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識字達到四年級水平,我用4年時間親測,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2019-08-13   樂陪娃

黃磊女兒黃多多自從參加了《爸爸去哪兒》後頻頻曝光,黃磊夫婦在教育孩子上活生生一本「兒童家庭教育」的教科書。尤其是多多身上的書卷氣息,讓很多家長艷羨。

多多9歲就能寫劇本,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成績離不開父母重視閱讀的理念,長期支持鼓勵孩子讀書,建立與孩子共同讀書的氛圍。

黃磊在一檔綜藝節目中這樣說過:

「她現在每天必須要讀完一本書(很薄的小冊子),早上起床後,晚上臨睡前,都會抱著書看。」

從黃磊和孫莉分享的微博也可以看到,多多在很多場合都在專心地讀書。比如,在俯瞰城市的落地窗前,心無旁騖地讀一本書。

陽台上恬靜地看書

臨睡前抽出一點時間讀書。

睡前看書

即使是飛機上,也不浪費時間,專心地看書。

多多在飛機上看書

也許大家要說多多是明星的孩子,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但重視閱讀的理念是一樣的,我們普通人也可以。

我家也有個愛閱讀的孩子,從2歲多開始親子閱讀,如今已堅持4年多。

上小學前,能自主閱讀家裡的簡單繪本,通過測字軟體測試,識字大約有1000左右,小學二年級水平。一年級上學期可以在脫離家長的情況下自主閱讀,測試大概有2000字,小學四年級水平。

孩子兩次的識字量測試

我家是普通的孩子,所以這裡分享的是一個普娃從零開始,沒有進行刻意訓練識字的情況下達成的,希望對學齡前孩子的家長一點啟發。

一、「無痕識字」可以通過親子閱讀做到

自主閱讀是從親子共讀已順利過渡到獨立閱讀,不需要藉助拼音也可以流暢的閱讀,偶爾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上下文猜出來,或者不影響整體文章的理解。

孩子沒有進行過認字練習,實現了「無痕識字」,我們用的方法是「親子閱讀」。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也分享過女兒圓圓的識字經歷,圓圓不是那種兩三歲就能認識幾千字的「神童」,也沒有刻意教過她認字,但是在離小學還有半年的是建立了,她突然認識了很多字,自己能拿本書讀得津津有味。

尹建莉老師認為,這實際上是個非常簡單而自然的過程,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必然結果。

她的方法,同樣是給孩子讀書,所以我分享的這個方法還是比較有共性的。同樣沒有經過刻意教認字,同樣通過親子閱讀實現。這種自然而然的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沒有痛苦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親子閱讀

二、 從不識字到識字的幾個階段

從開始閱讀到現在,我們的自主閱讀經歷了三個階段。

1. 2歲半~4歲,閱讀習慣的培養

從兩歲多開始親子閱讀,一開始就是幾套孩子比較喜歡的繪本反覆閱讀,比如《小熊寶寶》繪本、《小兔湯姆》系列繪本、《青蛙弗洛格》等,數量不多,但是重複的次數多。

也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這樣的特徵,孩子看著圖,我給讀,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反覆地讀,反覆地聽,慢慢地養成了閱讀習慣。媽媽有事的時候,自己也會翻著看,這個時候孩子對字並不敏感,只是自己看著圖,憑著記憶自己看,有時自己會根據畫面口述。這個階段持續了兩年,直到4歲半上中班的時候也不認識幾個字。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培養閱讀習慣,讓孩子挑選喜歡的繪本,想要重複閱讀就一直給她讀。

給孩子讀她喜歡的繪本

2. 4歲~4歲半,嘗試「刻意練習」識字

孩子上中班後,還是持續之前的親子閱讀方法,但是我發現她仍然不識字。曾經嘗試用一些識字卡片,想儘快幫助孩子提高識字能力。然而讀多了繪本的孩子對於這類枯燥無味的識字卡片非常牴觸,幾次試驗無效後,果斷放棄。

後來嘗試使用《四五快讀》,這也是很多媽媽極力推薦的一套書,這套書的特點是將一些簡單的字組成一小段話,孩子讀起來不費力,出現的次數多了自然就認識了。相對於識字卡片來說,這個還有一些故事性,如果孩子不牴觸可以嘗試一下。我家娃對此也不太感冒。

看來無論是多麼大熱的書,也得看適不適合自己孩子,不適合的再暢銷也沒用。這套書除了最後一冊的小故事孩子比較感興趣,前面的基本都閒置了。

這期間親子閱讀一直在繼續,增加了繪本的種類,並且加大了閱讀量。

讓孩子大量閱讀

3. 4歲半~5歲,捕捉識字敏感期

到中班後半學期,差不多5歲的時候,親子閱讀時孩子會主動要求指讀,聽說有的孩子有識字敏感期,我想孩子是到了這個時期了。按照孩子的要求,她喜歡指讀的時候就給她指讀,不喜歡的時候還是像往常一樣看著圖閱讀。

沒有格外關注她是不是看文字,是不是認字。閱讀時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內容本身,和她分享的是有趣的故事,動人的畫面。

