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 | 錢韻
1
「他們都不想跟我玩,他們一整天都這樣子不理我。」
像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受挫一樣,蔡少芬的小女兒包子撲在媽媽懷裡訴苦。
原來前不久,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姐姐湯圓妹妹包子一起參加了一檔親子類綜藝節目。在與其他孩子的交往過程中,包子遭遇了很大的交友挫折。
因為其他小朋友,都紛紛表達了對包子的拒絕。包子沒有辦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遊戲,邀請其他人做遊戲大家也不響應,甚至有些小朋友還直接說:
「我喜歡你姐姐,多過於你。」
結果,6歲的包子很失落,傷心地跑去找媽媽,才有了上面訴苦的一幕。
在包子看來,朋友是如此重要,失去與其他同齡孩子們在一起玩樂的開心時光,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兒子自從上幼兒園以來,情緒就更穩定,更開朗了,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粘著媽媽,我很好奇,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他的變化如此之大。
偶然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學。一出教室門,他便奔向操場,和其他小朋友玩成一片。還煞有介事地向我介紹說:
他是我的好朋友,她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和他們玩的很開心。
原來,孩子已經展開了自己的社交,發展了眾多的好朋友。友誼帶來的快樂讓他成長的更好了。
有研究表明:
朋友是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之間,一種共同的活動,相互協作,相互交流,在這種互動過程中,他們的心情是愉快的,是一種良好的互動。
因此,朋友對孩子們來說是如此重要,做為家長不容忽視。
2.沒有朋友會多孤獨
前幾天,網絡上有個話題「很少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上了熱搜。
這個女孩在外地工作兩年,那時候和她一起出來的朋友們有些已經回家發展,而有些也換了個地方打拚。
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去吃飯,一個人去看電影,除了工作上的交流,有時一連幾天都沒有人問候。
倍感孤獨!
雖然她現在孤單一人,但真的非常渴望能交一些朋友,生活上的樂趣會越來越多。
網友們的心底瞬間被點燃,引發陣陣共鳴。
「覺得所有人都有朋友,除了我。」
「特別羨慕能去參加別人生日趴的那種。」
「就是想找人說話的時候發現沒有可以傾述的對象,想出門找不到要約的朋友。」
許多網友也感嘆,原來,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不能沒有朋友的陪伴。
最近的熱播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哪吒自出生就被世人認為是魔童,會給地方帶來災難。為了不引火燒身,大家儘量遠離哪吒。
可是對於一個童真,貪玩的孩子來說,如何忍受沒有朋友的生活。鄉親們越是逃離,哪吒就越是要捉弄他們,以此來排解自己內心的孤獨。
闖了禍的哪吒被爸媽關在宅子裡,不許出門。直到偶然一次遇到了敖丙,哪吒認定了自己的好朋友非他莫屬,並一再要求他來參加自己的生日宴席。
培根曾說:沒有友誼的人生不過是一片荒野。
孩子對朋友的渴望就像乾渴的田野需要雨水的澆灌。
友誼極大地促進了社交技能的發展,例如對他人的觀點敏感,學習談話規則,學習性別和年齡相適應的行為,它們也有助於定義自我和自我價值。
3.有朋友會多快樂
紀錄片《零零後》,講述的是,千禧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們的成長曆程。其中有一集講的是男孩樂樂的故事。
樂樂,人如其名,從小樂觀開朗,非常喜歡交朋友。剛進幼兒園,女孩毛毛引起了樂樂的注意,他希望和她成為好朋友。但毛毛早已與先來的葆葆成為了親密的好友。
樂樂總是想盡辦法要加入他們,經常做一些手舞足蹈的誇張動作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在融入朋友的活動後,他展現了自己的智慧,也得到了和夥伴遊戲的快樂。
今年樂樂已經14歲,是一名初三的學生,從初一開始,他就在為出國留學做準備,為了能夠在將來融入美國的高中生活,他加入了美式橄欖球隊。
經過一段時間和隊友們的訓練和相處,樂樂和隊友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誼。訓練結束後雖然要面對和他們的分離,樂樂心裡也百感交集,非常不舍。
但對於友情,他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走了,他們肯定也會想我的,但是心與他們是同在的,因為兩個人並不因為距離的遠近,而影響友誼的存在。如果兩人是真正的摯友,就永遠都會是好朋友。
卡耐基說: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
樂樂就是這樣一個處在幸福中的人,他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在與朋友的相處中,開心快樂。
研究顯示:
超過一半的被提到情緒或行為問題的孩子,在同伴交流中沒有朋友或經歷困難。
與缺乏朋友的孩子相比,有好朋友的孩子有更高的自尊,他們不太可能感到孤獨,而且在社交方面表現得更好。
4
劉震雲在他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里說過: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在孩子朋友間的世界裡,這「說得著」代表的是追逐打鬧,歡聲笑語。
誠然,擁有朋友對孩子來說如此重要,那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交朋友呢?
首先,教孩子學會主動
有一次我帶著女兒去參加同學聚會,戶外活動時,有幾個小朋友玩的很歡,女兒看的目不轉睛,流露出渴望的眼神。
我蹲下身,告訴她,想和他們玩,就要主動啊,要不然別人不知道你的想法,而且他們一定很歡迎你的加入。在我的鼓勵下,女兒加入他們歡笑的隊伍中。
很多時候,孩子也會有害羞,擔心被拒絕的心理,這時我們要及時鼓勵他與人主動搭訕,並加入他們。經常這樣,孩子便會很自然地融入其他小夥伴中。
其次,鼓勵孩子自己解決交友中的問題
孩子在交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煩惱和不順,與朋友鬧彆扭,有衝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孩子向我們傾訴時,父母要耐心傾聽,並鼓勵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
「媽媽也想不出好方法,怎麼辦呢?」
把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想一想,並說句鼓勵的話:
「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想出好辦法的。」
如果孩子一時想不到好辦法,媽媽可以說:
「媽媽和你一起想想,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
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最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與朋友的交往這件事上,孩子的情商水平決定了他能否理解自我與他人的不同。
為了不讓孩子在成長中獲得正向積極的同伴交往,父母應給予孩子的情商足夠的重視。
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父母們首先要抓住孩子情商教育的「窗口期」,在幼小階段就開始行動起來!
如果你正面臨不知如何給孩子上好情商這一課,那麼以下課程非常值得一看:
- 資深心理學專家張怡筠老師帶來適合孩子和家長一起聽的「兒童情商魔法課」
這是一門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聽的情商課
集合了張博士多年理論與實踐經驗
分3大模塊6種問題對策
掃描進入課程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童年就收穫寶貴友誼
永遠開心快樂
歡迎留下評論與我們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穫的話,也請分享到朋友圈噢!
搜索關注「家學寶」,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