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國貨之光」的」瑞幸咖啡」攤上大事了,自昨日起,變成了輿論場的熱點事件。事件源於」瑞幸咖啡」的一則官方公告:經公司內部自查自糾發現,公司COO及其部分下屬員工,從2019年二季度起從事「某些不當行為」,偽造交易相關銷售額約22億元。這導致了瑞幸股價暴跌,開市後,」瑞幸咖啡」的股價跌超80%,開盤20分鐘內三次熔斷。截至北京時間23:50,」瑞幸咖啡」盤中第六度觸發熔斷,暫停交易。有人評論稱「這根本不是腰斬,而是腳踝斬。「
事件回顧
要理清這件事,還得從兩個月前說起。
2020年1月底,美國渾水研究稱收到一份89頁的做空報告,指出」瑞幸咖啡」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據「吳曉波頻道」報道:某調查方動員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對1832家」瑞幸咖啡」門店的客流量進行現場監控,由此判定」瑞幸咖啡」誇大了收入:」瑞幸咖啡」此前稱2019年第三季度每個門店每天售出的商品數為444件,而據該調查報告,實際銷量僅為263件。
當時,這家首個在中國市場挑戰星巴克地位的咖啡品牌否認了一切。面對來自美帝的做空報告,中概股公司的態度都是一致的,「都是美帝的陰謀」!
緊接著,一份名為《塵光研究關於」瑞幸咖啡」重大財務數據造假和業務數據造假的研究報告》,於 2 月 5 日曝出,直指」瑞幸咖啡」的財務數據造假。根據中國基金報消息,塵光研究的報告中指出:由於」瑞幸咖啡」巧妙地利用了美股Jobs Act的漏洞,在季報中對財務及業務數據披露非常的籠統,對財報中很多關鍵性的明細科目不進行披露,因而掩飾」瑞幸咖啡」數據的紕漏,也極大的增加了所有投資人研讀財報發現問題的難度。
隨後,美國東部時間2 月 13 日,」瑞幸咖啡」及其兩名高管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被投資者代表提起集體訴訟,訴訟理由是」瑞幸咖啡」去年第三季度以來所披露的財務和經營信息存在重大不實。」瑞幸咖啡」迫於壓力,啟動自查。隨後就有了開頭的所說的「爆炸性「事件。
如果說此前的各項指控都只是「那個賤人嫉妒本宮「的話,那麼這次瑞幸的官方公布,便是板上釘釘。
等待」瑞幸咖啡」的,很可能是一個令人痛心的負擔不起的結局。
瑞幸,也許從來沒有想過要好好做企業
曾經的瑞幸,是國人的驕傲。不少媒體都曾報道它光鮮的一面,其營銷手段被當作典範一樣在營銷界廣為傳播。
2019年5月,」瑞幸咖啡」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國人發文稱:「「瑞幸咖啡」成功讓美國投資者請中國人民喝咖啡。」
後來仔細回看」瑞幸咖啡」這幾年的發展之路,猛然發現,其經營者也許從未想過要將企業長久的經營下去。
這幾年,」瑞幸咖啡」一直在玩著與時間賽跑的遊戲,COO劉劍總是宣稱:「我們的發展還是太慢,很多地方都沒有我們的門店。」「瑞幸咖啡」就早定下了2019年門店數量達到4500家的目標。其下一步計劃是在2021年年底之前把門店數量擴張到1萬家,瑞幸的開店速度達到平均每天開7家店。而事實上,有心人士發現,瑞幸很多門店扎堆在同一街區。
一邊瘋狂擴張,一邊資金鍊告急。事實上,近年來由於補貼等因素,」瑞幸咖啡」一直處於巨額虧損狀態。上市前夕,」瑞幸咖啡」又將動產質押的消息引起了網絡的廣泛關注。不少人都認為那次動產質押代表著」瑞幸咖啡」脆弱的資金鍊已經發出「病危」的信號。
在這樣的情況下,」瑞幸咖啡」還是沒有沉下心來經營企業,還是在擴張、搞資本運作、籌謀上市。曾有人預言,」瑞幸咖啡」只不過想做「資本的收割機」。
果不其然,可疑的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行為出現了。公司的高管質押了49%的股權,占已發行股票總數的24%。
足可見,」瑞幸咖啡」高管並沒有長久走下去的決心。燒錢模式導致必然缺錢,需要上市募資,這時候如果還是不好好經營企業,那麼接下去往往就是」要跑」。
沉下去做經營,才是正道
「瑞幸咖啡」虛增經營業績事件,給行業的警示良多。比如財務造假的危害,對內影響了員工的職業發展,而對外,投資者和供應鏈的損失尚難估計。又比如,美國資本市場運行的制度是註冊制,而註冊制的核心就是強化信息披露,所以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被視作對一個對企業價值的核心判斷。當一個企業在信息披露上出現諸如財務造假等惡劣問題後,幾乎等於自廢武功。
而更深層次的,我們認為不要以投機的心態去做企業,而是要沉下心來好好經營。這個時候去看星巴克,我們不得不佩服其做百年企業的理念。自1971年正式成立以來,從來不打廣告,卻在近20年時間裡逐漸成為巨型連鎖咖啡集團。星巴克在攻克各國市場時,保持了良好的心態,不急躁,不放棄,執著地推廣著自己的咖啡和文化。例如,他們堅信讓「固執」的歐洲人喝蘊涵美國文化的咖啡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最終獲得了成功。
前有樂視賈躍亭跑路,後有ofo排隊退押金,投機心態在近幾年的投資界泛濫。事實上,光想著資本運作、缺少做好實業的心態,總有一天會出事。對電影行業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一些人,前幾年見國內電影產業有機會,便投入其中,通過資本的騰挪,雖賺到了一些錢,但短期心態嚴重,缺乏長期規劃,輕管理、輕運營。此次」瑞幸咖啡」問題的爆出,就是這種心態的集中體現。殊不知,做企業要的是一種理想、一種執念,同時更需要腳踏實地,和長期的默默堅守。
就當前受疫情影響來說,更需要一份理性,要回歸商業的本來價值。特別是在這段困難的時期,就應該在國家扶持政策的幫助下積極挺過去並思考未來發展問題,努力補足短板,以做事業的心態等待市場的下一次機會,從而才能將企業做大做強做得更久。
有人說:市場經濟從來都是清水、渾水、濁水的混合物。確實如此,企業在向上生長的過程中,有無數奇蹟,也會有失衡、扭曲和陣痛。但唯有秉承初心、沉迷於做企業、創事業的人才能持之以恆、走得更遠。
當疫情過後,我們就會知道哪些人是在裸泳。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