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高鐵的時代里,想回趟家有多難?

時間轉眼進入了一月,新一年春運的腳步也悄悄近了,搶票大戰中,大家搶到回家的火車票了嗎?運行在鐵軌上咣當咣當搖晃的列車,車廂里那些和你一起回家的面孔,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光陰飛逝,在光與影的世界裡,還留存著來自過去的記憶。

1980年,哈爾濱-齊齊哈爾。在那個年代,車窗還允許這樣的操作。

火車是一個流動小社會,臨時大家庭。80年代初期民工潮開始湧進車廂,人滿為患,乘車難,買票難。在那個年代,等火車就像在等公交,隨意打開的車窗不知給車外兜售食品零碎的小販帶來了多少商機。

1984年,呼蘭站。

1991年,哈爾濱-上海的列車上,車上超員200%多,座席底下,行李架上,廁所里、過道全擠滿滿的人,挾在人群里,擠也擠不過去,想出也出不來,卡在中間一動不能動。爬車窗搶座,睡在座席底下,沒座一站幾天幾夜,現在聽起來像是傳奇的故事,在當時卻是每天都在發生。

1989年,哈爾濱-五常。

那時的車廂里沒有空調暖氣,要忍飢耐渴抗高溫忍嚴寒不怕疲勞。夏天的車廂里有40多度,汗味、煙味、臭氣味混合在一起,幾乎讓人無法呼吸。

1993年,北京-哈爾濱。大哥大——又一件老物件兒。

老百姓對於怎麼自娛自樂,永遠不缺乏想像力。在車廂的桌子還可以移動的年代,一桌麻將永遠可以吸引一圈人的關注,嘩啦啦洗牌、摸牌、碼牌的清脆聲響,比任何時候都更激動人心。「放像車廂」,即電視車廂,是當時為滿足部分乘客需要而開設的服務,在當時也算是稀罕物,大家擠在一起看頭頂那小小的黑白電視的場景,現在再也見不到了。

1994年,北京-瀋陽。

1995年,牡丹江-長汀。

從1997年開始,中國鐵路開始了大提速的歷程。中國鐵路高速化始於1999年開工、2003年建成運營的秦沈客運專線,那中國鐵路第一條客運專線,是中國鐵路步入高速化的起點。2008年8月1日中國開通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中國走向了快鐵—高鐵時代

1999年,北京-烏魯木齊。隨著車廂內音樂的響起,第一節,伸展運動,預備,起~

2001年,北京-上海。是年,筆記本電腦科技剛剛進入GHz時代。筆記本電腦當時在國內十分罕見。


不斷提升的速度使列車變成了陸地航班和流動的豪華賓館。北京至廣州8個多小時,不用飛機也可做到朝發夕至。你再看滿車廂人都在玩筆記本電腦、iPad、手機。上網聊天的、打遊戲的、看電影的、聽音樂的、炒股的、打手機的,玩微信的、化妝的,美容的,車廂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8年,北京-哈爾濱。是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

2010年,北京-上海。可以旋轉座位方向的設計,方便了親友們的交流。

高鐵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符號,它代表著國家發展的速度。成為中國的名片。過去是追跑者,現在是領跑者。時代的影像見證了火車上中國人的時代變遷,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鐵路飛速發展的巨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火車旅程是哪一次呢?

2017年,北京南-上海虹橋(復興號)。如今,我們已全面迎來了移動支付時代。


-END-

攝影 部分文字資料提供丨王福春

編輯丨Geethan

設計丨Q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kfQaW8BMH2_cNUgYm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