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媒體接連發出了三個「90後」罹患惡性腫瘤的報道——癌症,已經威脅到「90後」 —— 這在年輕人和 醫療界的朋友圈中一片譁然......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90後」的故事......
故事1
25歲江西小伙新婚剛滿一年,因腹痛到醫院就診,最終確診為肝癌晚期,也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作為B肝患者的他,自覺平時身體沒什麼不適,並未定期體檢、複查,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故事 2
22歲杭州姑娘小金,她飲食極不規律,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吃外賣,但也是餓一餐飽一餐,最終被查出胃癌。本應擁有美好青春年華的她,現在卻飽受手術、化療的折磨。
故事 3
29歲年輕媽媽,有一個可愛的2歲寶寶,4個月前她確診為惡性程度極高的惡性黑色素瘤。因沒能及時治療,4個月後胸前腫塊變大,腫塊每日潰破流膿,時常散發惡臭,痛苦不堪。
不少人奇怪,怎麼癌症說得就得了?
其實,癌症並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而大多數年輕人並沒有定期體檢的意識,盲目的認為年輕就是資本,疾病離自己很遠,以至於確診癌症時,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後悔莫及。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厄運降臨呢?為此,小編採訪了河南省腫瘤醫院的5位專家,請他們從各自專業角度為我們一一解答。
癌症,重點在「預防」!
1
肝癌
肝癌的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癌的發展要從第一步走到第三步,並非一蹴而就。
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張玲說,在臨床工作中,90%以上的肝癌主要來源於慢性肝炎,肝癌的高危人群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患者。但是,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也不必太恐慌,只要及時控制,積極治療肝炎,阻斷其發展進程,有助於避免肝癌的發生。
「一名患者從肝炎到肝硬化,一般情況下需要10到20年,再從肝硬化到肝癌又需要10到20年。」張玲提醒,在這期間,高危人群最好半年要做一次體檢。
肝癌在實體腫瘤里比較容易早期發現,平時的體檢中,一些經濟實惠的檢查項目,就可以讓我們發現肝癌的蛛絲馬跡。抽血檢驗,就能確定是否有肝炎,B超就能確定是否存在肝硬化,如果確定存在這些高危因素,那就要注意定期體檢,每6個月進行一次影像學檢查,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如果病灶直徑在1厘米左右就能早期發現,及早干預治療,不僅創傷小、恢復快,預後效果好,而且經濟負擔也相對較低。但如果肝癌沒能及早發現,持續發展,治療的預後效果相對而言會差,經濟負擔也較重。
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少喝酒或不喝酒,飲食一定要保持潔凈、衛生,不吃霉變食物。如果家中有肝炎患者,家庭成員要定期接種疫苗,同時建議採用分餐制,避免家中餐具交叉使用,降低肝炎的傳染。
預防方法:患有B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3~6個月體檢一次,主要查肝臟B超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要及時接受規範的治療,有B肝要積極治療B肝。而對於有脂肪肝的人群,要注意合理減肥、拒絕酗酒以及積極治療。
2
胃癌
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劍說,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症狀中多表現為 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
「 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李劍說。
預防方法:
01
檢查: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02
戒煙酒: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和吸煙、飲酒正相關。
03
規律飲食:飲食要細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飲暴食、不吃辛辣霉變食物。
3
腸癌
息肉腺瘤大腸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魯朝敏說,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厘米的,癌變的機會較高。從息肉發展到腺瘤再到癌變,一般需要10年左右,在這10年之內檢查都可以做到早發現甚至癌前阻斷。 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預防方法:
01
檢查:50歲以上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進行1次肛門指檢,發現息肉視情況處理。
02
戒煙戒酒:大量飲酒、吸煙,使基因突變,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會提高。
03
少吃高脂肪的食品,減少食用精糧,減少腌制、煙燻類食物,適當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粗糧,比如豆類、紅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04
每周進行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健康、減少腸道炎症,癌症危險自然會大大下降。
4
宮頸癌
大約95%的宮頸癌與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有關,一般發生過程如下:
HPV感染HPV持續感染出現宮頸癌前病變(CIN)侵襲性宮頸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李雷說,從感染HPV發展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最少需要5~10年,平均20~25年。在HPV感染期間,70%~80%的女性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及局部的免疫力清除HPV病毒,而小部分女性持續高危HPV感染會導致受感染細胞逐漸病變,從低級別病變(LSIL)發展到高級別病變(HSIL)甚至發展到宮頸癌,但是在早期病變階段如果能及時發現並接受治療,可以有效阻止病變進一步發展。
