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詠儀說「有問題的是我不是孩子」:做自省的父母給孩子愛和尊重

2019-10-15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心海一隅

演員袁詠儀在最新的綜藝節目《成為媽媽後》中,跟一群年輕人一起玩滑板,她說想要通過跟他們的交流,知道自己13歲的兒子慕童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在看到他們不戴護具玩滑板的時候,袁詠儀忍不住說:

「我一定要他戴!」

她還說經常花半天時間陪慕童在街上玩滑板,但是她搞不清楚這樣滑來滑去有什麼意義呢。

(圖片來自網絡)

袁詠儀還提到慕童問她,自己什麼時候可以談戀愛,她回答是十八歲,慕童很驚訝地說:「What?」而她自己十六歲談戀愛,卻告訴慕童是十八歲。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一個男孩說他將來一定支持女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袁詠儀先評價說他很開明,但是話鋒一轉說:

「要是真的有女兒就不一樣了!」

從袁詠儀的話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平時對慕童很嚴格,要麼直接命令式地要求,要麼不願意平等對話。

而在節目開場,袁詠儀爆料說,慕童覺得她是一個很嚴肅的,什麼都不可以做的媽媽。因為慕童認為她是不對的,導致兩個人關係變得很不好。

慕童不再喜歡媽媽,而且很討厭媽媽,不願意跟媽媽說話,袁詠儀就帶他去看心理醫生,她以為慕童有問題。

然而心理醫生要見袁詠儀,她才發現原來有問題的是她自己。說這番話的時候,袁詠儀的眼裡有淚光,那一刻她的反省一定是真誠的。

(圖片來自網絡)

教育作家尹建莉說:

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你必須把他當成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成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及時反省和調整跟孩子的相處方式。

1

不懂得反省的父母

固執又專制


周日中午,我讓兒子做奧數作業,他磨蹭了一個多小時才做,等我檢查發現,他每道題只寫了答案,計算過程一步沒寫。

我的火氣當即上來了,質問他為什麼不寫計算過程?他梗著脖子說:「我都會做啊!直接寫答案怎麼了?」

這明顯就是學習態度問題,我壓著火氣,把書上的例題指給他看,並且問他:「今天老師上課的時候,有沒有寫計算過程?」

他嘟囔著說寫了,我看他一副漫不在乎的樣子,氣得伸手在他後背拍了兩下,他這才一邊哭一邊開始訂正。

等他訂正完成所有的題目,眼淚也收乾了,我問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了嗎?他木然地點點頭,似乎不想跟我說話的樣子。

整個晚上兒子都很沉默,我心裡也不好受,但是我想著這樣做也是為他好,就一直繃著也不理睬他,想等他自己想通。

但是夜裡兒子一直睡得不安穩,一會兒說夢話,一會兒不停翻身,我感覺很揪心,是我粗暴的處理方式讓他心裡很害怕吧。

可能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像我一樣,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各方面表現出色,但是我們的暴脾氣卻只會讓孩子逐漸封閉了心房。

(圖片來自網絡)

莎士比亞說,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父母們總是放不下自己的權威感,試圖居高臨下地教育孩子,卻忽視了孩子內心的傷痕。

當父母能夠從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及時反省自己的言行存在的問題,並誠懇地跟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的愛。

2

父母及時反省

構建良好溝通橋樑

在紀實類談話節目《不好說特想聽》中,32歲的職業電競選手王俊翔,需要向56歲的爸爸闡述他的工作,這份在父母眼裡沒有前途的工作的意義。

王俊翔之前在車管所工作,但是他不喜歡這份工作,覺得沒有前途,於是30歲那年辭職,這讓父母很是焦慮,覺得沒有穩定的收入。

雖然王俊翔很詳細地解釋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前景,爸爸還是表示擔憂,畢竟王俊翔去年一年才收入一萬多元,連自己都養不活。

但是好在父子倆很快找到共鳴點,就是爸爸當年離開單位下海經商,爺爺奶奶也是不同意,現在換位思考一下,爸爸很快就能接受王俊翔的選擇了。

爸爸說:

「這個事情既然已經這樣做了,我跟你媽媽也沒有可說的了。」

爸爸通過反省終於能接受兒子的選擇,王俊翔也長舒了一口氣。

(圖片來自網絡)

微博用戶「櫻桃777」說:

每當我和老公因為自己對孩子做錯的事情,或者說錯的話懊悔不已,有那麼一個瞬間懷疑自己的時候,我都會這樣寬慰他和自己:

至少我們對自己在親子關係中犯的錯誤保持著敏感和醒覺,我們不怕被指出錯誤,時時反省自己,並且一直在尋找方法改進。不求成為完美的父母,只求進步,至少是一代比一代強。

就如夏丐尊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的那樣,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充足的經驗可借鑑,但是我們願意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時刻警惕並且反省自己,就是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3

父母反省自己「分三步走」


育兒名博王人平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勵,還是引導、規矩、塑造,或者說約束、管教、懲罰?

其實育兒即是育己,當父母反躬自省時,會發現孩子的問題,沒有一樣不是父母直接或者間接造成的。

首先,孩子做得不好,是不是受父母的影響?

表妹抱怨她女兒一天到晚就要玩手機,不給玩手機就哭鬧,問我有什麼辦法不讓孩子玩手機,她卻沒有反省他們夫妻倆整天抱著手機不撒手。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父母玩手機,孩子必然伸著頭看;父母說髒話,孩子肯定也會嘀咕兩句,孩子的言行里必然有父母的影子。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如果真的有,那就立即改正。

其次,這是孩子的事情,還是父母的事情?

演員海清前幾天發微博說,她跟兒子五點起來趕高鐵,可兒子堅決不肯睡覺要寫作業。

即使海清說你不睡覺我很難過,兒子也沒有答應,於是海清沒有再勉強。

(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父母會越俎代庖,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從自己的立場做出決定,還要孩子執行,而無視孩子的想法和選擇。

在父母跟孩子選擇不一致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反問自己,這是孩子的事情還是父母的事情?如果是孩子的事情,那麼全權交給孩子負責就好。

第三,是否控制孩子?是否理解、尊重孩子?

「我是你媽,你就要聽我的!」

「我這是為你好,你知不知道?」

這樣的話是不是經常會從父母的嘴裡說出,這些都是典型的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心理學研究表明,尊重孩子,並真的把孩子的意見當一回事,讓他們成為主導,這樣無條件的支持,除了讓孩子變得堅毅,還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創造力。

父母需要經常警醒自己的言行,是否會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做的卻是干涉孩子的事情,可以多跟孩子溝通交流,聽聽孩子對父母的看法。

(圖片來自網絡)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們給予孩子的愛,要有正確的方法,這就需要父母多反思多總結,才能找到跟孩子愉快相處的最佳方式。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Jry020BMH2_cNUgl2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