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黃河北有軌電車又近了:既跑地下,也走高架,最高時速70公里

2020-05-13     山東廣播電視報

原標題:濟南黃河北有軌電車又近了:既跑地下,也走高架,最高時速70公里

備受關注的

濟南黃河北有軌電車工程

又有了新消息!

在新建至濟陽區(先行區)有軌電車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中,除了之前提及的16處站點,此次對黃河北有軌電車工程有了更詳細的介紹。

這條既跑地下,

也走高架的有軌電車長什麼「模樣」?

既跑地下也走高架:

11座地下站、4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

濟南至濟陽有軌電車是跨黃河連接濟南中心城區與濟陽區、先行區的軌道交通線路,串聯了濟南東站、先行區崔寨組團、濟陽區等重要片區。

線路全長35.5公里,設車站16座,全線南起濟南東站,沿白泉南街向西走行,利用原壩王路折向北跨越濟青高速及互通區,後沿鳳凰路向北走行跨越黃河,至鳳凰路與G220交叉口折向北,沿規劃科創大道向北走行,途經崔寨、回河鎮,走行至G220與規劃光明街交叉口後折向東,沿光明街預留路面走行,途經濟陽區規劃工業區、商住區,行至正安路後線路折向北,途經濟陽區文體中心、購物中心、區政府、工業區,止於濟陽北車輛段。

黃河北首輛有軌電車既跑地下又走高架,設置11座地下站,4座高架站,一座地面站。高架橋樑總長6.7公里,高架車站公共區不設空調,車站公共區採用自然通風排煙,若自然排煙達不到要求,採用機械排煙。地面站車站公共區不設空調,車站公共區儘量採用天窗、可開啟外窗、採光井等建築設施自然排煙。地下區間隧道通風按半橫向通風模式設計,公共區採用自然通風排煙系統。

全線設置濟陽北車輛段1座,占地約18.85公頃,功能定位為大架修車輛段。可用於車輛的停放及日常保養、車輛檢修、列車救援、設備維修、技術培訓、材料供應等功能。

有軌電車啥模樣?

近期車身長35米最高時速70公里

本工程線路主要沿既有城市道路,以地面+高架+淺槽形式敷設,列車近期採用3模塊編組100%低地板式現代有軌電車,最高運行速度為每小時70千米。

根據規劃,初、近期車型採用3模塊(短編組),車輛長約35米,採用每平方米5人站立標準,每輛承載262人;遠期採用4模塊(長編組),車輛長約45米,採用每平方米5人站立標準,每輛承載356人。

工程設計年限為初期2024年,近期2031年,遠期2046年。初期計劃運營線路長度為31.9千米,預估每日客運量約達6.87萬人次,每日客運周轉量約達42.5萬人次公里;近期計劃運營線路長度為31.9千米,預估每日客運量約9.74萬人次,每日客運周轉量約57.7萬人次公里;遠期計劃運營線路長度為42.6千米,預估每日客運量約24.37萬人次,每日客運周轉量約163.3萬人次公里。

用電如何解決?

沿線設置開閉所從城市電網引入電源

供電系統是有軌電車重要的後備力量。該工程的外部電源通過設置開閉所,從沿線城市電網取得電源。根據線路特點,計劃在濟南東站、中心大街站、回河站、濟陽北車輛段設置開閉所,從城市電網引入電源,淺槽段採用雙環網供電,高架段採用單環網供電。

該工程可有效拉近黃河以北濟陽區、先行區與濟南市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滿足濟陽區、先行區居民近期快速到達中心城區(濟南東站)的需求,同時也是濟陽區、先行區之間的公共運輸骨幹線。 

據了解,本項目的建設將彌補地鐵系統與公交汽電車系統之間的級配層次,構建地鐵線、中低運量軌道交通、常規公交線三層次公交網絡組成的一體化公交網絡體系,逐步形成覆蓋全面、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無縫銜接的公共運輸線網。

▌責編:程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uOnEHIBnkjnB-0zqT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