預防方法:
01
接種疫苗:
年輕女性(9-25歲)接種宮頸癌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宮頸腫瘤的發生,26-45歲也可以補充接種。但是無論是否接種過宮頸癌疫苗都需要規律的參加宮頸癌篩查。
02
婦科篩查:
篩查年齡為21歲到65歲,一般推薦TCT(宮頸脫落液基薄層細胞)加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聯合篩查,根據篩查結果制定專業的隨訪或治療策略。對於成年女性近期如果出現性生活後陰道流血、白帶增多或陰道流水伴異味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排除宮頸癌病變,甚至宮頸癌。
5
肺癌
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肺癌
河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申思寧說,在臨床上,肺小結節的發現率非常高,而所謂肺小結節,就是直徑小於1厘米,如果不是體檢或受傷、因病檢查等偶然發現,人根本不知道肺里有結節,也無相關不適症狀。肺小結節有良性、惡性之分,但90%是良性的。
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厘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厘米~1厘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機率達到64%~82%;直徑>3厘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不典型腺瘤 ,原位腺癌,微侵潤癌,侵潤性腺癌這是肺癌的整個發展過程,整個過程都可表現為肺結節。」申思寧說。
預防方法:建議45歲以上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能夠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必要時進行手術。
張 玲
肝膽胰外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肝膽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肝膽外科學組副組長,河南省醫學會胰腺學組委員。從事肝、膽、胰腺腫瘤的診斷治療及基礎研究30餘年,尤其精通肝臟腫瘤、膽道系統腫瘤、胰腺腫瘤的診斷及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年手術量800台次,對中央型大肝癌、複雜肝癌(合併靜脈及膽管癌栓)、高位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及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複雜手術有獨特建樹。
魯朝敏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擅長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及腹部其他腫瘤的治療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三維重建和可視化仿真手術等數字醫學技術在人體腫瘤的臨床應用研究。參與「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1項,省級科研項目5項,主持省級科研項目1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一等獎一項;參編專著1部;發表論文20餘篇。
坐診時間: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申思寧
胸外科副主任醫師
博士,河南省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委員,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委會青年委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從事胸外科工作近二十年,擅長食管癌、肺癌、賁門癌、縱膈腫瘤及胸壁腫瘤等胸部良惡性疾病的常規外科診療、微創手術及多學科綜合治療。參研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廳級科研攻關課題1項,發表SCI及國家級核心論文10餘篇,獲省廳級科研成果2項。
坐診時間:周一下午
李 劍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
2002年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2009年碩士畢業於南開大學醫學院,擅長胃癌、結直腸癌和腹盆腔腫瘤的手術和綜合治療,主持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主持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河南省科學技術引進獎2項,發表論文10餘篇。
坐診時間:周四下午
李雷
婦科副主任醫師
博士,200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2007 年獲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碩士學位,2011 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2017年在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進行訪問學習,發表第一作者SCI論文6篇。擅長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包括宮頸病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外陰癌及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等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並提供婦科腫瘤相關靶向治療和卵巢癌BRCA等婦科遺傳性疾病的遺傳諮詢。
坐診時間:周一下午、 周五上午
推 薦 閱 讀
責編:龐紅衛
作者:李惠子
編輯:李惠子
綜合健康時報報道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FwTznIBiuFnsJQVZE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