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絕非天生,《最後之舞》讓喬丹的故事「更完整」

2020-05-13     文娛頭版

原標題:傳奇絕非天生,《最後之舞》讓喬丹的故事「更完整」

「籃球之神」抵達地面,卻更有了「神采」。

麥可·喬丹,NBA歷史上最耀眼的巨星,沒有之一。

在役期間,他曾用驚艷眾人的賽場表現「稱神」,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籃球傳奇。他的稱謂眾多,「籃球之神」「飛人」「山羊 (GOAT)」「老爺」,每一樣都飽含球迷對他的崇敬之情。

左右滑動查看多圖。

為了帶領觀眾重溫那段籃球「光輝歲月」,4月20日,由美國有限體育頻道ESPN聯合流媒體平台Netflix推出的籃球紀錄片《The Last Dance》 (《最後之舞》)正式上線,並在騰訊體育同步播出。該片以麥可·喬丹的職業生涯為主要線索,通過獨家影像+多人訪談的方式,揭秘了一個更有「神采」的喬丹形象。

據片方透露,由於紀錄片中部分影像資料具有一定爭議性,喬丹本人初期並不願將其對外公布。但為了提振當下賽事停擺期間全球籃球愛好者的熱情,喬丹最終選擇鬆口。

這恰恰給予了觀眾一個重新認識「籃球之神」的機會,也讓《最後之舞》被譽為近來「最好的體育類紀錄片」。上線半個多月以來,該片在爛番茄有96%新鮮度、IMDb評分9.5、豆瓣評分開局9.9、如今也保持在9.7高分。

0

1

聚焦那隻「山羊」

體育世界裡,「山羊」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史上最佳 (Greatest of all time)」。在籃球領域,這個詞則歸喬丹獨有。

《最後之舞》導演傑森·海希爾曾在採訪中回憶道,自己第一次見到喬丹的情景「 就好像自由女神彎腰和你握手」。

在NBA,他是震古爍今的「歷史第一人」:6屆NBA總冠軍、5屆常規賽MVP (最有價值球員),6屆總決賽MVP、14次入選NBA全明星……

喬丹運動生涯榮譽一覽。

而對世界籃壇來說,他曾令以足球為第一運動的歐洲,在1991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後徹底為籃球瘋狂;還讓他代言的AJ籃球鞋,成為幾乎每一個男孩的dream shoes。

「籃球之神」喬丹,其影響力早已遠遠超越籃球。

以「被喬丹統治」的10年為主線,紀錄片《最後之舞》對喬丹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詳盡的回顧。

出於對「籃球之神」的尊敬,片中出現的不少知名人士與其說受邀出鏡,不如說是慕名而來。

《最後之舞》的故事從NBA97-98賽季初開始,這不僅是麥可·喬丹最後一個奪冠賽季,同時也是他效力賽場的「最後一年」 (雖然喬丹在2001年短暫復出,但已屬於表演性質)。而紀錄片首播兩集就用奪人眼球的標題和故事焦點,展現出不同以往的「態度」——

《球隊不和,公牛王朝面臨分崩離析》

《皮蓬拒絕比賽,與球隊徹底鬧翻》

斯科特·皮蓬,「公牛王朝」締造者之一,喬丹最得力的副手。技術全面、進攻犀利且防守兇悍的他,總能以各種飛天遁地的表演引發賽場歡呼。然而,這樣一名能在當時名列NBA前十的球員,卻領著全聯盟排名第122的薪水。

斯科特·皮蓬(左)、麥可·喬丹(右)。

另一方面,主教練兼喬丹「恩師」菲爾·傑克遜也在當時與球隊管理層發生矛盾,並宣布將在次年「下課」。習慣每年給球隊征程制定主題的他,將這一年起名為「 The Last Dance」,意味深長。

在這個頗具歷史意義也前路未卜的時刻,NBA娛樂公司的攝製團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攝許可」。他們獲准隨隊出征,進入訓練現場和更衣室,對106名球隊相關人士進行採訪,最終獲得了超過500小時的畫面素材 (未公開)和第一手信息。

