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是一部具有懸疑的刑偵劇,由「714槍案」為主幹,其他小案件為分支,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男主秦馳的定位是找回過去的自己,女主馮瀟是重新墜入愛河,男二路銘嘉是實現自我價值,女二陳蕊是放下過去的仇恨,每一個人都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永遠在自己的軌道。他們的的性格也互不相同,就是這樣不同的人,演繹了一出出好戲。每一個都是獨立的個體,和現實中的我們一樣,在不同的領域各自散發光芒,然後相聚在一起。《重生》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劇中有許多旁白,他們的特點就是,我們可以知道角色的內心所想,可以深入角色內心,真正的走進這部劇中,可以和劇中的人物,來一場心靈的碰撞。
但這也是這部劇的一個嘲點,觀眾們經常說「旁白太多容易跳戲」,他們沒有發現,每一個演員說的話,都聯繫了劇中的家庭、愛情和人物,無法訴說的話,只能通過內心的獨白來表現。這些台詞不僅聯繫到角色本身,也聯繫到劇中的案件,和現實中的生活,《重生》中的許多案件,都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沒有脫離實際,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現實中,我們所不能觸及到的人物內心活動,在劇中,所有的細節都可以一一表現,很多事情,我們可以求出客觀事實,但求不出主觀意識,只能知道他做了什麼,沒做什麼,無法探究他的意識。劇中角色每一個人的內心旁白,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每一段台詞都具有重要意義。
「犯罪,必留痕」,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無論犯罪現場,做的有多完美多精緻,必定會留下犯罪者的痕跡。劇中「一家四口滅門慘案」中,吳曉雲身為毒物鑑定者,把犯罪現場布置得一絲不苟,製造出被外人殺害的假象,而她的設定,是一位忍受不了侮辱的婦女,跳樓自殺。即使把沾滿血的衣服,剪碎丟進馬桶里,地上的血跡和指紋全部擦拭乾凈,由於秦馳和助手路銘嘉敏銳的思維,和緊密的邏輯,劇情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最終破解了此案。而吳曉雲也由被害者的身份成為了殺人兇手,即使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得那麼好,布置了一個完美的犯罪現場,終究也躲不過這個事實。
而她作為一名毒物鑑定員,沒有把它用在正道上,而用於犯罪,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是為了換來這樣一個結果嗎?辛辛苦苦學來的專業知識,卻用在自己身上,值得嘛,可能對於吳曉雲來說這是值得的,她用死亡,擺脫了那個地獄般的「家」,從噩夢般的生活中解脫了。對於某些人來說,活著便是一種折磨。如果吳曉雲用法律解決問題,可能事情不會是這個結果。我們是法律的使用者,懲罰他們的事情由法律去解決。人生有很多分岔路,走錯了一步,便開始步步錯。
總有一些勇敢的人,為了真相,為了正義,完成他活著的使命。「在每一個命案現場,你總能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東西,比如說,血跡、物證、某些正常世界之外的奇怪物件,以及一些疲於奔命、試圖尋找真相的人」。群眾只要負責報案,而人民警察的任務是尋找真相,他們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和維持社會的安全,不辭辛苦地在各個地方,各個角落,尋找可能存在的證據。在劇中范凱的案件中,他們不辭辛苦地尋找范凱蹤跡,翻垃圾箱、挖泥土、潛入水中,做著所有髒活和累活,不為了功名和利益,為了尋找真相,和那無辜的生命,有人貪生怕死,有人向死而生。人民警察的使命,是維護社會和諧,軍人的使命是聽黨指揮,醫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消防員的使命是救人於水火之中。
那我的使命是什麼?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深思了許久,我的一生都在被安排,在小學所有的興趣班,都不由我決定,到了中考要考哪所高中,也不在我的決定權當中,上了大學他們束縛我的感情,告訴我現在還早,直到最後畢業,我的工作也被安排得穩穩噹噹,如果問我,這種生活好嗎?好的原因是,我不用思考任何事情,不好的原因是,我活著像一個傀儡。他們為我鋪好了所有的階梯,我只要動動腳就可以了。我們的夢想和使命是什麼,如果活著是為了完成使命,那想必許多人都活得不明不白,至少我是。
