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Kyle From Kyle
微信號:kylehello
前陣子,郭麒麟在一檔節目上自曝了他的獨居生活:
房子是租的;
洗澡噴頭上網搜最便宜的;屋子裡燈滅了,自己買燈泡來換;
換上燈泡後才知道是燈壞了,索性就不修了;
一天全靠外賣解決,還會參加各種滿減湊單活動;
家裡垃圾袋捨不得換,用買東西的購物袋裝;
家裡換電器, 必須得在購物節上買,否則就是虧錢。
張若昀更是吐槽,《慶餘年》里的「小財迷」范思哲一角,郭麒麟是本色出演。
這期節目達到了6900多萬次的播放,網友們紛紛表示, 仿佛在郭麒麟身上看到了自己,接地氣地讓人差點忘記他富二代的身份。
物慾橫流的社會多少人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原本郭麒麟出演綜藝、電視劇、說相聲,賺的就不少;
他父親郭德綱更是被稱為「相聲界裡最有錢的」,曾經連續幾年上過富豪榜;
但作為富二代,郭麒麟卻摳門得不像一個明星。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窮,他還有輛跑車,但這唯一稱得起他「富二代」身份的跑車,也是因為拍戲時差點弄瞎眼睛,為了不留遺憾才狠下心買的。
在郭麒麟身上,我們看不到紈絝子弟的惡習,看不到明星的一身名牌,相反看到的是樸素和節儉;
而這樣的消費觀,離不開他小時候的家庭教育。
郭德綱還沒成名前,可以說窮得叮噹響, 一家三口擠在小小的出租屋裡,卻常常連房租都交不起。
他的成名路也非常辛酸。有一次,為了成為一檔節目的主持人,節目組為了考驗他,竟讓在大街上設置了一個玻璃房,讓郭德綱在裡面生活兩天,還要給路人表演。
當時是夏天,沒有風扇,郭德綱在裡面熱得直出汗,還要像個小丑一樣被人圍觀。郭德綱堅持了30個小時後,終於崩潰: 「這不是人乾的活!」
這也成了郭德綱最難忘的經歷。所以他給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勤儉節約,因為他深知掙錢出名的道路太難。
郭麒麟也曾經說過,父母小時候就沒給過零花錢,全靠自己春節拿到的壓歲錢,艱難地撐過一年。
所以, 郭麒麟從小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直到現在,成了名賺了錢,這種消費觀也沒有被影響和改變。
同樣節省的,還有王力宏。
王力宏出生於書香門第,畢業於名校,又擁有一身才華。
曾經有媒體爆料,王力宏一年的收入在4億左右。
外人眼裡是優雅王子,但現實里的他卻非常節儉。他曾經在節目上自曝, 一件演出服,一共穿了57場演唱會,穿破了就縫,縫好了繼續穿。
一個行李箱, 用了10年,用到實在不能用了,才依依不捨換新的。
一件衣服, 14年前穿著拍攝,14年後他還在穿。
陶喆還在節目上, 吐槽王力宏家裡全是破洞襪子,王力宏更是當場脫下鞋子驗證,果不其然腳上的襪子也破了洞。
和很多男生一樣,王力宏也愛車,但他覺得買跑車像暴發戶。於是他在33歲生日時,給自己買了一輛麵包車當做代步工具。
按常理來說,王力宏和郭麒麟的收入,完全可以像其他明星一樣穿名牌買豪宅開跑車。
但他們偏偏「摳門」得不像一個明星,過著節儉克制的生活。
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有消費自由的條件,卻還能保持這樣的狀態,真的挺難得。
相反,很多年輕人,每個月賺著幾千塊,消費卻像月入過萬一般。
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欠著不少花唄。
在這個被慾望裹挾的社會裡,有多少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能力有限,慾海無邊。
有句話叫, 少欲覺身輕。
人活在世,多少都會有慾念;
但一個人越是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活得也就越加輕鬆。
慾望是人遭受磨難的根源。
尤其是當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過剩的慾望時,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有多少年輕人,拿著不高的工資,卻花著大把大把的錢消費。
有多少人,明明不需要,卻被打造出來的「需求」所欺騙。
有多少人,明明沒有資本,卻被營造出來的「慾望」所蒙蔽。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割韭菜,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讓你拿出更多錢消費;
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宣傳,他們大喊著「千金難買我願意」,他們告訴你,不買就是虧錢。
於是你沉浸在被商家、品牌打造出來的消費主義氛圍里,總覺得自己這也缺那也缺;
於是你買買買,剁手也要買,吃土也要買,沒錢也要買。最後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在家裡積灰。
有多少年輕人在用花唄和信用卡超前消費?
