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永遠的1900,一生的烏托邦浪漫

2020-02-02   書筋巧談

在二十世紀末期,著名大作《海上鋼琴師》在歐洲上映,在那時候的歐洲正處於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而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卻名為1900,這是對過往的一種回味。在時隔21年之後,朱塞佩·托納多雷導演所導演的這部經典大作第一次走進中國內陸的電影院裡,還不僅僅是這樣,甚至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4K修復,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尊重經典、延續經典。

而在之前也是被相關人士曝光出《海上鋼琴師》的中國地域海報由黃海操刀,在之後也是得到了證實,望著那飛舞在空中的帽子,再陪襯著似山峰一樣聳立的高樓,代表著世界的騰飛,也寓意著中國的崛起。在《海上鋼琴師》中主角1900用52個白色琴鍵、36個黑色琴鍵在螢屏上書寫自己的故事,望著他炯炯有神的雙眼仰望著漫漫青空,雖結局不太友好,但其內在的哲理卻讓多少人為之動容。


老電影重新上映,是情懷,也是創新

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的《海上鋼琴師》原本的劇情參照只是一部戲院文本《1900:獨白》,導演看了一下之后角色非常有潛力成為一部優秀令人驚嘆的電影,所以就將其改編成哲理類的劇情片。在劇中老時代的著名演員蒂斯·羅斯、比爾·努恩以及梅蘭恩尼·蒂埃他們的實力自然是不容小覷的,他們幾個在其中的本色出演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一段不一樣的異國風情。《海上鋼琴師》從1998年10月28日在歐洲上映以來,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好感就可以從票房中看出來,而現如今經過4K修復再次上映而且還是第一回於中國內陸上映,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觀眾對於過往的情懷,但無疑也帶入了很多創新元素。


一直以來觀眾對於翻拍的意見都是褒貶參半,就像之前《三國》剛面世的時候也是不少人牴觸的,對於某些人而言經典永遠是無法被超越的,經典的翻拍在他們的理解里就像是一種褻瀆,而可能《海上鋼琴師》的中國區的負責人似乎知道這一點,就儘可能地還原原本的劇情,僅僅只是在畫質上有所提升。


不一樣的人群,不同的「哈利波特」,另一番的理解,不一般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獨立而且真實存在的個體,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或許有人對電影表示不理解,亦或許有些人望著螢屏看到了自己,但這就是像一千個人眼裡會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對於那些還在事業成長道路上的拼搏者們,《海上鋼琴師》里的1900就像是在社會面前虛弱無力的自己,望著螢屏上的1900流下了不爭氣的眼淚。他們在社會的「毒打下」拼搏著、奮鬥著,在成長這條道路上,總免不了會出現形形色色的誘惑,但世界是公平的,有著順風而下的人也就會有那麼一類人不隨波逐流,他們敢於做最真實的自己。在世人皆醉的情況下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內心,或許在某些人看來這樣的人是無可救藥,但在誘惑下能這般抵住誘惑、保住本心卻需要何等龐大的勇氣。


對於已經有了穩定工作的人們而言,1900最後選擇就象徵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面對著曾經給予自己機會讓自己活得寶貴經歷的「家」,是應該選擇追求更好的生活還是選擇留下來成為陪伴「家」的孩子。這個世界很複雜,各色各樣的人們來往穿梭於街頭小巷,走在路上的他們誰也不認為誰是對的,但也不能說他們所做的是錯的。常言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了給家人更溫馨的家出走背離培育自己的地方也不見得有什麼好指責的,同樣相對而言留下來繼續工作,進一步完善「家」的一切甚至不為了什麼只為了報答這個曾經給自己帶來成長的「家」。


在這部電影里就有著這樣的矛盾,相對而言事業已經開始有了雛形的1900明明可以選擇去大陸更好的發展,可是他卻毅然選擇了留下來,留在這艘船上成為赫赫有名的海上鋼琴師,但遺憾的是再也沒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機會。如果當初第一次提議的時候,1900就選擇跟著好朋友一起下船享受大陸上曼妙的風景,那麼他之後的成就肯定遠不止這樣,但他沒有這麼做。1900一旦下了船,那麼大陸對其而言就是一個新的挑戰,如果能夠熬出頭成就肯定遠超在船上,但一切都得從零開始,重新試著去認識一批從未有交集的人,試著去寫一些受觀眾喜愛的曲子。留與不留都有理由、走和不走都是挑戰,不管做什麼只求無愧於心就好,或許飛黃騰達,亦或許一貧如洗,這些都不重要了,只求日後回想起來做到問心無愧就好。


自己送上門來的男主角,那時候的演員們現如今已成為一種情懷

在當時朱塞佩剛拿到劇本的時候對於劇情已經到了愛不釋手的境界,而他腦子裡的男主角人選第一念頭就是在當時聲名鵲起的蒂姆·羅斯,這號人物在當時不僅僅是昆丁·塔倫迪諾的御用男演員,還前後出演了例如《落水狗》、《赤膽豪情》以及《低俗小說》等赫赫有名的電影,在其中蒂姆·羅斯出演的《赤膽豪情》的男配角還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就在導演還在想怎麼請到這位大明星的時候,蒂姆·羅斯自己來到了導演辦公室稱已經看過了劇本,而且很有信心能夠演好。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在當時對鋼琴一無所知的蒂姆還接受了半年的魔鬼訓練,其實目的就是讓不怎麼有音樂細胞的蒂姆能夠沉浸在鋼琴的歌聲里。


有些觀眾很疑惑那個船門外的小姑娘是誰,實際上飾演1900所鍾愛的梅蘭妮的演員是一個模特,在早期的時候多次在《vogue》雜誌上經常露面,而出演本片的時候她才16歲,但那時候的表現就已經相當驚艷。在出演了這部電影之後她曾出演眾多電視劇,並且在2001年的時候正式開始出演舞台劇,之前的《天上再見》就是由其出演的,其氣質與顏值是同代明星無法比擬的。


那時候的在心智上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但他所自帶的那種純粹卻是世間多少人羨慕的,因為極度的邊緣化開始與世界格格不入,又因為極度渴求歸屬感讓其缺乏安全感。他深切地知曉在這條以船為支撐的人生道路上生存的秘訣——放棄那些看似有用處但實際上虛無的抵抗,還有那些無畏的掙扎與慾念,接受命運賜予的一切,大笑著成為命運本身。1900望著遠方的天空若有所思,他的眼神總是如浩瀚雲海里的某一朵白雲一般變幻莫測:時而迷惘、有有些純粹、時而痴迷,還伴隨著些許孤獨,那如同窺見命運一般的憂鬱與思考是對生活的厭倦,孤獨的盡頭原來不是詩和遠方,是更加無盡的孤獨。

1900,他出生在這艘船上,對於他而言這艘船就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有一句流行語說得很好:「人最難被摸除的印記,在另一個人的心底」,世界匆匆從身旁走過、養父的離去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夠證明1900曾經存在過。他生於大海,也同樣在大海上死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悲悽無法用眼淚描述,有一種疼痛它來自心靈,就像無聲的夜晚刮過的北風,靜靜地沉澱在心底。一架普通的鋼琴上有著屈指可數的琴鍵,1900用著有限的琴鍵在人生這張紙上書寫著自己的傳奇,單個體無法阻止社會的改變,但可以盡最大可能去堅守自己的本心。當所有人都在向著「美國夢」歡呼時,還能有人願意面朝大海,看一看天水相接的曠然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