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基礎,卻又極其重要的一種關係。梁實秋在《談友誼》一文中曾說:「朋友居五倫之末,其實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古代先賢們對友誼也有很多的論述,如《論語》的開篇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除此之外,「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真誠的友誼,因詩歌而長存。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友誼是高適對董庭蘭的激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友誼是李白對汪倫的真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友誼是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關懷。這一首首流傳至今的名篇佳句,道盡了古今偉大的友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筆下一首關於友誼的千古絕唱。正如明代陸時雍在《唐詩鏡》中所說:「語老情深,遂為千古絕調」。他所說的「情」,指的便是王維對元二的牽掛。而牽掛,是人世間最真的情,是友誼最溫暖的所在。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首先,從詩題來看,這首詩是王維在渭城(今西安市西北)送別朋友元二出使安西都護府時所作。安西是唐代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庫車縣。由於此詩在唐代就被廣為傳誦,後又被編入樂府,成為餞別的名曲。因此它另題為《渭城曲》或《陽關三疊》。
然後,詩的開篇「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與尋常送別詩一樣,王維先是著重寫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及環境氣氛。它的意思是說,渭城的早晨,剛剛下過一場春雨,沾濕了路上的輕塵,旅店周圍的翠柳顯得格外的清新。對於離別,它就像南朝梁詩人江淹《別賦》中所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但在這裡,從清朗的天空,到潔凈的道路,再到青翠的楊柳,無疑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它所營造出來的這種輕快又富於希望的離別,顯然與尋常黯然銷魂的離別不同。它所體現出來的正是盛唐詩人的獨特精神面貌和創作個性,也就是所謂的盛唐氣象。
接下來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便是著重寫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它的意思是說,老朋友啊,你就再喝一杯餞行酒吧,等你出了陽關(今甘敦煌西南)可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我們都知道絕句在篇幅上有著很嚴格的限制,所以王維這裡並沒有詳細去寫他們是如何話別的,只是具體寫了臨別前脫口而出的勸酒辭。
看似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其實是最富表現力的地方。因為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從漢代以來,一直就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就是與西域往來頻繁的時代。雖然唐代國勢強盛,但出了陽關便是窮荒絕域,一路上的艱辛寂寞不言而喻,所以王維的勸酒辭,實際上是對朋友深深的牽掛啊,也是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儘管王維這首詩的詩意很尋常,在唐代也有很多人去寫,但是從未有人能夠把它寫得如此樸實生動,語老情深。並且這首詩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只是王維對朋友的牽掛和惜別,所以它適合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成為傳唱至今的歌曲。總的來說,王維這首千古絕唱,道盡古今偉大的友誼,「牽掛」二字,最為深情久遠。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P3ZqXAB3uTiws8KtX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