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迎來「長發展」| 2020短視頻大會觀察

2020-12-05     文娛頭版

原標題:「短視頻」迎來「長發展」| 2020短視頻大會觀察

從「風口」到「產業」。

12月的鷺島廈門,正吹著閒適的海風,「風口」處,也是針對新業態、新風向的思維碰撞之地。

進入2020年,在經歷了一個異常嚴峻的春夏之後,視聽內容行業加速變革,短視頻、直播發展態勢蓬勃,成了這一年產業變革的重要註腳。

12月3-4日,以「新視頻 新動能 新生態」為主題的2020短視頻大會在廈門舉行。兩日的論壇與活動,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記者深入探詢短視頻發展與創新現狀,也更清晰地觀察到——當下,短視頻行業已不止於「一時繁榮」。

0

1

創作:短視頻的「新內容」

2020短視頻大會開幕當天,在會場外的走廊上,一位主播正在手機螢幕前進行直播。

連月以來,這已成為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場景。

「短視頻直播滲透各行各業,由此帶來的融合空間非常大」。大會主論壇環節,快手科技副總裁余敬中如是說。

在產業高速發展下,短視頻如何傳遞正能量,講好中國故事?平台如何聚集更多優秀原創內容?這些是從業者最為關注得課題——與其他視聽內容產業一樣, 創作,也是這個行業的基本環節

如何創作?創作什麼?可以從已有的優秀作品中汲取創作經驗。12月3日晚,2020短視頻大會年度盛典舉行,優秀作品從上千件報送作品中脫穎而出。

反映祖國面貌變化、展現抗疫過程等能引起觀眾普遍共情的題材更受青睞。在主創分享環節,《微視頻 | 七分鐘淚目混剪,武漢如約而至》《一生有信》《2020暖冬行動》等作品的主創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日常生活」「真實」等詞,可以看見,無論是講述宏大主題,還是觀察身邊普通人的故事,從小切口出發,是短視頻創作的一個普遍規律。

對創作的重視,還體現在短視頻創作主體的轉變上。

在12月4日舉辦的「短視頻內容創新與營銷論壇」中,央視市場研究(CTR)執行董事、總經理、CTR媒體融合研究院執行院長徐立軍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當抖音、快手、B站、西瓜、小紅書、央視頻等平台不再僅僅是俊男美女展示才藝、傳唱歌曲的主場,有更多包括學者、作家、律師、醫生、導演、政府官員、企業家等社會中堅力量入場時,短視頻行業發展才叫『進入中場』。」

0

2

影響:媒體融合「新動能」

「做一個小調查,現場來自傳統媒體的同仁有多少?」

主論壇上,今日頭條副總編輯、位元組跳動廣電媒體合作總經理辛艷在演講開場時拋出了一個問題,隨後,台下不少聽眾陸續舉起了手。

與此同時,記者在「產業對接會:抖音營銷專場」中觀察到,對於抖音方面的2021暨未來項目,不少與會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據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洽談的人員中有不少來自傳統廣電媒體」。

這無疑反映了一個趨勢,短視頻已是傳統媒體聚焦並發力的方向。

在媒體MCN中,四川廣播電視台的「四川觀察」、內蒙古騰格里超媒、湖南娛樂頻道MCN等都根據自己的特性走出多條不同的道路。

在這方面,今年以來,傳統媒體的迸發力其實已清晰顯現。比如央視新聞,在截至目前的23場帶貨直播中,總銷售額已經達到了52.4億。對於這方面的經驗,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合作媒體部主編李偉說,「作為一個新聞機構,我們的帶貨直播定位上是新聞和公益先行;另外,融入綜藝化的設計,不止於賣貨,像『買遍中國』直播,帶貨外還擔負宣傳這個省的歷史、人文、經濟、扶貧成果的一些訴求。」在李偉看來,在新的媒介環境下,要敢於擁抱新事物所帶來的可能性。

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合作媒體部主編李偉

0

3

生態:產業化之勢已成

從政策規範到產業基地構建,可以看見,短視頻行業正向著規模化、集群化的產業特徵邁進。

這在2020短視頻大會期間感受更為明顯。除了短視頻的創作、分發、傳播之外,與這條產業鏈相關的一些問題也被適時地提了出來。

比如,發展中的短視頻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顯得急切。在「5G時代影視內容生產的產學研融合發展」分論壇上,中國傳媒大學數媒系主任教授崔蘊鵬提出,培育人才時不要把人才考慮成一個具體崗位上的技術人,而是把他考慮成將會帶來行業新業態、新發展的領軍人才。

比如,發展中得短視頻行業對技術的更新極為敏感。2020短視頻大會期間,由EXROBOTS推出的裸眼3D機器人曾吸引不少人駐足拍照、諮詢,這些「新科技」如何應用於短視頻的創作中,頗受從業者關心。

短視頻,那個曾經大眾口中議論頻頻的「風口」,如今已乘東風而起,已成為一個鏈條完整、業態齊全的「產業」。當然,這個產業目前仍處初期,如徐立軍所言—— 短視頻當前的格局僅僅是一個開場,還遠沒有抵達中場

既是開場階段,嘗試新路徑、交流新理念、分析新方法都是「標配」,且帶給行業更多可能。在「網絡視聽國際傳播新趨勢」分論壇上,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羅建輝指出,「短視頻多樣化、碎片化、移動化這些明顯特點,以及豐富的內容資源、個性化的交互體驗、便捷的溝通方式,更受到主流內容用戶的關注,在國際理論交鋒和網絡空間話語權爭奪上,現在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主編:依梧

作者:葉宵

編輯:宵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qExNHYB2uKmW_kOIV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