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收聽音頻
作者 關山月
主播 楊槍槍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離婚後的第38天。
馬伊琍低調現身在上海的一個小型朗讀會上。
視頻中的馬伊琍絲毫看不出任何離婚後的晦澀與疲憊。而是以一個媽媽溫柔平和的姿態和大家分享她和女兒都喜歡的繪本。
雲淡風輕卻又飽含深情。
讀繪本的時候,她也不是處處要求完美的演員,而是一個用充滿童稚的語氣講故事的媽媽,就好像我們每一個自己。
自從馬伊琍離婚後,她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在放大鏡下,似乎非得從哪個縫隙里捕捉到她離婚後的憔悴與黯然。
然而,並沒有。
明明已進入蕭瑟傷感的秋季,卻能從她字裡行間以及安靜閒適的身影里,窺見春天的生機盎然。
尤其前兩天馬伊琍和梅婷的那張合照更是驚艷了很多人。
那明晃晃的笑容和燦若星辰的明眸里,仿佛向人生的宿命宣戰:離婚算什麼?我的後半生,才剛剛開始!
馬伊琍的後半生才剛剛開始,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中年總是來得猝不及防。
時間一晃而過,青春早就散場,一個跟頭跌進中年,我們就站在歲月的交叉口。前方是孩子嗷嗷待哺的童年,後面是父母搖搖晃晃的晚年。
我們的後半生又將何去何從呢?
後半生,好好珍惜和父母有限的時光
楊紫曾在綜藝上說出了戳中無數中年人痛點的一番話。
主持人打開她的冰箱發現很多「速效救心丸」,很驚慌:怎麼,你生病了嗎?
楊紫趕緊澄清:「我沒事」。但下面這句話讓人心裡一陣酸脹。
「一個節目說,如果父母心臟病突發,含兩片這個當時就有效果。雖然他們現在沒什麼問題,但我害怕。」
我是什麼時候發現父母老了呢?
是我生二胎的時候,媽媽幫我看孩子,我明顯感覺她走得慢了,走一段就得停下來歇一歇;是她抱一會兒孩子,胳膊就開始發酸,有時候還會抽筋,吃飯筷子都拿不穩;是她甚至愧疚地說:「我不能帶她出去玩了,我害怕突然暈在外面,沒人看孩子,出事。」
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我媽一直有糖尿病,可她怕讓我擔心,從來沒說過。
我才知道,我的父母早已不是當初能一口氣幫我把箱子搬到6樓的人了,他們也花白了發佝僂了腰,需要我的妥帖保護了。
有朋友說,現在每一次回老家就特別珍惜,甚至晚上手機都不敢關機,半夜看到老家的電話號碼都會驚起一身冷汗。
害怕,是真的害怕。
因為世事無常,你永遠不知道哪一面就是最後一面。
女演員譚松韻上節目的時候聊到自己的母親,一句話就惹哭了很多人。
她說:「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夢到她(媽媽)。」
今年跨年的時候,譚松韻遠在老家的母親突然遭遇嚴重的車禍,當晚緊急做了開顱手術,移至ICU搶救。她第一時間趕回老家守在媽媽身邊,祈禱「只要你醒過來我願意拿一切去換。」
可奇蹟終究沒有發生,20多天後,媽媽永遠離開了她。
譚松韻在節目上怕自己崩潰,一直憋著眼淚,甚至不敢提「媽媽」兩個字。
可當她說到「如果可能,我希望下輩子她是我的女兒」時,再也抑制不住日日夜夜思念的淚水。
可以的話,我們重新來過;可以的話,我把所有的愛都講給你聽;可以的話,我再也不會嫌棄你「嘮叨」;可以的話,能不能讓我夢見你一次?
