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的他去世了|曾任蔣介石侍衛長,一生反對「台獨」

2020-04-01     團結報黨派e家

他從一個基層炮兵起步,

成為台灣地區「抗戰老兵」的代表人物;

他在台灣地區歷任黨政軍要職;

他一生眷戀故鄉,

牢記中國人身份,

扛起「反『獨』大旗」。

昨天(3月30日),

年逾百歲的他去世了。

他就是

台灣地區前行政機構負責人郝柏村。

3月30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應詢時,對郝柏村先生不幸辭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親屬表示誠摯慰問。

朱鳳蓮表示,我們對郝柏村先生不幸辭世表示深切哀悼,對他的親屬表示誠摯慰問。郝柏村先生民族情懷深厚,堅決反對「台獨」,致力國家統一,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貢獻良多,贏得兩岸同胞廣泛讚譽和敬重。斯人雖逝,風範長存。期待兩岸同胞攜手努力,堅決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致力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傳奇老兵」的一生。

抗戰老兵

掛在郝氏故居牆上的郝柏村各個時期的照片。大公網記者陳旻攝影

郝柏村是江蘇鹽城郝榮村人,1919年8月8日出生。1935年,中學畢業的郝柏村,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就讀第12期炮兵科。這也是他軍旅生涯的開始。

掛在郝氏故居牆上的攝於1938年春唯一一張全家福。大公網記者陳旻攝影

1938年1月20日,由於抗戰形勢緊張,郝柏村提前畢業,後來分配到河南省寧陵縣的炮兵學校,學習蘇聯援助的火炮的射擊技術。

同年,他被任命為陸軍炮兵第七旅第七旅第十四團第二營第五連中尉排長,並在廣州戰役中負傷。

1941年,郝柏村任連長後,在桂林考取位於重慶的政治學校外交系,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未被旅長批准而作罷。

1942年秋,郝柏村參加中國遠征軍,任駐印陸軍炮兵第一旅補充團第二營上尉營副、第二營第六連連長。在發動緬北攻勢前,他又於1943年底調重慶陸軍大學正規班20期受訓。

抗戰期間,郝柏村的父母先後在鹽城老家去世,均未及返鄉。

郝柏村一直不忘抗戰老兵的身份,他大力宣傳抗日戰爭對中國人的意義,曾多次前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等大陸的抗戰紀念地緬懷先烈。

郝柏村曾說:「可以說沒有抗戰的勝利,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躋身政界

抗日戰爭結束後,郝柏村1948年自遼瀋戰役期間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介石侍從官。1949年,他隨軍隊到達台灣,從此逐漸成為台灣地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

郝柏村擔任台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期間,批准成立了台灣陸委會和海基會,為台灣與大陸「三通」開闢了互相聯繫與協調的通道。

此外,在國民黨內,郝柏村還曾擔任國民黨副主席職務,在黨內有很大的影響力,包括馬英九、蕭萬長、許水德、錢復等人在內的許多藍營大佬都曾擔任他的下屬。

「反『獨』大將」

郝柏村離開政壇,與其在統「獨」議題上和李登輝的不和大有關聯。他堅定反對「台獨」為海內外所周知,曾在接受質詢時明言:「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不接受台獨,這是我的良心。」「關於台獨,這個是沒有妥協的餘地,我不敷衍。」

也是因為堅決反對「兩國論」,郝柏村被台灣輿論譽為「反獨大將」。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上台後,他婉拒「資政」一職,要求當局承認「九二共識」。

離任公職後,郝柏村在反對「台獨」、支持統一這一立場上從未動搖。2014年7月,他受邀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時,還清唱起《義勇軍進行曲》。

談到兩岸關係時,郝柏村說:「我認為現在的兩岸關係對台灣同胞是最有利的。因此我要奉勸台灣的年輕朋友們,要認真仔細思考『九二共識』,這是我們經過幾十年努力,對台灣最有利的發展。」

在2018年「中華民族抗戰歷史教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上,郝柏村也曾表示,「台獨」不會成功,兩岸出路唯有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最終達致和平統一。

「我是中國人」

退休以後,郝柏村曾多次來大陸祭祖、省親、旅遊,足跡遍及北京、山西、河南、上海、江蘇等地。其中,老家江蘇鹽城和抗戰紀念相關場所是他最牽掛的地方。

1999年4月,郝柏村首度回鄉祭拜父母。行完跪拜禮後,郝柏村帶著家人環繞墓地一周,並將酒水灑在父母墳上

郝柏村1950年1月即從海南島退居台灣,他的弟弟妹妹郝柏森、郝錦春、郝秀春、郝爭春等則全都留在了大陸。直到1999年4月3日,離任公職的他才偕夫人郭莞華、兒子郝龍斌、郝龍駟等人回鄉掃墓。

時隔61年終於再次踏上故土。郝柏村感慨地說:「金旮旯,銀旮旯,不如自家的窮旮旯。」

2011年4月,郝柏村在郝氏故居自己住過的房間裡向孫子們講述自己過去的經歷

而在面對他人質疑時,他還直言:我郝某人,一生一世,就是個中國人……我過去說,現在說,將來直到我死,我仍然說,我就是個中國人!我生在中國鹽都,學在中國南京,長在中國湘、桂之間,服役在中國台灣省,我一輩子沒離開過自己的祖國……

2014年9月3日,郝柏村在參加新黨新中華兒女學會舉行的抗戰勝利紀念日研討會時還曾提出「台灣回到中華民族懷抱,是全部中國人八年對日抗戰勝利所得到的結果,台灣前途也由全體中國人決定」的觀點。

作者 _ 煌言

本期編輯 _ 何佳伶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llMMnEBnkjnB-0znK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