,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全部濃縮在一句「賣歌送螺或買螺送歌」中,因此也就有了100元一碟的天價炒螺(因為人家送歌)。
洪德路烤魷魚
剩下碩果僅存的魷魚叔,之前也傳出因年紀已大,想要收檔歸隱的傳聞。好在,他始終是放不下這檔生意,也放不下多年的客人,隔三岔五還是能夠有緣在晚歸的路上相見。
足料魷魚
魷魚叔的全部「架撐」(粵語指工具、行當)就是一輛單車而已。一輛車,一炭爐,一個人,就包辦了洪德路街坊三十年來的宵夜口福。賣的東西也很簡單,就只是一味烤魷魚。其他什麼烤豆腐串、牛肉串統統不做。
「香飄萬里」的碳烤魷魚
不做的原因也很簡單,阿叔答道--「因為我凈系鍾意食烤魷魚」。碳烤的魷魚上撒著薄薄的鹽,用爐火滿滿將其逼香,就是全部了。魷魚有大小之分,大的10元3隻,小的10元5隻。還有烤到微焦的魷魚頭, 10元一盒,用來佐酒真是一流。
-阿叔,烤魷魚賺錢嗎?-賺啊,賺辛苦錢罷啦!
吃阿叔的烤魷魚,時間很關鍵。若是烤好沒能趁熱在半分鐘內吃完,魷魚的脆度和風味都會大幅下降,這也是這家小小走鬼檔沒法做外賣、也不建議打包的原因。
烤魷魚頭
初次嘗試的朋友要做好心理準備,口味上並不像滿街連鎖零食店裡加大量黃油烤出來的風琴魷魚。有炭火的火煙味和海貨特有的咸鮮,甚至布丁第一次嘗試時還會覺得,嘩,真的有點咸!如果手邊有杯冰啤酒就是絕配了。
吃少見少
白天準備食材、炭火,晚上魷魚叔會推著單車在洪德路和寶業路隨機遊走。城市發展得越快,就會越迅速地將這些曾經的美味和老手藝人,連帶我們的記憶一起吞噬掉。若你也是深夜晚歸人,路遇魷魚叔的走鬼檔,不妨去試試這即將消失的美味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xdCTm8BMH2_cNUgIX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