這種方法持續了半年,慢慢地到大班5歲半後識字量爆發,家裡的繪本基本上能夠自主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結合上下文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持續親子閱讀

三、開始識字到自主閱讀之路

這個時候親子閱讀、輪流閱讀、自主閱讀,根據孩子的興趣我們都有嘗試。她有時會想自己讀,那我就不打擾她,如果想要媽媽一起讀,我們每人讀一頁輪流讀,再有時她犯懶想要媽媽讀,那我就像原來親子閱讀一樣繼續給她讀。

關於選書方面,我選擇了很多有趣的橋樑書

橋樑書《閱讀123》

橋樑書是介於圖畫書和章節書之間的一種過渡書籍,它的主題接近兒童的生活經驗,採取幽默有趣的童話故事形式,幫助孩子從喜歡閱讀開始,漸漸適應字數增多、篇幅加長的文字書,最後由"親子共讀"轉入"獨立閱讀"。

橋樑書的文字大都在1萬字以內,頁數不超過100頁,文圖比例約為1:1或者1:2,字體通常都比較大,文字淺顯易懂,句型簡短簡單,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文學性,又能深入孩子心理,很容易一口氣讀完。

橋樑書這頭連著父母,父母把孩子送上橋,扶著他自己走一段,然後那頭連著孩子,讓孩子走向獨立閱讀之路,這就是橋樑書的巨大作用

我們說,讓「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從繪本過渡到圖書,從依偎看讀,到聽讀,到獨自看讀,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成長。而此過程中,書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

大班和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大量閱讀橋樑書,大概有100多本,比如《閱讀123系列》、《啟發童話小巴士》、《是誰在搖鈴》,《晴天有時下豬》、《一年一班萌學園》、《小豬唏哩呼嚕》、《我愛閱讀》等。

橋樑書《我愛閱讀》

這期間也讀了一些經典的章節書,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國際大獎小說系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已經能夠自主閱讀,識字問題我也不用再擔心。

尹建莉老師說,在對女兒圓圓的教育中,她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

看到有很多父母在脫離閱讀環境在教孩子認字,實際上孩子可能現在認識了,但在實際的語境中還是不認識。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一個貢獻是提出「有意義學習」,這是一個和「機械學習」相對立的概念。他的重要論斷是:有意義學習才是有價值的。

依據他的理論,無意義音節和配對形容詞只能機械學習,因為這樣的材料不可能與人的認知結構中的任何已有觀念建立實質性聯繫,這樣的學習完全是機械學習,所以是低效學習。

不建議低效識字

五、 自主閱讀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識字無痕,順其自然的慢慢實現了識字和自主閱讀,是幾年的親子閱讀帶來的一個副產品。

1. 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越來越大

當識字量逐漸增大後,孩子的閱讀已經進入了一個比較好的狀態,自主閱讀給她打開了另一個世界。放學後回家會先找本書看會,做作業的間隙也會翻翻。周末外出都會帶本書,等上菜的那個時間就會安安靜靜地沉浸在書里。

從小讀書的孩子持有對書籍長久的興趣,讀書是最好的一個讓孩子靜下來享受文學之美的一種方式。孩子能在陽光明媚的午後捧著一本書靜靜的感受閱讀的美,我想幾年的付出也就值得了。

感受閱讀之美

2. 閱讀理解能力增強

她學會了猜字,碰到不認識的字偶爾會問我,有時自己能猜出,個別不認識的字完全不影響她對整體文章的理解。

3. 對全科學習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她的識字過程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當她開始自主閱讀以後,在閱讀的過程中又會不斷地認識更多新字,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做數學題或其他學科作業時,她可以自己讀題和理解題意,不需要家長的陪同。

中文閱讀促進英語閱讀,從英語啟蒙開始,中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對英文也有很大的幫助。

閱讀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我曾經質疑過通過閱讀來識字的方法,但當我們日復一日地大量閱讀,實際效果已遠超預期。

閱讀也許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暫時落後於同齡人。但是,某一天,你會看到她厚積薄發,當有一天破土而出時,一定會一鳴驚人。識字的最終目的不就是閱讀嗎?

好多家長感嘆,上小學後孩子讀書的時間太少了!但是讓孩子能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就是輕鬆的完成課業內容,而高效的完成課業內容又離不開幼兒時期大量的親子閱讀。所以任何事都是相輔相成的。

閱讀是孩子一生寶貴的財富

曾經有媒體調查問卷顯示,學業之外,80%的學霸愛好閱讀。

堅持親子閱讀,奠定孩子的成長根基。讓孩子愛上閱讀,無論對於學習還是孩子的未來之路,都是孩子一生寶貴的財富。

沒有不愛看書的孩子,只有不愛讀書的家長,讀書就像一顆種子,你一旦在孩子的心中種下,用豐饒的知識澆灌孩子的心靈,孩子就可以結出燦爛的果實。

樂陪娃,家有小學生,分享育兒心得,家庭教育經驗。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抱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