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區水系發達,粵語中也應運誕生了一批與水相關的字詞:涌、圳、滘、漖等等。小河為涌,田畔水溝為圳,水道相交為滘…很多字詞即使是粵語地區的人都未必知道其意,但只要在外地聽到,一定會會心一笑。
魚包
嶺南發達的水系不僅為粵語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也為粵地區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口福,特別是各式的海鮮河鮮。所以粵菜中的海鮮,無論從食材選擇還是烹飪手法,都透著一股子生猛勁。
美味魚旦
以鯪魚為例,這種魚對水溫和生存的環境很敏感,大多只生活在北緯25°左右,尤以珠江流域一帶為盛。鯪魚在水溫低於14°時不進食,低於7°時則死亡。每年10月過後大量上市,溫度降低時則減產。
爽滑魚皮+魚旦
廣州人吃鯪魚,真的能吃出十八般武藝來。為保持粵式的生猛,吃鯪魚專門店--南崗魚鍋不惜開半年休半年,只在鯪魚肥美、大量供應時開張,甚至有時一年就只開兩個月。在兩個月的最佳賞味期內,為食客帶來極致美味的全魚宴。
南崗魚鍋
從天河的車陂往黃埔的南崗一路尋去,會發現分布著許許多多的「X記南崗魚鍋」。
價目表
布丁和小夥伴們的飯聚,通常是約在楊桃公園附近的那家「南崗魚鍋」。因為它的距離和價格都合適,味道也不輸南崗。
魚面
魚鍋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口味極淡。鍋底直接一盆清水端上來。清湯寡水上頂多飄著一點油花,味道全靠客人自己調的味碟。
鯪魚滑
無論是魚旦還是魚面,全都是用新鮮鯪魚肉製作,基本不加任何調料,直接在清水中燙熟。為了凸顯鯪魚的那口鮮,其他的調料都用得極其克制。
清水鍋
對於重口味的朋友來說,所有菜品中只有魚餃和魚包是有味道的。魚餃中包著脆脆的馬蹄,混合著魚肉一起香煎後上桌,吃多少都不覺得膩。魚包中除了魚肉餡還有腊味提鮮,提升口感的層次。
肥美魚腩
這樣寡淡的鮮個性鮮明。喜愛吃重口味和大塊肉的小夥伴,總是一邊吃一邊跟布丁吐槽:「太不滿足了,一會還得去補一頓燒烤!」
魚肉餃,可煎可生上
但喜歡嘆這口鮮的小夥伴,從這家店還是鐵皮棚子時,就每年如期來赴這場美味之約。其中有位對魚類過敏的朋友,每次吃完魚鍋總會全身發癢,卻還是無法放棄這口鮮美。我們都打趣她「或許這就是美人難過鯪魚關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Vaj24BMH2_cNUgRB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