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媽媽群里,一個2歲多的寶寶經歷了觸電風波。
這個孩子的媽媽平時在忙家務時,讓孩子自己在客廳玩耍。這孩子的獨立性曾經讓無數父母羨慕,孩子一個人可以沉浸在玩具中1,2個小時不找媽媽。不纏著媽媽的小娃兒可真少見!但是,由於疏於監管,這個讓媽媽引以為傲的孩子突然遭遇意外。當時媽媽忙著在廚房炒菜,突然聽見「啪」的一聲響,發現家裡斷電了,隨後孩子尖銳的哭叫聲從客廳傳來。當媽媽跑到客廳,才發現孩子被電了,是拔插座玩耍時導致短路跳閘。
尤其讓媽媽後悔不已的是,孩子右手食指被電黑了,恐怕面臨截肢的慘劇……
小朋友意外傷害,大多數發生在家裡?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曾經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超過300個孩子由於傷害事故而到醫院就診,平均每天有差不多150個孩子由於意外事故離世。除此之外,在全部兒童意外傷害中,竟然有70%的比例發生在家裡。看來,我們常常視為安全的家,反而成了孩子最危險的地方!
突然想起了一段樹袋熊媽媽的視頻,據說是遊客意外拍攝到的。在澳洲某森林,一隻小樹袋熊爬上樹,在軟細的樹枝上玩耍。樹下的樹袋熊媽媽由於擔心寶寶摔落而焦急不已。最後,當小樹袋熊從樹上下來時,樹袋熊媽媽狠狠地打了幾下小樹袋熊的屁股,讓人忍俊不禁!
大千世界中,媽媽們的護犢心思都是驚人地相似。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們的安全,卻常常疏於預防。
如何把家裡的安全隱患「掃清光」?一個好用的育兒小妙招
我們常常說,家裡很多東西對成年人來說很安全,但對年幼的小朋友來說卻是充滿危險。如何充分地發現家裡的安全隱患呢?跪下來,或保持與孩子同一高度,然後在家裡爬(走)一圈,嘗試像孩子般玩耍或好奇心滿滿,你便能及時發現家裡的安全隱患。
下面,幼兒說按照「客廳——房間——廚房——廁所——陽台」的順序,梳理一些常見的居家安全隱患:
電插座是否安全?
是否有放在桌子上的凳子?
電腦主機是否搖晃不已?
桌子上是否擺放著熱水或熱飲?
孩子能否夠得著藥物?
孩子能否觸摸到快速旋轉的電風扇?
房間是否有未被固定在牆上的柜子?
廚房的刀子,孩子是否能接觸到?
孩子能否接觸到洗手間的清潔用品?
洗手間或廁所是否有裝滿水的水桶浴盆?
陽台或窗戶式否有加建圍欄?
家裡的門,孩子能否輕易打開並隨意出門?
難怪人們常常說:如何更懂孩子?蹲下來,你會與孩子挨得更近!
關鍵字:安全隱患、兒童意外、養護環境、保護孩子、育兒方法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