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把教授難倒了

2019-05-27     知識圈app

賈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教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是一本經典著作,國內讀過的人也不少。

這本書的開篇就是戴蒙德與耶利的對話。耶利是戴蒙德到紐幾內亞研究鳥類演化時遇到的一位本地知名政治家。兩人相識之後,發生了很多尖銳而有趣的談話。

一天,耶利問了戴蒙德教授一個問題:

「為什麼你們白人製造了那麼多的貨物並將它運到紐幾內亞來,而我們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我們自己的貨物呢?」

這個問題,把戴蒙德教授難倒了。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


01.

簡單而複雜的問題

乍一想,問題很簡單。白人來自已經掌握鋼鐵武器的歐洲,而紐幾內亞在被白人發現時,還處在使用石器的水平,停留在以狩獵為主的部落社會。發展稍微快點的部落,也才剛剛進入農業時代。

兩個文明之間有數千年的發展差距,所以當互相接觸碰撞時,毫無疑問,紐幾內亞處於劣勢。

只是,戴蒙德教授是一個刨根問底的人,他無法滿足於如此簡單的答案。

環視地球,11,000年前,各塊大陸的發展水平差不多在一個起點上,都是靠狩獵採集為生,為何到了1500年前後,當不同大陸的不同文明在互相接觸時差異如此之大?

因而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在《人類簡史》一書中形容:美洲文明遇到西方白人,如同遇到外太空的入侵者。


兩個文明相互遭遇的過程,開始看似平和,最終充滿血腥

顯然,紐幾內亞的部落文明與西方白人社會差距太大。但是,500年前,歐洲人眼中的新大陸,文明水平並不低。中美洲有強大的阿茲特克帝國,南美洲有印加帝國。阿茲特克有城邦、貨幣、簡單的文字;有農業以及發達的灌溉系統;有1500萬人口,首都特諾奇提特蘭有25萬居民,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印加帝國有遼闊的版圖,人口估計下來,少說有300萬,多則有4000萬,有算數、曆法,有宗教以及完整的統治結構。首都庫斯科人口也有20-25萬。然而,西班牙人用了不足1000人就占領征服了阿茲特克,在卡哈馬卡俘獲印加帝國皇帝時,只用了168人就粉碎了500倍於己的印加軍隊。

武器的差異當然是直接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已經摸到了工業社會的門檻,而阿茲特克與印加帝國還只處在農業社會的前期,這決定了雙方的武力差距——整整差了一個大台階:西班牙人使用火槍炮、鋼刀、鋼製盔甲,而印第安人使用石頭、青銅棍、狼牙棒、短柄斧頭、彈弓與護身軟墊。

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西班牙人有戰馬組成的騎兵,在此之前,印第安人從沒見過馬,更不用說在戰場上遭遇戰馬的衝鋒。

導致印加帝國與阿茲特克帝國的覆滅,導致印第安人的大規模滅絕,更重要的原因乃是白人帶過去的病菌。

美洲的土著人,95%死於從歐洲傳來的天花、麻疹、流感、鼠疫等傳染病。疾病毀滅印第安人部落的速度,遠遠超過西班牙人的軍事征服。天花殺死了阿茲特克的皇帝和一半人口,也殺死了印加帝國的皇帝以及他的指定繼承人,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令印加帝國陷入爭奪皇位的內戰。

幾乎可以說,西班人對美洲的軍事征服,其實就是跟在病菌後撿便宜。


16世紀,阿茲特克文明所描繪的天花病人



02.

原因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差異?為什麼不是印第安人的病菌到歐洲滅絕白人?

這是戴蒙德教授在羅列以上直接原因後,繼續追問的問題。換句話說,問題的關鍵在於:

從1萬年前到500年前,各大陸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是如何產生的?

這就涉及到對」原因的原因」的追問。就算是印第安人身懷致命的病菌,也沒有橫穿大西洋的能力。橫穿大西洋需要有足夠扛住風暴的船隻,需要足夠的航海知識,需要有能動員資源的國家行政機器,還要有一個發展出工業能力的社會。

這些,印第安人的社會都不具備。

而且,致命的病菌也不是憑空出現的。這些大規模殺死印第安人的病菌,被稱為人群病,它們的演化至少需要兩個條件:

第一,人口要足夠稠密。比如麻疹,少於50萬人口就會消失。所以,人類定居農業開啟了人群傳染病的演化起點,因為農業社會比狩獵社會的人口密度,要高10倍到100倍;

第二,要有馴養的動物與人類混居。那些致命的病菌來源於我們的動物朋友:牛貢獻了麻疹、肺結核、天花;流感來自豬鴨,惡性瘧疾來自禽鳥。

簡單而言,定居農業的出現,加上糧食生產,在各個大陸之間由於自然條件、氣候不同而造成差異。中東的新月沃地產生定居農業和村莊的時間,要比中美洲要早6000年,它出現稠密人口的時間遠遠早於美洲。與此同時,美洲能馴化的動物極端缺乏,只有火雞、羊駝、鴨子、狗以及豚鼠五種,基本上沒能培養出人們對來自歐亞大陸人群病的防疫能力。

農業的落後,還帶來其他系列的影響,包括社會組織的落後,從而又帶來技術與文化的落後。

糧食生產養活了更多人口,人口分化出政治家、戰士、技術人員,於是有了高效的行政組織、常備軍,以及技術支持下的武器、航海等方面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不同大陸之間,由於在起點上農業糧食生產不同,經過長時間發展,最終出現不同文明之間能力的差異:當印第安人剛發展出相對成熟的農業時,歐洲人便已經有足夠能力橫渡大洋。他們帶著鋼鐵制的槍炮、病菌,來到印第安人的家園,掠奪資源。


03.

當東方遭遇西方

戴蒙德教授把他對耶利問題的思考,對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的分析,寫成了一部聞名世界的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或許耶利對他的答案感到滿意,但對於中國來說,他的回答還不夠。

與美洲相比,包括穆斯林文明、中國儒家文明在內的東方文明,乃是更為發達的文明體。500年前,在物質財富上,東方也比西方更富裕。東方進入農業社會的速度也不慢,甚至更早;東方也馴服了牛羊馬等各種家畜。

歐洲有的,我們也有。從東方中亞演化出來的病菌,順著絲綢之路,甚至被跳蚤與老鼠帶到了西方。14世紀時,這些都給西方造成了巨大災難:黑死病殺死了歐洲7500萬人。

可是,為何在500年前,當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後,與落後的美洲文明以及更落後的紐幾內亞一樣,看起來更富裕發達的東方也敗在歐洲人手裡?東方遭遇西方的命運為何與美洲一樣,都是潰敗?

這個問題比耶利的問題更難回答,但我們更需要它得到回答。

戴蒙德的書有一個副標題:「人類的命運」。既然如此,在這本書中,他還欠我們東方一個滿意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KCCGwBmyVoG_1ZIy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