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鄉村裡,那垮塌的蔬菜大棚

2020-04-16     愚伯的自留地

文:毛韶子

圖:愚伯的自留地


前幾天,我回了趟老家,在鬱鬱蔥蔥的麥田之間,一處隆起的土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問父親:「那片東西,是幹啥用的?」父親回答說:「那是二十年前塑料大棚的圍牆!」


聽父親這樣說,我的記憶一下子回溯到那個種蔬菜大棚的時光。



上個世紀90年代,鎮里里領導去了一次山東壽光,回來就搞了一場運動,於是,村裡的田間,忽然出現了一個個蔬菜大棚,記得那時的大棚有泥巴牆,也有磚牆,人們憧憬著未來,乾得熱火朝天。


農村有句俗話叫——十畝田趕不上一畝園,意思是說,十畝地的莊稼,也趕不上一畝菜園的收入。但蔬菜大棚所付出的艱辛,那是自不必說。


走進蔬菜大棚,只見一根根粗細不一的竹竿縱橫交錯,一層塑料薄膜蓋在大棚的上面,把大棚內外分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冬天的時候,哪怕外面寒風刺骨,裡面卻溫暖如春。


種塑料大棚的菜農們,每天提心弔膽,尤其是天氣出現異常的子。其中最怕的,就是颳風。


傍晚時分,一場風吹來了,呼呼地颳了一夜,憂心的菜農們跑到塑料大棚邊看了幾次,夜裡睡覺時心都懸著。


天蒙蒙亮的時候,勤勞的人們,再也睡不住懶覺了,趕緊奔向田間的塑料大棚菜地,一看一切安好,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


驚蟄前夕的一場風過境,處處泛著濃濃的陽氣,土地在一夜間濕透了,潮上來,不經意一腳踩下去,軟綿綿的,馬上陷出深深的腳印。春天的徵兆已顯出來了,這場風就是很好的證明。春天的風,刮一場,暖一場,給農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微笑,昭示著嚴冬即將過去,迎來了春天,就迎來了希望,滿懷歡喜的開始了春耕和播種。


歡快的旋耕機唱著春天的讚歌,新翻的泥土散發著陣陣馨香,溫暖的陽光下,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人們說著,笑著,男人們耕地,起壟,女人們鋪膜。不過一周,整個河川地里一片白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只等捂熱了土壤,點種露地豆角、西葫蘆;栽培辣椒、西紅柿和茄子。



春天,已姍姍向我們走來了。北方的春天,來得遲,去得早,河畔的楊柳在孕育著柳芽,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點點春芽。


雖然到春天了,但時令還在「九」裡邊,一天裡中午暖和,早晚溫差大。氣候極為不穩定,常常出現寒潮侵襲的返寒現象,因此種塑料大棚的菜農,每到這個時候特別的注意,精心照管,否則會出現凍壞秧苗的不堪後果,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時時留心天氣預報,看有沒有寒潮,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天空漸漸褪去了昔日的灰濛濛,顯露出蔚藍,慢慢變得清新起來。背陰處的土地進一步的消融、解凍。塑料大棚中的黃瓜已經吐絲上架了,看見香頭那麼大的瓜碼,見瓜碼就快了,黃瓜開花後,放足水肥,經過一天太陽曬的溫度,夜裡長得非常快,據說能聽見長的聲音,不過一周就能上市。


鄉村在春節短暫的歡樂後,處處是一片春耕的繁忙和出門的匆匆腳步聲。等到繁忙過後,腳步聲消失了,村莊又趨於一片平靜,菜農天天在地里忙乎,見不人影。


「清明前後,栽瓜點豆。」菜農們開始忙起來,女人們商量著,幾家子聯合起來,今天幫這家,明天幫那家,麻利的點種上了西紅柿、茄子、辣椒或黃瓜等,生怕誤過農時,直到相互幫襯著栽好各種秧苗,灌上了初水,心裡踏實了,臉上泛著微笑。


趕上寒潮來臨,外面還是雨雪夾雜飛舞,棚中卻是綠茵茵的春天,黃瓜和西紅柿長勢喜人,轉眼就上市了,菜農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農曆四月八過後,隨著南下的暖濕氣流加強,北方的冷空氣漸漸退去,再也不怕有寒潮了。露地的西紅柿、茄子和辣椒等蔬菜,在水肥供足後開始瘋長。



立夏過後,整天在塑料大棚中忙碌的農民,樂得合不攏嘴。


蔬菜開始上市了,清晨,種菜的鄉親們總是被第一聲鳥鳴喚醒。他們披上第一縷晨曦來到地頭,採摘出新鮮的瓜果蔬菜。忙起來飯也顧不上吃,一把把被他拾掇得那麼精緻,就像歡送出閣的閨女,眼神里還有不舍的憐惜。


雖然極為辛苦,可大家心裡高興:半年的辛苦換來一沓沓硬錚錚的票子了,有好的效益就有精神。西紅柿賣罷後,萵筍正好又上市了。


等人們收完萵筍,翻好了地,轉眼到了秋天。蒜苗、西葫蘆和豆角一開園,那些收購菜的貨主幹脆開車到村裡來裝。方便了菜農出售,節省了時間,一季下來,村民們家家收入確實比種莊稼強多了。


記憶里,有幾年家鄉的大棚規模不斷擴大,一些蔬菜商聞訊前來,專車收購,且價格不菲。菜農雖然很辛苦,但趕上了好行情,人們都富了,每天都有大把的鈔票裝進兜,各種電器搬進了家裡,又都蓋起來新樓房,日子真的走向了富裕奔向了小康。

  

可是不知咋的,好光景沒幾年,後來種菜的都賠本。也許是市場信息不夠流通,也許是種植戶越來越多,當蔬菜大批量下來,出現了積壓,銷售困難,最後導致蔬菜價格一降再下降,蔬菜甚至出現潰爛乾枯,收購車也不來了,這讓農民們很難過很心疼,去趕集出售,價格更低。


如此低迷了幾年,有些菜農還抱著一絲僥倖,希望眼前的困境只是一個過度,可誰也未曾想到,這樣的狀況竟然持續了數年。


最後,大家實在扛不住了,紛紛把大棚推倒,重新種植了小麥和玉米等莊稼。



一晃多年,後來,蔬菜大棚又重新興起,但老家的中青年們都已經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去了,那些垮塌的大棚,再也沒有起來,它們靜靜地躺在田間,成了一個時代的明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JTSg3EBnkjnB-0ztU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