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學地位被高估了嗎?

2019-07-25     李慕寒

先說結論,魯迅的文學地位沒有被高估。其實把魯迅的文學才能分解後就會發現魯迅是天才加全才。意思是,只要和文字有關的,魯迅無所不精通,無所不頂尖。

我在這裡將魯迅的文學才能分解為:小說、散文、雜文、詩詞、新詩、翻譯六個大類。關於學術研究、書法、設計才能、等等方面我們就不討論了,只需要知道,魯迅之前是章太炎的弟子,他的師兄弟是黃侃、劉文典、朱希祖這些人,只是後來魯迅沒走這條路罷了。再有北大校徽也是魯迅的設計。

小說:魯迅的《彷徨》《吶喊》《故事新編》等等,都是天才級別的。比如魯迅的《故鄉》的第二段: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幾句話,就把整個文章的基調奠定了,這句話我覺得可以和川端康成《雪國》的開篇「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相媲美。我因為很愛民國那批小說家(更偏向於京派小說家),每個作家的作品都看了一些。在小說技藝上,達到成熟標準的,只有魯迅了。像是郁達夫、林語堂、廢名等人,雖然偶有極好的小說出世,但是同樣也有許多不好的小說,甚至不能稱為小說的作品出世,這說明這些人沒有很好或者很熟練地掌握小說技巧,發揮不穩定。但魯迅卻不如此,他一寫小說就出手不凡,而且篇篇都是高質量,都是特別老道的小說。在我看來,民國的小說家只有三個人達到了這樣的要求,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沈從文,再有一個就是張愛玲。而且魯迅寫的《狂人日記》這可是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但是你能想到嗎?中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水平就如此之高,形成高峰,反觀中國第一首新詩,胡適的《蝴蝶》,你就能看見魯迅在小說方面的天賦,說是天才,說是大師毫不為過。

散文:魯迅的散文只有在像老牛反芻時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當然要是你敏感一些,在第一次看恐怕就會有驚艷之感,當然這是很主觀的東西,要說一個人的東西好,只有對比出來。正好我特別喜歡散文,所以民國作家的散文大部分都看了些,我就大言不慚地說下我覺得民國散文寫得好的吧: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沈從文、林語堂、朱自清、像是徐志摩、冰心他們的散文,我就怎麼也喜歡不起來,覺得少了韻味。其實我更喜歡的是魯迅、周作人、郁達夫、林語堂他們的,沈從文的散文好,但是和他們走的不是一個路子,就不討論。他們幾個人走的是什麼路子呢?我覺得是接續的明清的散文,小品文,尺牘這些,你看他們這幾個人的散文,就像是在讀張岱的文,在讀余懷的文。在這點上周作人走得最遠,魯迅雖然接續了,但在途中求變,加入了更多白話文的影子,所以我覺得魯迅對白話文的推動之功更大些。魯迅的散文和這些民國最厲害的散文家比絲毫不遜色,所以沒什麼懷疑的,若是懷疑,去看看故鄉,看看社戲,看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雜文:其實雜文我沒什麼話語權,因為我極少看雜文,魯迅的如是,別的亦如是。可是我有一個朋友,特別討厭魯迅,看不起魯迅的小說散文,獨獨高看魯迅的雜文。但是從我看過的幾篇來說,魯迅的雜文思想深刻,觀點獨特,對一件事情往往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在當時的雜文家中的確很厲害,而且魯迅的政論寫得很好,那是因為魯迅有思想做底子,魯迅不做文學家,大概會是像章太炎那樣成為儒學家經學家,他對中國的思想史是很有研究的,魯迅也有史學家的底子啊。我認為雜文就是個人思想的流露,所以這樣說的話,魯迅雜文自然不會寫得差。旁提一句:像是那個負心薄情的胡蘭成,那個專門寫武俠的金庸政論雜文都寫得極好,這是沒看他們雜文政論之前想不到的。

詩詞:魯迅的詩詞真是最不容易被人看重的,這點很遺憾,估計還有好多人會以為魯迅不會詩詞呢,可是魯迅可是箇舊學出身的人啊。魯迅的詩多好呢,我覺得可以和郁達夫相伯仲,郁達夫的詩是詞人之詩,魯迅的是詩人之詩,郁達夫以情入詩入詞,魯迅以丈夫氣文人氣入詩。魯迅的詩走的是中國傳統的詩言志的路子。若是放在古代,我覺得可以和明前七子的詩比一比。不過民國詩詞式微,淪為末技,被人遺忘也很正常。能將新文學和舊文學統一,並且達到很高程度的人,我覺得魯迅屬第一。周作人也作詩,但是我覺得周作人的詩要比魯迅遜色。

新詩:我之前做個一本詩集,把民國的新詩翻來看了好幾遍,說實話,魯迅的新詩寫得不是很好。和周作人相似,胡適和廢名的新詩寫得有點樣子。不過魯迅也還可以了,畢竟白話文剛開始,他又沒受過新詩訓練,又有舊詩相抗衡,所以感覺魯迅的新詩有點受到舊詩的束縛,束手束腳放不開(不過這點在別的詩人那裡也能看得到),不然就全是將白話文分段了,不過有幾句還是很有新詩味道和感覺的,魯迅寫新詩不多,也許寫久了寫多了,成就會大些。蘇軾學詞也是很晚,如果魯迅在晚年一直堅持下去,說不準就會有蘇軾於詞的成就了。

翻譯:魯迅的翻譯很多,日文俄文,但是我看的少,不做評論了,但是我看過周作人的一些翻譯,比如徒然草,枕草子,古事記一些,覺得翻譯得極好,鑒於兩兄弟初期都是一起翻譯的,料想魯迅翻譯得不錯。

其實說到這裡,魯迅的文學才能就不用再多證明了,魯迅的全才足可以比肩蘇軾,這是我個人認為的,蘇軾詩詞文,魯迅小說散文詩,也足可以抵擋。我覺得我們現在距離魯迅太近,所以不肯正視魯迅,等過了幾百年,等到我們經過曾經把李白蘇軾這些人劃入一個時代時間時,我們也會把魯迅和蘇軾劃入一個時代,那時人們就會把魯迅和蘇軾相提並論了。

再絮話一些:魯迅的文學成就文學地位是撼動不了的,越到後面,這點越將被證明,那些說是政治原因將魯迅抬上神台的人,你們是否知道,正是政治原因才將魯迅的光芒遮蓋了。有一天烏雲散盡,魯迅的光芒才會被人真正看見。

圖文來源網絡 侵權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NK1MGwB8g2yegNDw5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