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溫習白酒文明史,原來竟有因美酒而亡國的事件。還是如此強盛的國家,地域廣大,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工業技術先進,卻因地產美酒被外人發現,不僅招來亡國之禍,還殃及池魚,連累其周邊友好交往的幾個國家一同滅亡。
這也算得是美酒的魅力。如今此地的美酒更是嫵媚,直勾人魂魄,喝過它的人大都會背叛原來常喝的酒,成為非它不喝的死粉。產量只有國內白酒2%,銷售卻能達到20%,利潤達全行業的35%,且發展勢頭只增不減,真不愧「東方魔水」國際綽號。
茅台醬酒為什麼有如此的魅力,什麼原因形成的呢?本文試圖從歷史脈絡里,尋找秘密,本來不被大多數喝酒人接受的醬酒,為什麼能見一個迷住一個。重點見最後一部分。
——茅台地區最早的酒叫枸醬,不是醬酒是果酒,被內地的漢朝使臣無意發現。
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在如今貴州西南一帶,有過一個強大的國家,叫夜郎國。因其與內地無任何經濟軍事文化的交往,並不為中土人知道。直到有一天,被漢朝使臣在其鄰國都城番禺喝到美酒曰枸醬,方知產地夜郎國,竟然如此富庶。要知道當時的中土只有「醴」,現在的醪糟,遠不如枸醬的製作水平。
就這個不經意的發現,引發了中國白酒歷史上一段因酒而亡國的故事。
——枸醬酒的製作材料不是拐棗。
通常的說法,在貴州遵義地區,古時候把拐棗叫做枸,說是用它搗成醬做的酒。其實不是這個東西,是至今還叫做「枸」的植物,學名構樹,別名楮桃。古代的仡佬族祖先濮僚人,用公構樹的花吊子和母構樹的紅色果實,搗成果醬,發酵成酒。東漢劉德,在批註《漢書》說到:
枸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味酢。取其實以為醬,美。蜀人以為珍味。
椹是公樹的花,實是母樹的果。舊時貴州西南歸屬蜀地。
——夜郎國的存在並不神秘。
大約周朝時期,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如今的北盤江一帶,出現了一個有很多部落組成的酋長國,國土很大,實力很強,但因位置封閉和交通不便,不為中土所知。後來的《史記》描述: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
今看古夜郎國的地理位置,屬於珠江流域,與外界交往唯有北盤江,所以他們與內地不通,與當時的南越交往密切。
正因為相對封閉的環境,夜郎國少了戰亂影響,農業、製造業和貿易有了較快的發展。在五世紀就能造出金屬器物和漁獵用具,茅台地區的禹王宮、觀音寺等處還保留有那時候夜郎國製造的銅鼓,茅台鎮也因此曾被叫做「雲鼓鎮」。釀酒業最能代表當時的經濟水平,枸醬酒意味著夜郎國實力很強。產地就在如今的茅台地區。
——漢朝的強盛激發了統一國土的戰略舉措。
漢高祖劉邦,勵精圖治,到漢武帝時期,國家終於強盛起來。於是積壓百年的隱忍爆發,對北方,有衛青、霍去病把欺人太甚的匈奴趕出漠北,徹底根除了外族的侵略。對西南邊境的騷擾,因為不知他國根底,先派使臣去到南越國,一者宣明漢朝和解意圖,規勸和睦相處;再者探清虛實,為統一大業探路。
——「夜郎自大」的由來。
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元狩元年,武帝令張騫派使臣由蜀(今成都)、犍(今宜賓)四路並出去身毒(今印度),都沒有到達目的。有一路到了滇國(今昆明南),滇王當羌對漢使說:
漢孰與我大?
問你漢朝和我的大滇國誰大啊?這話問的本來好笑,或許因為滇王井底之蛙,不知漢大,還可理解。可是被司馬遷寫入《史記·西南夷列傳》里,畫風就變了,成就了千古笑話:
滇王與漢使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說是夜郎國王以為漢朝也是他們那樣一個州大。這下把滇王的孤陋寡聞坐實到夜郎侯身上,算是洗不掉了。
——禍起南越國,根源在枸醬酒。
在漢武帝眼裡,南越國才是征戰的對象,小小夜郎根本不在眼裡。於是派使臣唐蒙去了南越,受到南越王的盛情款待。席間喝到好酒,當即詢問到產地是夜郎國。唐蒙回去時就帶了一些,漢武帝嘗了大讚:好香甜啊!
