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妮兒(爸媽進化論主筆)
《奇葩說》第6季開播,詹青雲徹底火了。
網上一時出現好多寫她的文章,都說她借了100萬去讀書,寒門也能出貴子。
前幾天,詹青雲發了一則微博,拜託各位公眾號,不要再營銷她的「貧窮」了。
詹青雲微博
我也喜歡詹青雲,她的辯論邏輯性很強,措辭又很講究。在第六集的舞台上,老奇葩都看膩了,新奇葩還不熟悉,有這樣一個會打能打的詹青雲,註定大放異彩。
詹青雲的標誌性開頭,「來」
詹青雲,90後,妥妥一枚斜槓青年。
2008年,詹青雲以貴州省第五名的成績拿到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全額獎學金,2013年,保送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碩博連讀。
2015年,她放棄政治學的學習,轉學法律,通過自己的努力,入學哈佛法學院。
畢業後,她如願成為一名律師。
除了學業優秀,詹青雲的辯論水平也是有目共睹。2015年,獲得《精彩中國說》總冠軍;2018年,獲得華語辯論世界盃最佳辯手;連續兩季參加《奇葩說》,是本季最有希望獲得BBking的辯手;
不僅如此,詹青雲愛好廣泛,痴迷閱讀,是一名資深球迷,多年支教,做志願者,還開了一家青年旅舍……
看到優秀的詹青雲,人們紛紛驚嘆,「養女當如詹青雲」。大家紛紛去尋找答案,怎樣才能養出這樣的孩子呢?
01不焦慮的父母,養出不焦慮的孩子
在學業上,詹青雲自稱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但她從來沒把這當回事兒。
有位老師曾經罵她是笨豬,她很生氣,在微博上痛批老師踐踏了孩子的尊嚴。但那位說她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來的老師,她並不在意,反而覺得很好笑。
被老師用歇後語批評了,還趕緊問同桌是什麼意思,這麼心大的孩子,心中得多有底氣啊!
阿詹喜歡「歇後語」數學老師
只不過,阿詹一直疑惑,上學之前,她還是個「小神童」。因為愛聽故事,愛看書,才四五歲的阿詹,四大名著中的故事信手拈來。現在,為什麼自己也努力學習了,成績一直不好呢?
這時候,阿詹的媽媽一點也不急。媽媽甚至對她說,「你不是成績不好,只是還沒到時候,媽媽能掐會算,都為你算過了。」
其實,媽媽把對詹青雲的期望,隱藏在了一次次為她安排的轉學裡。
詹青雲的成績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就會轉到新的學校,到了新學校,成績又墊底了。
兜兜轉轉到了高中,經歷了數次起落的詹青雲,終於拿到了年級第一。
不焦慮的父母才能養出不焦慮的孩子。
詹青雲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孩子成績差,而給她壓力,反倒一直鼓勵她,為她塑造外部環境,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成長。
阿詹的父母很明智,他們並不「放養」女兒,有的放矢的培養女兒的能力。
詹青雲愛看書,他們就放開手讓她隨便看,假期甚至把她放在書店一整天。
阿詹的媽媽是高中英語老師,從阿詹三四歲,媽媽就開始讓她學英語。這些努力,都為阿詹後來的成績提升提供了很大幫助。
最重要的,詹青雲的父母是信任孩子的,他們相信女兒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教育路線,不焦慮,是因為有底氣。
詹青雲的爸爸媽媽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施建農教授,歷來主張要「信任孩子」。他曾在課堂上講過女兒考砸了的趣事。
他的女兒考試回來心情低落,一問才知道,英語只考了五十幾分,都沒及格。
施教授不急不躁,反而拍手稱讚,對女兒說,「哇,你已經很棒了,你知道麼,爸爸當年英語才考三十幾分,現在都當上了中科院的研究員。你已經考五十幾了,以後應該可以做院士啦。
本來很自責的女兒,聽完爸爸的話破涕為笑。她暗自努力,果然在下一次考試中,英語成績大幅提升。
孩子的學習興趣主要靠孩子的內驅力。
很多家長陪孩子學習,非打即罵,破壞了孩子的內驅力而不自知,孩子成績不好,卻全都怪在孩子頭上。
詹青雲之所以取得學業上的成功,跟父母的信任和激勵分不開,好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02給孩子快樂才是給孩子力量
詹青雲是個快樂的人。
她在微博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時候玩四驅車,阿詹和小夥伴們一起撅著屁股在地上做賽道,正巧被爸爸看見了。
