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今天的健身食課,我是小編阿冰。【「健身食課」第205篇文章】
導讀:
很多人有一定健身經驗的小夥伴,大多知道增肌的訓練要怎麼練,比如不斷進階合適的強度,選擇最佳的訓練動作,以及訓練容量(強度加上組數)的配合,加上足夠的休息,充足的營養就能比較快的增肌。然而今天要分享的這一點,可能很多人都會忽略了。這個重點就是訓練周期,你看看自己的訓練計劃,是不是很少關注自己的訓練周期這個因素。
為什麼健身前期增肌很快,後來越來越慢?你可能忽略了這一點。如何在10周內更快增肌?懂得這個原則很重要!
在剛踏進健身房,新手很容易就達到增肌的目的,而且還可以同時減脂,進步非常快,而在一段時間之後,健身效果越來越乏力。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關於健身周期!
我們來回顧一下,增肌的重點有以下幾點:
️選擇最合適的動作和組數
️儘可能刺激到目標肌肉
️充足的營養和足夠的休息
然而,這些當然是增肌的基礎,不過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增肌,那麼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你必須去考慮到的——訓練周期。
訓練周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訓練周期的意思很簡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在一個周期內完成特定訓練,以達到想要的目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做不同的訓練,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來達到不同的健身目的。而在今天的文章中主要來探討關於增肌這個目的周期性訓練。
- 比如說在健身圈比較常用的周期性健身計劃
(這裡的次數都指的是通過多少次數達到接近80%的力竭狀態)
️第一階段:通過4周的低次數強化訓練力量(比如一組完成3-5次的90%RM訓練)
️第二階段:通過6周時間做中等次數的訓練(比如一組完成8-12次的60-70%RM的訓練)
️第三階段:通過3周時間主要是以高次數訓練,讓肌肉可以更加充血,加強肌肉的耐力訓練為目的(比如一組完成15次以上的耐力訓練。)
大家有沒有發現第二階段的訓練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說大家經常在做的就是第二階段的訓練計劃,而很少或者忽略來第一和第三階段的訓練。因為大家都知道8-12次的訓練強度是增肌的最佳選擇,但是其實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也很重要。
相比來說,更容易忽略第三階段,很多人容易在發現自己可以完成高強度的動作之後,覺得做低強度有點浪費時間,看看自己有沒有忽略過這一點。
- 周期性訓練的好處
️周期性訓練更有助於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由於訓練多樣性,有更多的選擇,不容易產生厭倦以更好地實現增肌。
️不容易訓練過度,由於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很容易讓自己受傷。就好像彈簧一樣,不斷地增加強度而不給它恢復的時間,就很容易崩壞掉。
️讓肌肉產生不一樣的刺激,由於肌肉有記憶效應,長期同一種訓練模式很容易讓身體產生適應。而這種周期化的訓練,讓身體和大腦搞不清狀態,只能通過建造更強大的身體才能適應不同的外界刺激。
如何設計適合自己的周期性訓練
- 原則一:以周為變化目標,就像上述提到的健身計劃。4-6-3周期計劃,前4周採用高強度低次數,再6周採用中等強度中等次數的訓練,最後3周採用低強度高次數的訓練計劃。
- 原則二:以天為變化目標,在一次訓練中混合不同強度不同次數的訓練計劃。
在健身房如何練:
舉個例子,以周為訓練分化,比如採用划船的練背動作為例子,你可以在健身房練也可以徒手用自重(通過改變姿勢以及利用彈力帶來改變訓練強度)。
比如你是採用一周練4次的方法,在第一天安排練胸,第二天安排練背,第三天練腿,第四天綜合加核心。
在練背的時候,假如你用划船這個動作,這一天之內,先用高強度低次數來訓練做一組,然後用中等強度做8-12次練三組。在第四天的時候你可以在綜合的時候練背的時候,就用低強度高次數來加強。
不過有些說,我一周就只練一天背,然後在今天之內要虐得自己到瘋狂,那就採用這種方式,先做2組低次數高強度,再做2組中等強度8-12次的,最後做2組高次數低強度的訓練。
然後練背日的時候,只選擇3-5個動作就足以了。
當然了,這只是建議,你完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只要你把變化強度這個因素考慮進去訓練計劃,就完全沒有問題。比如你更想增肌,你可以增加1組中等強度;如果想要加強力量,那就做一組高強度;
徒手自重如何練:
這個原則也是適用於徒手健身的小夥伴,或者街頭健身體系裡面,比如在引體向上中:首先做兩組負重引體向上,再做兩組無負重引體向上,最後利用彈力繩減輕強度做高次數的訓練。
比如做伏地挺身也可以運用好這個原則,比如你可以先做兩組弓箭手伏地挺身或者單手伏地挺身,再做兩組標準伏地挺身,最後做兩組上斜伏地挺身。
上述的建議就會有小夥伴提出問題了,根本就做不了弓箭手伏地挺身或者單手伏地挺身怎麼辦?這只是例子,你要根據自己來改變訓練強度,這樣才能針對自己設計出合理健身計劃。
如果你實在很懶,你可以請個私人教練做計劃,或者可以諮詢有經驗的人。
總結
今天的文章給大家分享遇到周期化訓練對於增肌的問題,這樣的周期性全身訓練,非常有助於鍛鍊肌肉,或者對於增強力量也有非常多的好處。其實這適用於任何的訓練目的,包括跑步都可以。
假如你遇到增肌乏力,或者力量增強不了,減脂突破不了平台期,你可以試試採用這種方法,或者別人遇到這個問題,你可以分享給他看看到底有沒有效果!
小編阿冰是個科學實踐派的健身愛好者,可能不是練得最好,但是願意分享更科學的健身觀念和生活理念給大家。
感謝你觀看本文章,你的評論點贊轉發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另外如有要轉載,請備註來自作者「健身食課」。
【願努力的人都有好身材】(免責聲明: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