其時武帝正愁著西南之地交通不便,無法出兵。唐蒙想著夜郎靠近中原,莫不順著他們與南越的貿易通道,從夜郎出兵直抵南越國。經詳細打探,果然如此,把方案報給武帝得以實施。於是派唐蒙出任夜郎國首位郡守,相當於當下的漢國大使,駐入牂牁。很快與夜郎國達成協議,向他們借兵十萬,順從牂牁江,一舉滅了南越國。
後來在漢成帝河平年間(公元前28-25年),夜郎王在與臨邊小國摩擦中,不聽大漢天子的調停,被新上任的牂牁郡守殺了,夜郎國被滅,枸醬酒也不知所終。
——三起三落話茅台美酒。
按著歷史的客觀反映,先秦時期的枸醬應該是最好的酒,不然不會得到漢武帝的高度讚美。但是在漢成帝手上搞沒了。這是第一落。
但是釀酒源於百姓日常生活,不會滅絕,只是沒了官方的交易。唐朝時候,農業發達,有了充足的糧食,茅台地區已經成了「酒鄉」,宋朝被列為國家名酒。如此興盛的釀酒業,卻毀在一次的意外。在清朝的咸豐年間,茅台有個叫楊龍喜的好漢,領導農民起義,結果事沒搞成,反而引來大批官兵,把茅台鎮夷為平地,所有酒坊也遭滅頂之災,全部沒了。這是第二落。
第三落都知道,解放前期,曾出現短時期的停產。
——茅台醬酒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一節的事情都知道,不用細述。茅台鎮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國家的持續扶持政策,以及茅台做酒人的工匠精神,極其複雜的工藝,延續了茅台醬酒的傳奇。本文的重點在下面一節,為什么小眾的醬酒,能夠迷倒大眾的口味。
——茅台酒迷人的奧秘。
分享三個主要的部分:
苛求到極致的工藝流程。社會上流行的一句話,在茅台鎮釀酒業體現的很充分:「沒有最認真,只有更認真」。去茅台鎮每個酒廠,聽到和看到的根本不是傳言的那樣遍地造假酒,恰恰相反,是認真到苛刻地步,嚴格按照古法,一招一式不可更改,所以有了不倒的傳世名酒。
嚴密無缺的勾調技術。真正的茅台醬酒,每個批次的原酒經過存放,再行勾調,然後繼續存放一年,才是成品。其中的勾調是釀酒的核心技術。人們一般的認為這個不難,不同批次的酒,是不同度數,相互兌到53度就行了。只要原酒質量好,兌出的就是好酒。
這說法也對,但是,醬酒因為過程複雜,任意環節的不同變化,就會帶來酒質的不一樣,風味也不一樣。因此,理論上,茅台醬酒不同批次,無論怎麼勾調,風味不可能一樣。可是茅台酒做到了,每個批次的風味完全一樣,也因此引起行家們的猜疑。最多的說法是,現如今的酒精酒勾兌技術已經能夠以假亂真,應該是加有風味添加劑吧?不然怎麼可能做到全部一樣味道。
如今這個疑問得到破解。茅台酒有著獨一無二的質量檢控體系,既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又有資深的專業勾調團隊。每批次勾調都團隊幾十人參與,使口味與上次很接近,最後還要用絕招「萬年湯」終場調整。如此調出的酒,每個批次的風味就基本沒有區別了,老酒鬼也分辨不出。
醬香風味的市場細分。真正的醬香酒,人們知道的坤砂酒,味道豐厚,五味俱全還各自突出,口味沖重。一般的喝酒人不容易接受,除非經常喝這個的才會離不了,所以歷來是小眾產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更多的人喜歡喝醬酒,茅台人這幾年憋出了大招,在細分市場香型嗜好群體基礎上,對茅台醬香酒的香型做了相應的技術調整。目前主流香型,已經有「本味醬香」、「綿柔醬香」、「清香醬香」、「茅香醬香」,囊括白酒主流香型。其中:
這個香型體系的建立,市場意義不言而喻:不論是喜歡喝濃香型的、清香型的,都會因此愛上醬香白酒;凡是喜歡喝醬香型白酒的,都會以茅香型為尊。而且喝了之後就很難換回原來口味,成為醬酒鐵粉。所以,這幾年醬香白酒市場發展速度快了許多,已經由幾年前的5%到了15%,以後會發展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