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詩歌到了唐代空前繁榮,對於情感的抒發也已經登峰造極。因此宋代詩人就不得不銳意創新,加入全新的元素,即「理」趣。所謂「唐詩重情,宋詩重理」。簡單來說,就是宋代詩詞除了抒情外,還含有各種人生覺悟。所以閱讀宋代詩詞,往往能夠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譬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陸遊《游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便是南宋詞人朱敦儒筆下富有「理」趣的一首詞。它所表現的「理」,則是詞人晚年對世情的一種覺悟。
雖然說詞人晚年才對人生有了如此認識,多少有點心酸,但是他所流露出的一種曠達的風致,卻是發人深思,值得一讀的。俗話說:「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遠」。我想朱敦儒這首詞,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甚至可以說我們看完之後,人生豁然開朗。那麼它究竟寫了什麼呢?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首先,詞的開篇「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朱敦儒便開門見山地說出了自己人生的覺悟,即人世間的事,就如同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世間的情,就如同秋天的雲一樣薄。從這兩句的意思來看,我們可以得知朱敦儒所感慨的便是世事人情的種種變化。
如果要說的具體點,便指朱敦儒仕途上的遭遇。據記載,紹興十六年(1146年),秦檜等人陷害李光等主戰派,朱敦儒因「與李光交通」被罷官。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他又以75歲高齡被秦檜起用為鴻臚少卿,但起用還不到一個月,秦檜便死去了。於是他第二次被罷官,也受到了當時人的另眼相看。
所以朱敦儒寫下這首詞,開篇便感慨世事人情的變化無常,而這也是他晚年對於世事人情的覺悟。那麼朱敦儒覺悟後,做了哪些對策呢?緊接著的兩句「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便給出了答案,即不要計較自己一生的辛勤勞苦,世間萬事本來就已經命中注定。由此可見,詞人的心情開始變得輕鬆了起來,而這正是他覺悟後得到解脫的心情表露。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幸好今天遇到了三杯好酒,又看見了一朵新開的鮮花。很顯然,這是朱敦儒解脫後的行為體現。也就是不再執著於世事人情,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能夠帶來喜悅的小事上。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朱敦儒的這兩句就是「小確幸」。這種「小確幸」,無疑也是我們人生漫漫長路上所需要的。
最後,「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即能夠有短暫的歡愉,就姑且與它相親相愛,至於明天會有怎樣的變化,就誰也不知道了。從這兩句的意思看,它頗似唐代詩人羅隱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所體現的是一種得過且過、及時行樂的思想。雖然它多少有點消極意味,但不失是一種曠達的風致。
綜觀朱敦儒的這首詞,它形象地表達了對人生的認識。詞人對世情的徹悟:「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對於現如今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具有發人深思的力量的。畢竟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世事人情的變化,我們還是會經常遇到的。所以越早理解朱敦儒這首詞,便能早點讓我們的人生豁然開朗,可以走得更愉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5dmDHEBiuFnsJQVXB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