「感情很危險,不僅僅可以在於欺騙他人,而是當你相信並服從它的時候,你會蒙蔽你自己,你會把正義、公理、原則、法律全部置之於身後,甘心沉迷於飛蛾撲火般的自毀之路上」。人一旦有了感情,也就相當於英雄有了軟肋。劇中有許多人和事,都是因為感情所引起的。馮瀟為秦馳所做的一切,不是因為利益,而是源自於愛,因為喜歡,可以不在乎真相和法律,無條件信任和支持著秦馳,潛入「714槍案」地點,冒著被辭退的風險,只為了幫秦馳拿回槍枝。明知道陳蕊是「714槍案」頭目陳夕的妹妹,還是願意替秦馳隱瞞,透露的所有不是質疑而是吃醋,因為陳蕊可以得到他久違的溫柔。即使秦馳從未說過自己內心的想法,在他昏迷期間,馮瀟也一直守在身旁,不是因為她對未來有什麼期許,只是想不留遺憾。
愛就是不求回報,願意持續輸出。吳曉雲對兒子的愛,她用生命換來了給兒子的遺產,沒有兒子,她可能會逃離這個壓抑的地方,去開始自己嶄新的生活。願意背負上所有的罵名,和殺人犯的稱號,去換兒子一個未來,對於兒子而言,他的出生就是一個錯誤,但對於吳曉雲來說,兒子是她活著的希望,即使最後的那一刻,我想她也是開心的。有人活著即是原罪,由於一個錯誤,毀了一生。
婁頤建立了一所給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雖然她的動機並不單純,只是想彌補自己曾經對孩子的虧欠,她的兒子范凱,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樣樣俱全,因為母愛的缺失,讓他的心靈逐漸扭曲,最終步入了殺人的道路。婁頤對他的愛,願意以生命為代價,想讓迷途的羔羊知返,最後倒在了親生兒子手中,而范凱也掉入化學池內,這些小細節,都透露著一些現實問題,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范凱能成為今天這樣,大多數都是因為缺少原生家庭的愛。有多少父母是因為工作,而早出晚歸的,工作可以錯過,時光可是不會倒流,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物質上的東西可以彌補,心靈上的欠缺會跟隨一輩子。
「從今以後,山高水長,路途遙遠,是福是禍,我都管不了你了,你該長大了,得學會拔掉心裡的最後一根草」。這是秦馳對陳蕊說的話,因為陳夕的逝世,陳蕊變成了無家可歸的小女孩,她想要為她的哥哥報仇,秦馳也成為了她活著的一個希望,渴望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可是她需要的是一個生活的支點,從小到大的我們,習慣了依附在身邊重要的人身邊,尋找自己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標,以他們為中心,在附近畫圓。或遲或早,我們總要離開家,離開身邊熟悉事和物,走向遠方,離開所有的舒適圈,邁向未知的未來。是秦馳用行動感動了陳蕊,放下了內心的怨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離開秦馳以後,她去了婁頤舉辦的那所,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從前浪蕩不羈的少女,要重新步入校園生活,開始新的旅途了。
「據說人混跡一生平均會認識三千多人,有朋友有同事,有夥伴有愛人,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會使我們更有歸屬感,感覺更安全,但是最終,我們總會希望回到親人身邊。我們會發現,失去親人,一無所有;為了親人,我們會傾盡一切」。因為親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和我們有血緣關係的人,血濃於水,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丟棄,唯獨血緣不行,朋友會背叛你,愛人會離開你,只有親人,無論你富貴或是貧窮,他們都在那裡,不離不棄,等我們一無所有,回到家鄉的時候,也不用擔心任何事情。唯獨在家人面前,可以卸下所有防備和面具,做回真正的自己。我們可以為親人傾盡所有,也願意為親情努力奮鬥。
《重生》中的感情關係和案件都值得我們認真思索,我覺得,他不僅僅是一部懸疑片,還是一部情感專家劇,我們可以認真討論案件,也可以思考人生,活著的使命和人生的夢想,愛人的陪伴和家人的愛,這些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會遺漏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反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