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對各種皮膚問題的認識都是從青春期惱人的「青春痘」開始的,隨著認識的逐漸加深,我們都知道「青春痘」的本質就是粉刺和痤瘡,之所以美其名曰與青春有關,是因為在12-24歲的青少年中,長痘痘的人群高達8成以上,其原因主要與青春期雄激素分泌旺盛有關。
不過,事實證明,可並不是所有長痘痘的人都很「青春」,25歲以上的青年人群中深受痘痘困擾的並不少見,有些人甚至到了四五十歲也受到痘痘的困擾,究其原因,除了遺傳因素及雄激素過高導致的以外,人們發現:飲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痘痘的形成。
>>>>哪些食物會加重痘痘?
首先,我們得知道皮膚上的痤瘡具體的形成機理是什麼樣的。過去總是認為,痤瘡是由一種叫做痤瘡桿菌的細菌引起的,那麼我們就要尋找痤瘡桿菌在皮膚上寄生的原因。後來人們發現,痤瘡桿菌本是皮膚表面正常菌群之一,只是生性嗜油,如果你的皮膚上油特別多,它們就會大量繁殖,其代謝產物還可以誘發和加劇局部炎症。
但是,痤瘡桿菌要想大量繁殖,光是油多還不夠,它還是個厭氧菌,也就是與氧氣接觸也活不下去,所以毛囊堵塞就為其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除了油脂和細菌,堵住毛囊的還有許多的角質碎屑,因此,毛囊口的異常角化,才是引起痤瘡的真兇。
我們再回歸到食物當中,有一種叫做IgF-1的具有炎性作用的因子,大量存在於奶製品中,它能夠促進角質細胞分化,從而加速毛囊皮脂導管角質化,而過多的角質與皮脂混合形成角質栓,又成為細菌、真菌以及蟎蟲最好的養料,因此,不管是全脂奶還是脫脂奶,都有加重痤瘡的作用。
另外,乳清蛋白是一種最容易產生IgF-1的蛋白,健身愛好者們應該都對它非常熟悉,蛋白粉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乳清為原料製作的,這也正是有些健身愛好者在補充乳清蛋白進行增肌後就長痤瘡的原因,乳清還可以添加在其他食物中,用來改善口味,或者代替牛奶來節約成本。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長痤瘡的朋友就不能碰奶製品了,由於乳酸菌在發酵中會利用IgF-1,所以酸奶中的IgF-1含量明顯低於其他奶製品,因此建議有痤瘡的人用酸奶替代純牛奶,但要注意儘量選擇原味酸奶,因為其他風味的酸奶往往含糖量很高,而高血糖指數的食物可以通過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液中游離雄激素的含量增高,別忘了雄激素是促進痘痘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像脆玉米片、白麵包以及奶油蛋糕等各種甜食,痤瘡患者也要少吃。
不僅如此,豬、牛、羊肉等動物的肥肉中,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也具有增加IgF-1的作用,痤瘡患者也需要適當控制這些食物的攝入量,可以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海鮮來替代部分紅肉,尤其是汞含量低的海產品如鳳尾魚、鱸魚、鮭魚(即三文魚)以及帶魚等,有助於調節我們飲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從而更好地促進痘痘的修復,但要避免進食方頭魚、鯊魚、劍魚以及大西洋馬鮫魚(鯖魚)等含汞量高的魚類。
最後,為了更好地促進痘痘的修復,長痘痘的朋友們不妨多吃些富含硒元素的食物,比如全麥麵包、三文魚以及龍蝦等,這是因為硒可以提高血液中維生素E的含量,具有促進氧化的作用,有利於炎症修復,白菜、菜心、芥蘭以及西蘭花等蔬菜也同樣具有抗氧化作用,均可以適當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