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到底什麼農場才會火?休閒旅遊業發展有哪些指向標?

2019-12-17     鄉村旅遊怎麼搞

總在說休閒農業旅遊要升華主題,集中優勢發展強勢項目,那麼,到底哪種類型的農場會更受歡迎,最有發展前景呢?

這兩年的休閒農業行業狀態很像前幾年的餐飲行業狀態,一成不變的和傳統餐飲在數量上逐漸隨潮水褪去,而大量「新奇特和好玩」的餐廳正在成為主流,並占領消費者的心智,更新疊代在逐步完成。

同樣,我們能夠觀望和預測到接下來幾年中,「二胎經濟」「體驗經濟消費升級」和「近郊遊升溫」帶來的持續效益會在「新休閒農業」方面形成沉澱,生意不好做的會越來越不好做,而生意好做的會形成「消費者跟風效應」,客戶源源不斷。

我們作為一個站在風口上的「農場主和准農場主們」要怎麼才不會被風吹倒而是迎風起航呢?到底什麼是「新」?怎麼做「新」?

什麼會成為主流

1.親子元素是標配

有親子元素不代表就是所謂的「親子農場」,但當下的休閒農場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是:留住孩子才能留住大人。農場主會發現雖然孩子並不是直接掏錢的那個人,而他卻直接影響決策,例如如下的場景:

「媽媽我要去那個地方玩!」

「爸爸我下周還要來!」

「這地方不好,媽媽我們走吧!」

「這都沒有其他小朋友,沒意思!」

而恰好匹配的是,2016年調查了近郊遊的消費動機,70%以上都是家庭出遊。所以不論你未來做的是哪種主題形式的農場,高質量的親子元素都將成為標配。

2.不跟死風,自己造活風

近些年有很多農場都在「追IP」,比如會結合熱門電影或者某個知名角色,做一個主題農場。然而我們會發現「IP風潮」一波接一波,可能你的重資產「小黃人主題園區」還沒造起來,它已經過時了。

而這些「IP」要不要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風口跟緊主題一定會帶來很多流量,流量就等於收入來源。

那麼這時候「運營」和「活動」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用儘可能軟性和輕資產的方式追「IP」不僅能降低成本,也能大大增加產品的復購率和保持新鮮度,例如:

組織策劃一個「憤怒的小鳥」主題月,在園區內做很多關於「鳥」的娛樂活動(如老鷹捉小雞),或者在傳統活動上貼上「鳥」的標籤(製作「鳥」形狀的糕點和食物),做一些鳥的輕裝飾,來一次關於「鳥」的小科普活動等等...了解更多

3.鮮活和創意越來越重要

如果你認為把一個農場建好了就放在那坐等收錢,這將會越來越難。

當市面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的時候,用戶永遠都有「追新」的心理,而且更新疊代速度會很快,如果你一成不變,不出三四年,你就會被用戶貼上「老產品」的標籤,正如統一集團再次重金砸「健力寶」品牌也砸不起來的原因一樣,你會認為那品牌已經過時,不會加入自己的選擇範疇。

那對於農場來說,什麼是鮮活和可持續?我們需要通過兩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你的農場是否有高互動性和高參與性?有沒有一個溫柔體貼的大姐姐管家或活動老師?有沒有需要他們自己動手參與的活動和產品?有沒有客戶之間的互動途徑和方式?

產品呈現是否有創意?產品內容是否會經常更新?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會認為撒了黑芝麻的米飯比普通米飯要更好,這就是產品創意很小的點,卻能給感官很別致的體驗。你是否能把原本普通的東西變得不普通?你是否想過集合節氣、熱門事件做一些有創意並有趣的產品內容?

這些都是增加產品新鮮度和互動性十分有效的途徑與方法。

4.馬斯洛的高階需求

「場景革命」是這兩年提出來的新詞,這個詞用在休閒農業領域也十分合適!

什麼是場景呢?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場景」=「舞台」。在休閒農業做的十分好的台灣與日本,「在給你搭建好的舞台上去完成演繹」是休閒農業的核心賣點。

不論是帶你下稻田去捉魚、親手製作小糕點、搭建一個木屋、做陶藝手工等等產品場景, 都會讓消費者有演繹成功後「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在業餘生活日益匱乏的都市人群中,這也是一種最好的休閒娛樂方式。

對於農場來說,怎麼搭建場景,形成場景都是因地制宜的定製化產品內容,你可以嘗試把一些本來應該農場做的事情交給用戶去做,沒準會有很好的效果和傳播點。

到底應該怎麼做

1

打造風格各異,環境多樣的鄉間居所

鄉間居所的打造不需要雍容華貴,來到這裡,人們想住的不是度假別墅也不是度假酒店,人們想要體驗的是實實在在的鄉間居所。鄉間居所的呈現必須具有特色,比如民族特色的、農耕文化特色的、古鎮特色的,周圍再以湖畔、山間為配套,更能讓鄉間居所的味道躍然紙上。

2

開創不受約束的鄉村度假生活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久了,對鄉村的嚮往無非是想要享受暫時隔絕塵世的感覺。在這裡,人們需要的就是專屬的、純粹的鄉間生活,能夠獨享周圍的山林水色,不受任何人干擾。因此,開創一個安靜舒心的世外桃源,讓遊客能在心底深處發掘鄉村旅遊的魅力所在。

3

讓遊客體驗大汗淋漓的農地勞作

農耕文化的歷史悠久,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說,農耕體驗是最愉悅的運動,是一種全身心放鬆的方式。在廣闊的田野上種植著花生、玉米、番薯等各種糧食,自取所需,盡情採摘,享受拿回民宅烹飪的樂趣。通過大汗淋漓的農地勞作,讓人們暫時拋開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盡情享受收穫的喜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6HzEG8BMH2_cNUg5H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