一般的爸爸可能會說,「女孩子家家趴在地上玩,髒不髒!」
但阿詹的爸爸卻回家把客廳拆了,沙發茶几全部賣掉,在客廳擺了個正兒八經四驅車賽道,放學了請所有小朋友到家裡玩。
後來客廳乾脆變成了家裡的運動場,阿詹和爸爸一起滑滑板,打排球,甚至把頂燈都砸壞了……
來自阿詹微博
有這樣實力陪玩的爸爸,阿詹怎會不快樂。
也難怪阿詹無論面對什麼對手都能一一化解,就算遇到綜藝咖傅首爾,她也隨機應變,一鍵開啟中年婦女「吵架」模式
阿詹秒變表情包
阿詹的標誌性大笑也是可以治癒人心的。她還在微博放齣兒時跟媽媽的合影,戲稱「我太喜歡這張照片了,它充分證明,我之所以活成了一個表情包,完全因為遺傳。」
詹青雲收穫全網盛讚,辯論實力自然不在話下,但更吸引人的,是她的開闊,她的放鬆,她的睿智,她獨特的人格魅力。
就像李誕說的,辯手們說過什麼論點你都不記得,唯一會記得的是這個人。
司湯達說,快樂是一種奢侈。若要品嘗它,絕不可缺的條件是心無不安。
快樂,有直擊人心的力量,擁有快樂能力的孩子,在布滿荊棘的成長路上,才可以走得更遠。
03沒有不走彎路的孩子,家長的反應決定孩子的未來
兒時的詹青雲不僅成績差,還愛闖禍。
一天早上,阿詹沒來得及吃飯,就帶了一包餅乾去教室。
剛走到門口,她就被教導主任逮住,罰了班級50分。
倒霉的詹青雲被班主任痛批了兩節課,罵得阿詹都懷疑人生了,真覺得自己是罪不可赦。
這還不夠,老師又拿出終極武器,給她爸爸打電話。
阿詹爸爸在電話里不斷給老師道歉,老師要求爸爸在電話里教育教育詹青雲。
誰曾想,阿詹接過電話,爸爸就偷偷跟她說,「千萬要裝出被批評的樣子」,然後安慰了她一番……
怕她想不開,爸爸中午偷偷跑到學校,請阿詹吃午飯。
得到理解的阿詹,覺得人生真的是可以逢凶化吉,因禍得福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錯事該怎麼應對,父母的反應就是教材。
好的父母,可以分清什麼是錯誤,身體力行告訴孩子,做錯事了該怎麼面對。
不怕犯錯,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詹青雲遇到「神級」辯手陳銘,依然不慌不亂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提到女兒圓圓丟三落四的小毛病。
女兒的丟三落四,害得她總是要去學校送東西,也給她添過不少麻煩。
可是每次女兒犯了錯,尹老師和丈夫非但沒有懲罰指責,還說圓圓「像牛頓一樣」。
原來,女兒小時候他們一起看過一個故事。牛頓因為過於專注,而忘記吃飯。他們就以此來形容女兒,「像牛頓一樣」,又丟三落四了。
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還隱含了對孩子的理解,孩子才更能接受意見,改進錯誤。
尹老師說,欣賞孩子不只讚賞他的優點,更體現在如何看待他的缺點。你看他總是用「像牛頓一樣」的眼光,那麼他就會越來越像牛頓。
哪有孩子不做錯事,每一個孩子都是在不斷試錯中成長起來的,做了錯事不可怕,家長真的不用大動肝火。
家長真正該做的,是幫助孩子面對錯誤,重拾信心,讓孩子有能量改正,繼續走下去。
莎士比亞曾說,一個人往往因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將來會變得更好。
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父母千萬不要讓這個好機會,變成使孩子畏首畏尾的壞際遇。
詹青雲是幸運的。
她有一對理解她,信任她的父母。
他們願意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中迷失;
他們願意陪伴孩子,陪伴她瘋玩打鬧,孩子的快樂對他們來說最重要;
他們願意支持孩子,支持她走出困境,讓孩子知道錯誤通向的是成功。
她的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一直支持著她的愛好,她的夢想,她的選擇。
有這樣的父母,孩子一定是明媚向上的。
如果說,養女當如詹青雲。那麼,做爸媽,真應該多向詹青雲的父母學習。
做無條件信任孩子的父母吧。
如果孩子能像詹青雲,哪怕不是學業有成,他也一定會是快樂、積極的人。
他會有無窮的能量,支撐他,去實現屬於他的夢想。
作者簡介:薩妮兒,富書專欄作者;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二寶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傳媒大學碩士,中科院心理所碩士在讀,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