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奪寶記:中國騙子造的假文物進大英博物館,竟致「精絕古城」的發現

2021-05-14     歷史研究

原標題:大漠奪寶記:中國騙子造的假文物進大英博物館,竟致「精絕古城」的發現

19世紀末,曾經盛極一時的大清國幾經戰敗賠款,已經看到了帝國的夕陽,更無暇顧及遠在西部邊陲的事情。當時俄國和英屬印度紛紛向新疆派出間諜或探險家,以謀求經略中亞。

1888年4月,英國探險家達格利什在喀喇崑崙山進行考察時,被人謀殺。兇手沒有留下任何線索。

英國政府派遣一名叫鮑爾的中尉進入新疆進行調查。

鮑爾在新疆調查兇手沒什麼進展,但是卻有意外收穫。

一個名叫古蘭·珂迪阿吉的人將自己在廢墟里挖到的一本古書以10頭毛驢的價格賣給了鮑爾,共51頁,用木板裝訂。

鮑爾將這本古書帶回印度交給東方學家赫恩勒教授解讀,很快鑑定出這是一部公元5世紀用婆羅米字母書寫成的手稿,雖然不完整,但集中了七種截然不同的文本,是至今為止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書籍之一。

這本古書被命名為《鮑爾古本》,鮑爾因為這發現瞬間在英國「火了」。很快他就被晉升為少將,又被王室封為漢密爾頓爵士。

鮑爾的發現在當時的歐洲引起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場針對中亞的「奪寶」大戰。因為古本的真實性意味著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裡曾經有過文明和城市,也就意味著還有「寶貝」沉睡在黃沙之下。

而第一個以「絲綢之路」命名中亞古道的李希霍芬有個學生就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斯文赫定的中亞探險更加著重於地理髮現和測繪,他相繼在沙漠中發現了丹丹烏里克古城和樓蘭古城…

由於斯文赫定探險書籍在歐洲大火,越來越多的「文物獵人」奔著這些古城就來了。

與此同時,在當時新疆的農民也意識到這是一個發財致富的機會,於是開始了製造假文物的產業。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叫做斯拉木·阿洪也被稱為阿克洪 新疆農民。

阿克洪簡直是阿凡提上身,他發現洋人到處搜集有看不懂文字的古卷,而且越是看不懂就越喜歡。於是他將當地的桑皮紙染色,又模仿真版古文書上的草體婆羅米文字,抄寫在桑皮紙上。接著用胡楊樹葉點火,將「古文書」 燻烤,再用酸處理過的銅釘將「古文書」裝訂了起來,在沙漠邊緣埋上個把月,挖出來拿到和田的街頭叫賣。

於是「阿克洪古本」很快被洋人買走,讓他大發橫財。

阿克洪發現這個致富絕招之後,很快就擴大規模,最後甚至搞起了「雕版印刷」。而他不知道的是,這些假文書已經被運到萬里之外倫敦,收藏進了大英博物館。

當時的古文字專家並不懷疑有假,只是覺得自己學藝不精,破解不出。

但是有個身材矮小的匈牙利人不這麼看,他覺得這些中亞古卷不像是古代僧人的手筆,仿佛就是一個鄉野村夫隨手畫的。

之所以他會有如此懷疑,因為此人正是後來大名名鼎鼎的「文物盜賊」斯坦因。

斯坦因比其他同行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很早就迷戀亞州文化,精通多門古印度和中亞語言。並且他還是玄奘的迷弟,《大唐西域記》爛熟於胸。

大英博物館的這些古卷,看上去總是有突厥文的影子,而斯坦因知道中亞古代禮佛的國家常用佉盧文和漢文……為了找到打假的證據,他決定親自去中亞探險,揭穿騙子。

斯坦因打假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他找到阿克洪之後,立馬報官,讓當地衙門暴打了阿克洪一頓板子,什麼都招了。

所有那些「古書」都是他在小作坊里做的。

完成任務之後,斯坦因決定親自去一趟傳說中的丹丹烏里克。

斯坦因通讀了斯文赫定的探險筆記,深知中亞沙漠的險惡比撒哈拉還要更甚,於是他做了充分的準備,選擇秋冬季節減少水的損失。購置了大量取暖的物資,和幾大箱水,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探索並挖掘了丹丹烏里克古城。

在這裡是真的發現了不少真東西。

不過此時的新疆局勢十分緊張,俄國人也對中亞遺址虎視眈眈。

俄國探險隊和德國探險隊一度差點交火,俄國威脅會直接派兵。

正當斯坦因結束探險準備返回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個當地人的孩子在玩一塊木板,而他一眼便認出了木板上刻有佉盧文,和犍陀羅風格的繪畫。佉盧文是已經消失一千多年的犍陀羅文字,這絕不可能被當地人造假了。

斯坦因問這個農民哪裡發現的,還有沒有?

於是從農民那裡又購得一些木簡,他認得上面是漢字,這才是真正符合他記憶中的《大唐西域記》的發現。

於是斯坦因給了這個當地人一些銀元雇做嚮導……

經過又一次的跋涉,這一次斯坦因也發現了一座古城。

這就是尼雅古城。

由於當地氣候條件乾燥,尼雅古城雖被遺棄一千多年,但是建築的木結構居然還矗立著,木結構上的雕花精美異常。

斯坦因如獲至寶,隨即雇用民夫開始了發掘,獲得大量漢代木簡,經文,木雕彩錦等極具考古價值的文物。

此時的斯坦因面臨著同行的競爭,又有俄國探險隊的威脅,當地居民也已經把他發現寶藏的傳聞告知官府。

很快斯坦因就被當地政府帶走查驗。

這時最諷刺的一幕發生了,當地官員只從斯坦因身上搜出了木板和木片以及一些「垃圾」……沒有發現金銀,加上斯坦因諳熟當時的潛規則。稍加賄賂,這事兒就過去了。

於是他將大量尼雅古城發掘的文物順利帶到了印度,並一舉成為當時英國「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不過這不是斯坦因最大的發現,也不是最後的發現。成名的斯坦因很快從匈牙利籍改為英國籍,並且將猶太教改為聖公會。打入英國上流社會之後,他將獲得更多的資助,展開更大規模的探險。

於是在不久以後,他在敦煌的戈壁上邂逅了一個姓王的道士,這次邂逅引發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以及數萬卷價值連城文物流失海外……這又是另一個故事,我們下回再說。

話說又過了十幾年,斯坦因向中國政府再次申請進入尼雅,他從尼雅挖出的文字證實,尼雅便是《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精絕古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EwDWaXkBTyfyRS9wt9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