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女兒退學,刺痛了4.3億中國家庭:自以為是的愛,其實傷害最深

2020-06-07     INSIGHT視界

原標題:王菲女兒退學,刺痛了4.3億中國家庭:自以為是的愛,其實傷害最深

文 | 居里先生

From 居里生活筆記

微信號:ktmakeup

新一季的《少年說》開播了。

這是一檔讓「00後」、「10後」發聲的節目,給少年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環境,大膽喊出自己的心聲。

不得不說節目的出發點是好的,親情、友情、情竇初開的吶喊,關於青春的美好總讓人為之感動。

但其中也不乏有些吶喊,石沉大海。

讓我們看到了原生家庭中,最令人窒息的一面...

01 爸爸,我真的做不到

這個初一的小女孩,叫塗思睿,她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寫小說。

從三年級開始,她就愛上了寫小說,逐年積累下已經寫了56本,有30多萬字!

這個驚人的數目,連作為大學講師的陳銘聽到都感到驚訝。

然而下筆如有神的她,也面臨著很多人讀書時的煩惱—— 偏科嚴重。

愛寫小說的她,文科成績非常好,但一上數學,便控制不住地想睡覺。

有次,當爸爸發現她書包里的小說時,衝進了她房間,找到她的「小說窩」,然後一窩端。

全撕了。

是的, 不是沒收, 也不是等考完試再還給女兒, 而是把孩子5年來一筆一划寫下的30多萬字全撕了。

底下的同學聽了都倒吸一口涼氣,可是女孩仍一臉微笑,看似輕鬆地把這一切表達出來。

只是中途忍不住,停下來嘆了口氣。

女孩說 ,

「爸,你把我的小說都撕毀了,那段時間我像失去了靈魂一樣。」

「你知道,我的座右銘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毀了我的詩書,不等於毀了我這全身上下的氣質」

原本以為知道女兒心情的爸爸,會反思自己所造成的傷害,誰料換來的結果卻是等成績上去再商定寫小說這樣的回答。

「你偏科嚴重,這樣下去考不到好的高中,更考不到好的大學」

一直默默低頭在聽的塗思睿,忍不住為自己反駁。

我不是不想努力,是我真學不進數學,看著其他數學好的同學,感覺我一輩子努力都追不上。

爸爸說: 別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你會把這個成績趕上去的。

聽起來像是父親的一句鼓勵,但站在上面的她卻終於繃不住哭了出來。

講到自己小說被毀時,她笑著;講到爸爸把自己所有的書都封起來時,她笑著;講到覺得怎麼都趕不上別人時,她笑著。

但聽到「別人能行,你也行」的時候,她哭了。

我想看到這裡的很多人,你們一定懂小女孩此刻的感受。

爸爸根本不知道「我相信你」這四個字賦予多麼沉重的負擔。

它聽起來更像, 你必須提高數學成績, 必須辦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誰都懂,爸爸想女兒學習數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可以溝通可以換種方式促進她。