偶像的一年,一代人的青春,有了存檔。

而《最後之舞》的敘事安排,在以往有關喬丹的紀錄片中也屬罕見。

它將「爭議」進行到底,打破人們心目中的「神話」,讓許多籃球愛好者對其中不為人知的二三事產生強烈的好奇。

正當觀眾期待看到公牛隊在這一年如何走出陰影,喬丹如何「大發神威」時,時間線卻突然一躍拉回1984年,也就是喬丹的菜鳥賽季。

《最後之舞》以「閃回」的方式為紀錄片鋪下兩條時間線,導演對此解釋,「很多外國和年輕的觀眾聽說過喬丹,但不了解那支公牛隊。所以我們需要快速幫新觀眾打個底。當然,觀眾中也有過來人,那我們就稍微懷箇舊,讓老球迷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這無疑使紀錄片在喬丹籃球技藝、職業精神、人物高光等維度都有了更充足的敘事空間,也讓這段塵封了二十餘載的影像資料更具「歷史感」。

0

2

「喬丹法則」

21世紀前,NBA賽場遠沒有現在「文明」。球員間互相嘲諷挑釁只是基本操作,即便發生打架鬥毆,在觀眾眼裡也算常見。

這其中,最令人膽寒且不齒者,當屬被稱作「壞小子軍團」的底特律活塞隊。比賽中,他們總將幾乎所有野蠻的「武術動作」施加在對手身上。

為了對付無所不能的喬丹,他們將野蠻「升級」,制定出臭名昭著的「喬丹法則」。法則的內容也很簡單:盡力防守,實在不行就用一切方式把他「干翻在地」。

然而,傳奇的歷史早已被勝利者寫就,《最後之舞》對「賽場暴力」的直觀呈現,也不只為了追溯仇怨。

它更在乎的,是闡明喬丹強大實力的終極來源,詮釋出真正的「喬丹法則」—— 刻苦、自律、勇敢

麥可·傑弗里·喬丹,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黑人工薪家庭。

身為家中老二的他極度好勝,尤其喜歡與大哥鬥氣。而父親對大哥則是無理由的偏愛,「和你大哥相比,你簡直什麼都做不好,滾去找你媽媽吧。」這無疑加劇了喬丹的好勝心。

或許誰都不曾想到,一句嚴厲的責罵反而促使喬丹在籃球這一件事上做到極致。

由於高中時身體素質不達標,喬丹沒能入選校隊首發。母親鼓勵他,「如果你真的想入選,那就在暑假努力訓練。」於是,喬丹整個夏天球不離手,練就了一手好技術。

升入大學後,他依舊不知疲憊地加倍訓練。隨著體魄愈加強壯,喬丹也逐漸成長為校隊核心。最終,憑藉在大學聯賽總決賽一次「壓哨絕殺」,新星喬丹徹底打出名頭。

然而,儘管以「探花秀」身份入選NBA芝加哥公牛隊,但彼時剛踏上職業賽場的他,起初並沒能和隊友打成一片,這與上世紀八十年代NBA崇尚放縱與享樂的整體氛圍脫不開干係。

一次,喬丹偶然敲開隊友房門,發現除了他以外的整個球隊都在裡面「花天酒地」。面對成堆的美酒、美女,甚至毒品,他心裡淡淡地想:

「看來以後多少只能依仗自己了。」

「一個人有天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他有天賦的同時還比所有人都努力」。喬丹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著比同代人高一個水準的能力,正是因為背後比所有人都多一倍的付出。

在刻苦與自律之外,敢於挑戰自我的勇氣,同樣成就了喬丹的「巨星」氣質。

生涯第二年,喬丹遭遇嚴重傷病。為了勸阻急於復出的他乖乖養傷,醫生略帶威脅地說,如果喬丹強行復出,會有大概10%的幾率再次重傷並導致生涯報廢。

「我完全坐不住,只能偷偷溜出去打野球。當醫生還在詢問我的狀況時,我其實已經連續打了十天比賽」。倔強的喬丹選擇了相信另外90%的可能性,「我認為杯子裡還有半杯水,但所有人都覺得只剩半杯水了,所有人看問題的方式都很負面。」

