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 | 彥廷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張清華學生的學習計劃表。這份計劃表字跡工整,思路清晰。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凌晨一點睡覺,清晨六點起床,每個時間段都安排的滿滿當當。他不僅詳細規劃了學習時間,還包括了每天對學習情況、社會工作、體育鍛鍊、修養品行的總結和復盤。
即使他進入了清華這樣的學府當中,即使身邊沒有父母的督促和管教,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學習動力。這是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自覺。
這份清華學霸的計劃表引發了很多網友的感嘆:不得不承認差距!人家能上清華是有理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努力當然可敬,但學習力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那些所謂的天才少年們,其實都在悄悄地走著「捷徑」。
有些父母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會希望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分享一些教育方法,但大多數情況得到的回答都是:
「我平時不會指導他作業,都是孩子自己在學。」
這不是謙虛或是不願意分享,而是那些成績好的孩子已經領會到了學習力的重要性,掌握了學習的好方法,父母不怎麼操心,孩子學起來也輕鬆高效。
在東方衛視《教導有方》最新一期中,上海青浦區協和雙語學校執行校長黃瑩做客現場。
她認為好的學習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對孩子的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節目中,她為我們分享了如何讓孩子擁有學習力!
1.根據孩子的個性和差異,培養適合他的學習力
因為工作的原因,黃瑩有很多的機會去接觸到不同的家長,她發現有許多家長所擔心的問題都不是大的教育問題,而是一些非常小的細碎問題。
有的家長說,孩子寫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怎麼也寫不出一篇像樣的好文章;也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坐在課桌前,沒有辦法安心做作業;還有的家長很苦惱,為什麼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
我們很多家長的耐心和信心,都是被這些細碎的事情給磨光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些孩子天生在數理邏輯上面有非常強的天賦,也有一些人在音樂、在體育、在運動方面有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優勢。
所以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一個問題: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和分數,培養孩子的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
針對不同的個體,去培養他的學習力是當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2.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是獲取知識的兩個渠道
黃瑩在節目中提出了一個概念: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是獲取知識的兩個渠道。
所謂直接經驗,是我們通過親身的體驗,所獲得的知識。而間接經驗就是我們從他人或是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
讀書,是間接經驗。黃瑩建議家長們在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前,能夠陪伴孩子去讀書,在無形中孩子的認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當我們帶領孩子把書讀到一半的時候,讓孩子猜猜結尾是什麼。這就是在鍛鍊孩子的推理能力,他需要根據前面讀到的內容去思考後面會發生什麼比較合乎邏輯的結論。
試想一下,等我們的孩子可以讀書破萬卷的時候,他還會為了一個選詞填空而猶豫不決嗎?他還會為一個概括段落大意頭疼難當嗎?
旅行,就是直接經驗。有些家長說,不想帶孩子去旅行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孩子一直刷著手機,一路下來根本沒有什麼感受。
如果這種問題也發生在你的身上,那麼請反思一下:
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你是否教會了你的孩子如何進行觀察?
觀察能力對於提升學習品質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這種能力在後天是可被培養的。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可以通過鼻子去聞,可以通過嘴巴去嘗,可以通過耳朵去聽。引導孩子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從表面到內在。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看待問題不再那麼的片面化,他的學習力相應得到了提高。
3.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黃瑩坦言:「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則,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會比成年人更容易直接感受到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讀書,那是最好。如果不喜歡讀書,你可以試著看一份報紙或雜誌,這也是一種學習。
正如一個家長曾經向老師請教的那樣:
媽媽說: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愛讀書?
老師問她:
你平時讀書嗎?