同樣身為父親的陳銘老師最後很惋惜的說,

要是我女兒寫了三十萬字的小說,我看都來不及,怎麼可能會撕掉。

當自己所熱愛的,所創造出的心血,被家人全部否定時,小小年紀的她只能把一切打碎往肚子裡咽。

兩人面對面站著,但距離卻如此遙遠。

原以為自己鼓起勇氣在全校面前揭開傷疤,能和父親好好溝通。

結果她連一句「對不起」都沒等到。

評論下有網友說,

她以後可能是個作家, 也可能是個失去夢想的大人。

很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他們想像中的樣子,卻忘了他們是一個個體。

或許在父母的期待下,她會習慣應試教育,會拼了命地去學數學,然後考進一所不錯的大學。

但她出類拔萃的才華被磨滅了,她眼裡的光被吹熄,可能從此泯滅在平庸無趣的人生之中。

人和人的天賦不同,或許她的禮物就是寫作。

如果可以,我想走到那女孩的身邊,和她說。

姑娘,別怕,做你想做的就好。

02 我為你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綁架

去年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里,英子這一家的教育方式就引起了爭議。

有人說,英子母女的相處方式,既熟悉,又窒息。

為了陪女兒高考,媽媽宋倩不惜辭掉工作,一心撲在女兒身上。

她禁止女兒吃麻辣燙,逼她空腹吃海參、和各種養生的藥膳,

不讓女兒接觸喜歡的天文學,指定要考清華北大,儘管英子多次說過自己想考的是南京大學。

直到最後英子患上了抑鬱症,持續失眠,再也笑不出來,甚至想跳海輕生。

英子媽媽的愛就像棉花糖,緊緊包裹讓人感到窒息,任何的反抗都是沒有聲息的。

不要以為這樣的父母只存在在電視劇中,現實中多少人的父母都是宋倩的縮影。

無論是撕了女兒小說的爸爸,還是英子的媽媽,他們都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當做自己的作品。

嘗試雕刻他,試圖灌輸自己的思想。

這讓我想起了竇靖童。

作為華人樂壇最受關注的兩位音樂人,竇唯和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從小就被外界寄予了厚望。

但長久以來,大眾給她的標籤都是「叛逆、個性」。輟學、紋身、染髮、性取向模糊......

這放在任何一個父母的眼裡,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好孩子。

當初李亞鵬為了讓竇靖童上北京的名校,曾苦等校長3小時,結果她讀到高一就退學了。

後來她去了伯克利音樂學院進修, 成績依舊很渣。

學校里的樂理對她來說學起來太難,老師教音樂的思維模式,讓她越學越亂。

漸漸地,她開始討厭上學,14歲開始就和王菲溝通自己不想上學的想法。

她說,學校里的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我知道。我只是放棄了「在學校學習」這種方式,而不是代表不學習了。

王菲也沒有強迫她一定要去上學,而是說「你自己選的,不後悔就好」。

後來竇靖童要入娛樂圈,王菲不是沒擔心過,但她還是給了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支持。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竇靖童,和我們印象中穿名牌坐豪車的富二代多少有點離經叛道。

她在咖啡店打工,經常會被人偶遇騎著單車去工作,很少暴露在聚光燈之下,愛和朋友組隊玩音樂,安安靜靜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有人問過王菲,你怎麼看待對孩子的教育。

她說,我對孩子的保護欲和擔憂只存在她們嬰幼兒的時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她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

如今的竇靖童,活得出奇通透,靈氣一點都不輸媽媽王菲。所有接觸過她的人都說,不耍大牌擺架子,反而羞澀緊張完全就是隔壁小女生的樣子。

別人說華語樂壇都在等你長大,她笑了笑回答,

「我覺得可能永遠等不到了,我不是很想長大,就做自己」

就像王菲在十幾年前寫給女兒的歌里唱的,

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03 給他們一片花園,自由生長

《奇葩說》曾有一期辯題叫「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下按鈕嗎?」

其實這不只是個辯題,某種層面來看,很多父母都在給孩子定製著人生。

參加各種培訓班,用功讀書考上好大學,千方百計考進體制單位,安排相親,娶親生子......

在父母看來,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完美人生。

但問題是, 你認為的完美,在孩子心中也是這麼認為的嗎?你想要的人生是孩子想要的嗎?

陳銘那時說了一段話讓Gigi特別有感觸,

「父母能給予孩子的事情, 就是給他一方花園, 給他養料和空間。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不管你開出是紅的花還是綠的花,不管你開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我都為你開心。」

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他們試圖將自己的生活閱歷、經驗強加給子女,強迫子女接納他們的想法,甚至替子女做決定。

再冠以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把自己的置於道德的高點。

父母應該是帶著我們找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隨著他人的想法強行捏造一個自己。

也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成為父母,那麼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尊重他們的想法。

讓他在自己的花園,開出一片枝繁葉茂。

本文系授權發布,作者簡介:居里先生,90後百萬粉絲暖心博主。熱衷尋找有格調的地方、挖掘創意十足的設計,分享充滿新意的生活方式、深扒全球各地不同的人生故事。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公眾號ID:ktmakeup。 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FNWj3IBd4Bm1__YIs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