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如果可以,
這輩子我們都不願意生病,
更何況是被確診了「癌症」。
家住信陽市的吳先生是一名公務員,1個月前出現大便帶血,並伴黑便和粘液排出,還出現了腹痛、腹脹等系列症狀,一向健康意識較強的他覺察到了身體的異樣,便去往當地醫院就診。
在醫生的建議下,吳先生做了腸鏡檢查,結果顯示:乙狀結腸距肛門28cm處有大小約3cm×3cm息肉,距肛門25cm處見一2.0cm×2.5cm腫物,病理結果顯示為: 乙狀結腸癌。
拿到這個結果,吳先生有些傻眼。
為求得更好的治療,吳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找到了普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莊競,看完吳先生的檢查結果,莊競主任建議他儘快住院治療。
經過充分的術前檢查,莊競主任在腹腔鏡下為吳先生實施了結腸腫瘤切除。
「病人的瘤子小,術後病理顯示也是早期,沒有發生其它臟器轉移,算是發現的比較及時。」莊競說。
吳先生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沒想到我還是個『幸運兒』」。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威脅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據最新的《河南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結直腸癌在 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中排名第五位。
河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莊競介紹,結直腸癌顧名思義,臨床上指的是發生在結腸和直腸的腫瘤,一般就是我們說的「大腸癌」。
「結直腸息肉和腺瘤是一類消化道良性病變,有腸息肉的患者要及時切除。」莊競說,一旦結直腸息肉發生腫瘤性病變,和這位吳先生一樣,通常會表現為排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如:
1
排便次數減少或增多。
2
大便變細,大便帶血。暗紅色或鮮紅色的血液與大便相混合,或包裹於大便表面。
3
便中帶有黏液。
4
排便不盡感或腹痛。
5
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貧血。
早期發現最關鍵 這幾類人必看
莊競表示,結直腸癌早期症狀比較隱匿,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局部症狀,隨著癌腫的增大與併發症的發生才出現症狀,超過80%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早期 結直腸癌五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進展期五年生存率則不足50%, 這就凸顯了早期發現的迫切性,而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關鍵是做好篩查。
因此,有幾類人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加強預防。
1
有結直腸癌家族遺傳病史
結直腸癌發病的首要因素就是遺傳因素。可以說20%~30%的結直腸癌與遺傳因素有關。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患有結直腸癌,一般可以認定為結直腸癌發病的高危人群。
2
久坐不動的肥胖人士
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一般會攝入過多的動植物脂肪、膽固醇等,這些物質可以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此外,運動量比較少,會導致腸蠕動降低,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的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如果長時間存在於腸道內,就可能最終轉化為致癌物質。
3
飲食中多肉少菜的人
有些人在平時吃飯時,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油脂攝入多。然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分解脂肪,如果腸道中缺少膳食纖維,就容易發生便秘,時間一長,就會成為結直腸癌的潛在危險因素。
4
有腸息肉病史的人
腸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幾率,如果是有腸息肉病史的人要注意定期複查,避免復發甚至癌變。
5
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的人
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是腸內系統或菌群紊亂的表現,長此以往也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發病。
除此之外,莊競提醒, 高危人群不管幾歲,一定要增加篩查頻率,並適當提前篩查的起始年齡。
這個「富貴病」腸鏡檢查是金標準
「結直腸癌也可以說是一種富貴病。」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斌說,過去人們生活並不富裕,結直腸癌在我國並不多見。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的大幅提高,人們在飲食上攝入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越來越多,使結直腸癌在我國成為高發癌症。
導致結直腸癌在我國情況較為嚴峻的原因之一,就是早篩意識不夠。張斌說, 檢查結直腸癌的有效早篩方式是腸鏡, 但是在我國,腸鏡並不是常規體檢中的必查項目,再加上腸鏡檢查會讓人產生尷尬與不適,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到定期檢查,通常都是在身體出現某些症狀時才會想要做檢查,很可能為時已晚。
張斌說,我們總結了十幾年來治療過的一千多例結直腸癌患者,從年齡上來說,大於50歲的患者約占70%,小於50歲的約占30%,其中小於30歲的大概占3%, 最小的患者只有16歲,這在以前是非常少見的, 腫瘤的發生現在已不分年齡段,因此,加強對腫瘤疾病的重視非常重要。
結直腸癌的轉移一般多發於 肝臟、肺部、腹腔,此外還有可能發生 骨轉移、腦轉移等情況。其中,結直腸癌最常見的就是肝轉移,結直腸癌肝轉移率可達50%~60%,有25%的患者在確診6個月內會出現肝轉移。正因為結直腸癌易發生轉移,即使進行了手術等治療以後也不可大意,張斌提醒, 一定要定期複查,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對其他部位的疼痛等症狀也要引起注意,避免出現轉移而不自知。
想要遠離它 預防是關鍵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腸癌的關鍵,」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陳貝貝說。
01
飲食方式的改變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果過多的進食這些肉類如培根、香腸和熟肉製品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而諸如蔬菜、粗糧等食物,可以加快腸道蠕動,從而減少毒素對腸道的刺激,降低其發病風險。
02
每天攝入足夠量的水分
足夠的水分一方面可以使我們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釋;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
03
堅持每天適度地鍛鍊身體
每天堅持慢跑、散步,打打羽毛球、桌球,甚至打掃房間,總之一定要運動起來。
04
控制腹部脂肪
無論體重如何,腹部脂肪的多少與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息息相關。
05
保持愉快的心情
良好的心情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莊 競
普外科 主任醫師
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省胃腸道腫瘤微創治療中心副主任,省腫瘤醫院大腸癌單病種首席專家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委員會全國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省抗癌協會胃腸間質瘤學組副組長,美國芝加哥Loyola University Hospital及奧馬哈Creighton University訪問學者,《臨床外科雜誌》編委。主要擅長結直腸癌、胃賁門癌的開放手術及腹腔鏡手術。
張 斌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腹腔鏡青委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腹膜後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結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腹部腫瘤、腹膜後腫瘤、特別是胃癌、胃腸間質瘤和結直腸癌的精準微創手術治療。從事臨床工作十餘年,具有千例胃癌及千例結直腸癌的治療經驗,擅長賁門癌,胃癌,結直腸癌微創手術及腹膜後腫瘤、胃腸腫瘤綜合治療。
坐診時間:周二下午
陳貝貝
腫瘤內科 副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美國德州大學生物醫學中心訪問學者,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委員,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學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化療青年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臨床精準診斷與治療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師協會腫瘤專業委員會秘書。
坐診時間:周三下午
責編:龐紅衛
編輯:李惠子
作者:李惠子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 薦 閱 讀
>>
>>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EauRHIBiuFnsJQVvh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