她回答:
很少讀。
老師說:
從今天開始你每天讀書,不出半年,你的孩子自然會愛上讀書。
著名的《傅雷家書》是傅雷留給兒子的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傅雷的生活原則是:先做人,再做藝術。傅聰在父親的影響下,刻苦鑽研音樂,最後成為了著名的鋼琴家。
傅聰每次回憶起自己的父親總是感到很驕傲,因為他回憶印象中的父親,既是嚴師,也是益友。 父親的一言一行無形當中影響著傅聰。
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人生價值觀。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聽你說了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
4.鼓勵孩子發現,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果一個孩子的興趣得到了家長的支持和鼓勵並且有所收穫,這個孩子的學習力就會特彆強。可能他開始只是一個數學好的孩子,但是他在數學中收穫到了學習的快樂,可能就會輻射到其他學科。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把它開拓出來,讓他通過這個點來增加他的學習興趣呢?
在節目現場,劉老師分享了她和學生的一個故事:
在她的班上,有一名插班生,各方面相對來說都比較薄弱,在班級里又非常容易情緒化,於是同學就孤立他。當時的情況對這個孩子來說,非常的艱難。
後來她發現了一個契機,這個孩子愛讀《三國》。於是,她就對這個孩子說:
「你三國讀的這麼好,好多故事我都不知道,你來講給我聽。」
孩子就給她講官渡之戰,第二天在班上分享,還寫了一篇作文叫做《我所欣賞的三國人物》,在她的鼓勵下孩子自信心上來了,班上的同學也慢慢向他靠攏。
5.正確的鼓勵,引導孩子正確自我評估
學會表揚,是家長必須學習的一個功課。
很多家長夸孩子都是:你太棒了,你太好了。在孩子心裡,什麼叫棒,什麼叫好,什麼叫厲害,甚至是為什麼要受到表揚,不是每個孩子都知道的。
我們的表揚一定要說清楚因為什麼事情,把鼓勵落在小的點上,讓孩子知道你在肯定他的某一塊方面,當孩子在你面前再做的時候,加以鞏固,讓動作正強化。
從心理學上面來看,孩子在七到八歲之前,是非常認物質獎勵的。給他一個小星星也好,送他一塊兒小橡皮也好,這個小小的東西握在他手上,他會感覺:這個東西原本不屬於我,現在是屬於我的,為什麼?因為我做對了某件事情。
但從人的心理需求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從物質的需要上升到精神的需要。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獎勵的原因,以及得到獎勵的方法。如果孩子做作業拖拉,我們可以和他玩一個遊戲:
你先大致看一下他的作業量,如果需要一個小時候完成,你給他放寬到一個半小時,告訴孩子如果在這個點之前完成了,省下來的時間就給他自己安排。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由一個淺層的學習,進入到深度學習。引導孩子提問,把問題分類,會發現有些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問題是需要查閱資料才能解答,於是就從淺層的問題進入到了深層的問題,再逐一解決。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要避免打斷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你需要做的陪伴是仔細去觀察,是孩子習慣上的問題,還是知識點上的問題,還是他自我要求比較高,心理上的問題。
「想學、會學、堅持學」,這就是學習力。
我們要給孩子塑造一個終生學習的能力,這要比當下他考一百分更為重要。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不可能在一天在一個節目中去窮盡,但如果這個節目給了你一點啟示,你可以不斷地去學習,一定會掌握好的方法。
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教育的初心,讓孩子去享受教育的過程。
畢竟只有他們樂意了,才能更努力更高效的去學習。
由精銳教育聯合中華家教APP特約贊助播出的大型家庭教育節目《教導有方》,正在東方衛視播出,每周六中午11:05鎖定東方衛視,我們誠邀您和孩子一起收看。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上海青浦區協和雙語學校執行校長黃瑩和老師劉桂香,聊一聊「學習力成就未來」到底什麼是學習力?它有這麼重要嗎?孩子的興趣點又該如何培養?
每天30分鐘學習家庭教育方法,
做最懂孩子的爸媽
即日起下載中華家教APP
在APP內點擊「我的優惠券」
輸入兌換碼「教導有方」
領取200元無門檻優惠券一張,全場課程可任選兌換
歡迎留下評論與我們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穫的話,也請分享到朋友圈噢!
搜索關注「家學寶」,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mQ2724BMH2_cNUgBg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