可惜,再也沒有如果。
玻璃晴朗,橘子輝煌,而你已不在我身旁。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那些你以為永遠不會離開你的人,真的不能一直陪伴你。
後半生里,好好珍惜,好好相愛,別給彼此留下遺憾。
後半生,好好陪伴孩子
作家麥家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位得過矛盾文學獎的大作家,會寫無數看透人心的故事,可面對叛逆的兒子也會束手無策。
他兒子青春期特別叛逆,高中三年全部呆在家裡打遊戲,上網,徹底封閉自己。他勸也勸了,罵也罵了,甚至忍無可忍無數次想放棄。
可麥家想到自己年少荒唐的歲月,父親只是一味地罵他,甚至扇他耳光。從此以後,他變成了一個孤獨的影子,在家裡不愛出門,不愛出聲,像苕帚一樣任人使喚,出了門,像只「流浪狗」一樣,縮著身子,耷著腦袋,貼著牆根走路……
而且,他和父親數十年沒說過話。
麥家不想重蹈覆撤,不想讓孩子也在「不被理解的孤獨」中長大,所以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伴兒子。
麥家的兒子直到高考時才終於幡然醒悟,開始改變,努力,懂得為自己搏前程。
後來兒子被大學錄取,也不再封閉自己,開始交新朋友。
麥家無數次慶幸,當初自己沒有放棄,一直陪著兒子走過最難熬的日子。
知乎上有個問題說: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特別排斥父母?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看不見。
在孩子長大後不需要你了,你卻緊緊跟著,步步相逼。
孩子的陪伴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現在缺少陪伴,等以後明白過來了,就再也來不及了。
金庸先生就曾因大兒子的自縊後悔半生:「當他想找我談心事時,我卻說要寫稿,拒絕了他,我為此後悔,沒機會跟他多談……」
所以,後半生,無論再苦再難,請你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
如果在現實的壓迫下,你無法做到,也請離孩子近一點,再近一點,多給他們打個電話,告訴他們:
爸爸媽媽只是換個方式,繼續愛你。
後半生,好好愛自己
看過一個記錄片真的很扎心。
一個14歲的少年,執拗地強忍淚水,給遠在天國的父親打了一個註定無法接通的電話:「你為什麼要死?」
「為什麼是你?
為什麼只有我和其他人不一樣。」
一字一句生生把人眼淚逼出來。
可他終究還是一個孩子,思念父親的孩子。
在無人的角落裡才敢吐露自己的脆弱:「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
很多人問,為什麼說「中年人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就是勝利」呢?
因為餘生那麼長,你要是提前退場,所有的愛與溫暖都沒了。
只有撐住,你才有了後面的一切。
生物學上說,人的生理機能從30到35歲就開始走下坡路。
心、肺、肌肉、骨骼以每年0.5%到1.5%的速度開始衰退。
《2018年全國癌症數據報告》顯示:每天約1萬人被診斷為癌症,平均每分鐘就有 7 個人。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
這就意味著,人到中年,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命就會給你開一個大玩笑。
我曾親眼見過癌症是怎樣逼瘋一個人的。
去年,舅舅被查出食道癌晚期,癌細胞真的擴散得太快了,治療遠遠抵不上擴散的速度。
短短2個月,一個之前1米84身強體壯的大漢,剃了光頭,臉部凹陷,瘦骨嶙峋,因為化療,食道、胃、小腸大腸這些地方的粘膜都破裂,別說吃東西,連說話吞口水都費勁。
那個喜歡把小孩子舉在頭頂騎大馬的舅舅突然就成了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樣子。
每次化療之後,都嘔吐到昏厥,一輩子沒因為什麼掉過眼淚的男人每次都痛得眼淚鼻涕混在一起。
那段時間我經常往返醫院,第一次感到人在死亡面前多麼無力。
年紀和我差不多的中年人因為長期熬夜腦出血下了3次病危通知;有的胸腺癌患者不能吃飯,只能從鼻子裡插胃管用針筒打流質進去;明明昨天抓藥時剛打過招呼的二胎媽媽,晚上就突然心臟驟停。
他們又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誰的媽媽呢?
在醫院走一遭才發現,真的,生命遠遠比我們想像中脆弱得多。
所以,如果當你
體重突然下降;傷口持續不癒合;突發性胸痛;持續頭暈腦脹;
請一定要去醫院體檢,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去年有篇刷爆全網的文章《向死而生,一名記者的住院日記》。那個原本以為身強體壯的記者就是因為一次體檢救了命。
他體檢中查出高壓超過190,低壓超過135。
這是什麼概念呢?
——離死大概也就兩三步的距離。
也就是說他的血管相當於抱了個定時炸彈,可能咳嗽一下,血管就爆了……
李開復曾寫過一本書《向死而生》:你只有經歷過死亡,才知道如何好好活著。
可寧願我們每個人都不曾經歷過。
所以後半生,請記得好好愛自己。
最重要的是健康,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說了那麼多,你有沒有發現:
其實,人生的意義,往往體現在那些晦暗面。
在你遭遇婚姻變故之後,才懂得及時止損,
在你經歷生離死別之後,才懂得好好珍惜,
在你和孩子漸行漸遠後,才懂得好好陪伴,
在你嘗過病痛折磨之後,才懂得健康可貴。
可我們到底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餘生沒有那麼長。
對於註定要背離的人和事,後半生放下吧。
時間無法治癒每一個傷口。
學會成長,學會原諒,學會堅強,學會和自己和解。
對於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後半生就珍惜吧。
人生短短百年,相伴一程實屬不易,
一期一會,是當珍惜。
後半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相愛。
這句話
無關男人,也無關女人。
無關年少,也無關歲長。
共勉!
青音約,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