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清明養好生,一年不生病」?堅持6件事,健康一整年

2020-04-02     老胡說健康

馬上就是清明節了,天清地明,雲淡風輕,是最美的季節之一。但是最近幾天,門診上咳喘的、流鼻血的、咽喉腫痛的、身上起各種紅疹的現象卻十分普遍。

為何清明前後身體易出現問題?

清明前後,氣溫變化大,風多,濕氣仍舊未排出,再加上反季節的水果已經吃成了習慣,酸奶等冷飲天天不斷,活動量又不足,濕氣沉積,伴隨著氣溫的升高,很多的病症漸漸凸顯出來。

其實,清明不僅僅是陳舊疾病顯現的季節,更是養生的重要節氣,俗話說「清明養好生,一年不生病」!

為何說「清明養好生,一年不生病」?堅持6件事,健康一整年

早起一點

經歷了「睡不醒的冬三月」,伴隨著天氣回暖,很多人出現了疲乏、懨懨欲睡,人們稱之為「春困」。因為天氣轉暖,體表的毛細血管要「舒展筋骨」了,它需要更大的血流量,所以,腦組織能分配到的血流量就會相應減少,出現腦組織供氧不足,所以就出現了睏倦、疲乏、想睡覺的現象。

建議:不要貪圖睡懶覺,要早睡早起一點,迎著升起的春日暖陽,舒展筋骨,讓陽氣盡情生髮,助力整個身體的「陽氣上升」,才能吐故納新,完成身體細胞的喚醒。

清心氣

清明清明嘛,清了則明。清明節是心氣易燥的季節,尤其要注意少動怒,少傷春,莫學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可以通過看看書,刷一部好看的電影,或者戶外踏青、甚至是廣場舞等活動來清凈心氣,去除所有的不快,讓心胸豁達,然後迴轉頭,笑對一切。

每周三次運動

中醫說「動則昇陽,靜則養陰」,清明是陽氣上升的季節,此時最為適合增加戶外運動,尤其是那些在冬季手腳冰涼的親們,千萬不要浪費了這個養生的大好時節。花明柳綠,空氣中都是大自然的氣息,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療養會所。

一周3次以上,每次不少於40分鐘的運動,每次練到微微出汗,就可以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這個季節適合爬山,如果可以的話,登頂望遠,定能感覺到廢氣排出,甜甜的空氣進入肺部,感覺整個身體的「任督二脈」立馬被打通。

「好色」一點

好色,不要想歪歪,它指的是對蔬果的「好色」。清明時節,養肝正當時,在五色中綠色養肝,所以春天要多吃綠色蔬菜,特別葉菜,營養更豐富,含有的抗氧化營養素不僅能養肝護肝,還能延緩衰老。韭菜、油菜、菠菜等綠葉蔬菜都是利於生髮,有助於陽氣提升的蔬菜。

「祛濕」務必要重視

自古以來「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前後雨多濕氣重。加上任性的「倒春寒」,寒氣迅速侵入原本慢慢張開的毛孔,特別容易發生風濕、類風濕等疾病。

大家可以用生薑搗碎加一滴白酒、一滴醋,每晚睡前貼肚臍,20分鐘去掉,即可暖經脈,祛濕氣。

衣著宜「被發緩形」

清明宜「放」不宜「束」,「被發」指的是頭髮不要被約束,不妨把馬尾辮鬆開,隨其披散著的,以此適應生髮之機;「緩形」就是在形體上也不要有約束,任其鬆散攤開,穿著寬鬆樸素的衣服。女士就不要緊身衣,塑形衣了。

中國養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傳承加上現在醫學知識的充盈,讓我們的健康知識更加豐富,缺的就是行動!你有被言中 了嗎?

今日不養生,明日養醫生,科學養生才健康,喜歡此文,歡迎點贊或轉發哦!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YF4PXEBrZ4kL1ViBB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