根據數據顯示:
花唄的90後用戶占據了總用戶的40%,大概在8000萬左右。
同時,信用卡用戶呈現年輕化,90後和00後占比接近40%;
申卡年齡小於30歲的用戶,占比達到66.38%,總數近4000萬。
「活在當下」是許多超前消費者追崇的信條。
以為花錢就是快樂,是很多年輕人的錯覺。你以為的快樂,不過是被割的韭菜。
冷靜下來想一想,你買的這些東西里,有多少是你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是被刺激出來的需求?
超前消費一時爽,還不上錢就是火葬場。
網上隨便一搜,就有許多欠卡換不上的人:
嗜欲者,逐禍之馬也。
在珠海,一位27歲的律師助理陳某在家中燒炭自殺身亡。
後來陳某母親在收拾她的遺物時發現, 月薪僅3000多元的陳某,名下卻有14張信用卡,欠款總額達到87萬多元。
重慶,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女孩,為了讓身材更好, 刷爆7張信用卡,買了20多萬的私教課,但她的月薪卻只有3000多元。
債台高築無力償還的她,想找健身房協商退款,但是沒想到健身房倒閉了,沒辦法辦理退款。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假如人能夠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慾望,過著無求的生活;那麼,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衝動消費前,想一想這一點:
你所以為的需求,不過是別人為了掏空你的錢包所創造出來的;你所以為的快樂,不過是一種錯覺。
能力有限,慾海無邊。
不被慾望裹挾,才能過好生活;不被貪念束縛,才能主宰人生。
縱慾,是對年輕人最大的騙局
如果你把消費和購物當做解壓的方式,那你會發現,消費帶來的快樂有多短暫。
你需要一直不停買買買,才能維持曇花一現的快樂。
但隨著你消費次數增加,這種愉悅感越來越難以獲得,你的快樂閾值在不斷提高。
最後你會發現,消費帶來的其實不是快樂,而是無盡的空虛。
蕭伯納說過: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慾望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
網紅李雪琴因為給吳亦凡拍的一個小視頻火了,她收穫了400萬粉絲,畢業於北大,進修於紐約大學,但她卻是一名抑鬱患者。
前陣子,她去了火鍋店體驗服務員的工作。令她驚訝的是她的「師傅」,一個22歲的農村女孩,北漂,月薪5000,還要把4000寄回家給父母弟妹。
這樣一個女孩,卻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因為她的笑容,她還成了店裡獲得打賞最多的服務員。
李雪琴說, 我師父不貪,她的目標很小,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所以她很快樂。
但李雪琴不是,她說, 我什麼都想要,又想過得爽,又想有錢,又想別人尊重我,還想找對象,那當然不快樂了。
人吶,總是想要的太多,才會感覺活得不幸。
一旦成為了慾念的奴隸,就永遠解脫不了。
楊絳說:
「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的。
享受吧,花了錢尋歡作樂,不又都是『將錢買憔悴』?天災人禍都是防不勝防的。」
偏偏在網絡上,總有一些「人均富豪」的假象,讓我們誤以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於是虛榮心作祟的人,掏空了腰包,過上了偽精緻生活。
最後卻發現,一旦出了什麼意外,卻連一點存款也拿不出來。
其實,哪有那麼多光鮮亮麗,努力掙錢過日子,才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啊,消費和縱慾,是對年輕人最大的騙局。
學會延遲滿足,克制慾望,才能讓我們的錢財細水長流。
最後的話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富人總是去購買資產,讓錢生錢;
而窮人總是在消費。
簡單來說,富人越買越富,窮人越買越窮。
花錢,不是頂級的快樂。
掙錢才是。
克制消費欲,學會投資,努力掙錢,這才是年輕人正確的打開方式。
自律成就你,縱慾毀掉你。
在最好的年紀,掌握自己的人生,亦或是成為慾望的奴隸?
選擇權就在你自己手上。
共勉。
本文系授權發布,作者簡介:Kyle, 90後新媒體公司CEO,500強公司新媒體顧問。首發於公眾號Kyle(ID:kylehello),轉載請聯繫Kyle取得授權。微博@選擇君Kyle。 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yWWnIBd4Bm1__YFE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