在《最後之舞》中,他還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假如我頭疼,10片藥里有9片能治癒我,而剩下1片會毒死我,那我也會考慮。」

「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無所作為。」

此外,在《最後之舞》第5集中,於今年1月意外離世的前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也表達了對「老大哥」喬丹的感激之情,「只有我有問題,喬丹都會向我詳細講解。他就像我的大哥一樣,所以每當人們談論我和他單挑誰會贏時,我都會想,如果不是他給我那麼多好建議,我拿不了五個總冠軍。我能走到今天,全是因為喬丹。」

而在今年4月的科比追悼會上,喬丹的一句話感動了在場所有人,「隨著科比的離世,我身體中的一部分也死去了。」喬丹的偉大,不僅在於時至今日他依舊是每位球員追逐的目標,也在於 他身為「高峰」,卻在無私饋贈中成就了無數「攀登者」,讓籃球精神有了最純粹、最鮮活的詮釋

0

3

「神」的背面

紀錄片播出前,喬丹曾道出他的顧慮,這部紀錄片呈現的並不全是美好的記憶,有些內容會讓他的形象看起來「不太好」。

生涯早期的喬丹喜歡在比賽中單打獨鬥,五個人的比賽常被他一人包攬。這樣做的後果也很直接,連續三年折戟底特律便是他為年少輕狂付出的代價。

在球隊和教練的培養下,喬丹學會了依靠隊友、相信團隊,這才帶領球隊踏上奪冠之路,也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領袖」。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他狂妄的性格,身為領袖的喬丹總以自己為標準要求他人。訓斥隊友、踢箱子的鏡頭在紀錄片中比比皆是。

喬丹對此有著自己的理由,「 贏球需要付出代價,做領袖也要付出代價。我激勵著那些懶惰的人,挑戰那些不想被挑戰的人,這權利是我應得的。」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籃球之神」抵達地面,揭開「神性」,展現人性的一刻。

賽場以外,始終在努力維持良好形象的喬丹也曾遭到非議。

他是一個超級賭徒,小至電視上的體育博彩,大到在豪華賭場一擲千金,甚至有次在球隊大巴上公開嘲諷其他隊友收入太少、下注太小。

他還是一個十足的「煙民」,但凡有空就會點上雪茄「吞雲吐霧」。然而這個看似老派紳士范的愛好也險些斷送了他的前途:在某次切雪茄的過程中,喬丹不慎將右手食指神經割傷,直到今日這根手指依舊不能彎曲。

在《最後之舞》中,觀眾無疑能看到一個最好的喬丹。他有著強大的球技和領袖氣場,帶領公牛隊奪得6次NBA總冠軍;他也有勞模般的職業精神,在生涯末期依舊保持每年全勤,且每場比賽都為了給予觀眾最佳享受而賣力奔跑;他還有十足的愛心,每場比賽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前來看他比賽的孩子們,毫不吝嗇地向他們送出簽名禮物。

但紀錄片依舊「不留情面」地展現了祛魅後的隱秘之處。避免一味神化和吹捧,才讓「籃球之神」更加真實。

喬丹是一個好人,他的故事被奉為經典。但一部好的紀錄片,需要有更全面的視角,才能凸顯出「紀錄」的價值,才能讓這些偉大與缺憾共同勾勒出「生而為人」的人性弧光。

這不僅是對受訪者的忠實,對觀眾的忠實,更是對鏡頭的忠實。

下周,這場有關籃球傳奇的「最後之舞」即將迎來尾章。在5月18日的收官劇情中,麥可·喬丹將親身揭秘著名的「世紀之投」背後令人唏噓的往事,用親身經歷鼓舞更多球場上下的追夢人。

輪值編輯:彤童

作者:任拾

編輯:月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GeJ4DXIBnkjnB-0zqk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