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仿古山水冊為何是那麼出名?原來他的畫作中有這麼多知識

2020-02-20     繪畫視界

仿古山水冊之一 董其昌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文敏」,因此又稱其為董文敏。

畫面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留白,為畫家題字部分;中景為一線山脈,山石層層疊疊,白雲繚繞,溪水環山,中有茅舍房屋三五間;近景中,山石上樹木叢生,枝幹挺拔,枝葉繁密有度。整個畫面,山、樹、水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使畫面分而不散。


仿古山水冊之二 董其昌

該畫中,遠處山石勾勒突兀,用淡墨皴染,近處用筆較緩,近處山石則用筆較緩,皴法細密。各種樹木散布于山石之間,遠近高低各不同,富有情致。


仿古山水冊之三 董其昌

此圖中,山水環繞,雲氣氤氳,近處樹木蔥鬱,山石雜然點綴。樹木用濃墨勾勒細緻,枝條伸展,枝幹遒勁;山石留白和暈染柔和細膩,整體清秀雋逸,淡雅清新。


仿古山水冊頁之一 董其昌

董其昌的設色山水畫,一般用沒骨法,直接用彩筆代替墨筆,從勾勒到皴擦,都極富情致。圖中,山石樹木線條勾勒細膩,然後直接用彩筆給樹木渲染上色,姿態各異,生機盎然。山石皆用淡墨渲染,並用留白來處理煙波浩渺的水面,聲勢浩大,卻也別有情致。


仿古山水冊頁之二 董其昌

畫家用留白來表現寬闊的江水,江邊陸地上畫有三五棵樹木,姿態各異,勾畫簡單,設色豐富。遠處山石用簡單的披麻皴,青藍設色,將畫面延伸向遠處。畫家用筆寥寥,設色簡單,構圖疏朗,意境盡出。


仿古山水冊頁之三 董其昌

畫面為遠景和近景的結合。遠景山石勾勒複雜,樹木點綴其中,近景為重疊的山石和幾株樹木。樹木抑揚生姿,葉片疏落,再加上畫家用淡墨勾染山石,用留白和長長的托筆表現水面,整幅畫於靜中見蕭瑟。


仿古山水冊頁之四 董其昌

這幅設色山水,墨色浸潤,雲氣瀰漫山中,很有意境。遠處山巒層層疊,多用米點皴,兼用積墨,表現出煙樹迷茫之象;近處山石多用長披麻皴,暈染有浸潤之感,樹木設色雅妍,濃淡相宜。


仿宋元人縮本畫跋冊之一 董其昌

遠山、近石、中間為開闊的水面,這是董其昌善用的畫面結構,此幅作品也是這種結構。遠處山水相接,大石中夾雜小石,使山石結構更為豐富。近處樹木高聳,淡墨勾勒線條,濃墨渲染枝葉。整體用色雅致,畫面秀麗。

仿宋元人縮本畫跋冊之二 董其昌

畫面近處,細瘦的樹木,簡潔的茅舍,茅舍周圍幾竿修竹,畫出了士人心中嚮往的棲居之地。遠處山巒逶迤,逐漸延伸消失,山石皴染細膩,盡顯董其昌的山水畫風格。


仿宋元人縮本畫跋冊之三 董其昌

畫中,非常顯眼的就是近處景致的描繪,整體清秀雋美。近處兩棵樹木,樹幹細瘦,枝幹挺拔,枝葉用墨濃淡交錯,富有情致。以勁挺的線條勾出細細的竹竿,竹葉用濃墨點畫,錯落而有生姿。山石暈染細膩,濃淡並用。整體風格清新秀美。

學習更多繪畫知識,關注頭條號:繪畫視界。一直是你繪畫路上的良師益友,簡單而有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WoYXABgx9BqZZI8G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