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對宏觀的角度,聊聊天龍D9200的音色質感

2023-08-03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從相對宏觀的角度,聊聊天龍D9200的音色質感

某一年的上海耳機展,記不清具體是17年還是18年了,那會兒的舉辦地點還不在華亭賓館,而是和平飯店附近的某棟建築,朋友第一次帶我聽了天龍家的D7200。他當時向我極力安利D7200這個型號,而且把耳機從台機上拔下來,插上他編號靠前的LP6 199限量版跟我來了一句,「還好推」。初聽D7200我就已經深深中毒,但那時候剛上大學哪買得起這麼貴的頭戴,更別說折騰台機或者一台昂貴的大推力隨身機器了,可以說D7200在我這裡一直是封閉式大耳里「白月光」一樣的存在。

上學那會兒我的文章產量其實一直都很高、分享欲也很強,除了自己買的以外,寫的很多產品都是找朋友借、或者找樂享派那邊白嫖試聽的機器,但這副心心念的D7200當時作為一個相對高端型的頭戴,不知道「從何嫖起」,借到了我可能也伺候不動,寫它的事情就擱置了下來,而且時隔幾年後看到D9200發布時,對這個價位的產品已經不再具備過去的那股衝動和嚮往。本文的主角其實是D9200,也是天龍頭戴家族的旗艦版,這副頭戴其實在我陸陸續續開始入門古典樂以後才開始留意到的,今天藉由寫它的名義我也順帶聊聊我對天龍D7X00系列的看法,包括也彌補一下當年沒有得以分享改系列文章的遺憾。

外在方面的東西呢,我認為D9200倒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誇讚的點,因為在日式木碗家族裡,天龍的東西絕對不屬於最好看的那一卦,它和自家其他型號的差一點在於它的外殼材料其實是告知毛竹,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長得像木碗的「竹碗」,但不論是DX200的哪個型號,我都認為是實物質感要大於設計美感,特別喜歡實木的紋路、手感的用戶應該會更喜歡天龍的產品,而不是鐵三角那樣經過精心「保養」的。比如你一定能在我的照片里看到我這副D9200明顯的使用痕跡,但在木頭本體的部分即便有了輕微的磕碰和劃痕,我也認為完全不影響它的顏值和視覺觀感,就好像自然老化過的痕跡一樣。雖然它確實不如鐵三角or Fostex那樣帶漆面的木碗那樣吸精惹眼,但在實物的質感上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肉眼可及、手可觸碰的地方無不體現出精緻和紮實的做工,頭梁的阻尼感和段落調整也都非常清晰。

佩戴方面,不難發現越是近期發布的產品越來越注重更加極致的舒適度表現,尤其是國產品牌的東西,但D9200的佩戴我並不能說有多麼盡善盡美,因為我的腦袋完全是個「耳機佩戴鑑別器」,現實里見過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典型的寬腦袋+招風耳,D9200做的好的地方在於耳罩內部的空間足夠大,不容易頂到耳朵的軟骨,總體的重量分配也相對合理。只是久戴以後腦袋頂部的地方會有些偏硬,雖然絕大部分的頭戴式耳機在這裡是會做頭梁的軟化處理的,但因為他們的弧度和我偏寬的頭型並不能完全匹配,依然會有一個明顯的受力點。D9200長時間佩戴的舒適度談不上完美,如果你並不是頭圍過於寬的那類,那麼舒適度和重量分配方面,至少它在我體驗過的「木碗」里已經是第一梯隊的東西。

24Ω的阻抗、105dB/mW的靈敏度,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難推的硬茬子,但我認為D9200本質上就是一個設計給台機用戶的耳機,也許是出於封閉式結構的緣故,在隨身設備中呈現出來的空間感窄小、邊際感過於清晰,乾淨有餘卻沒有什麼開闊感,基本上只有一些准「磚頭」級的設備才能驅動,比如飛傲M17、海貝RS8、艾巴索DX系列的MAX版等,能夠發揮出它基礎的音色、一定的框架感,而且控制力尚可,可以應付流行、小編制。但就別指望拿個數碼聲的小尾巴去出個好聽發聲兒了,很容易推出沒低頻、沒聲場的聲音。如果你手頭有旗艦級的大功率播放器,我認為D9200未嘗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型號,但真的希望好推的話,不妨看看D5200。

前文提到了,D9200是一個在古典表現上驚艷到我的頭戴,其實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它有一定的欣賞門檻——如果說你喜歡D5200/D7200身上那種暖聲、溫潤的人聲表現,D9200並不是一個「上位替代款」,它其實反而削弱了一些模擬味,更加具備參考性的準確音色、人聲的部分也更加的直白,如果想把它當做一個流行頭戴去聽顯然是需要前端去「調味」的。從音色底子來說,D9200具備優秀的器樂還原度、明亮且通透的高頻質感與穿透力,唯一能夠聽出一些「封閉味」的還是它的聲場處理,稍清晰的邊界,它對於古典室內樂、爵士樂的空間還原表現絕佳,尤其是能夠感受到一個近似指揮位、或者觀眾席前排的聲場表達,這樣的聲場是足夠高級的存在,但如果你只是在意一耳朵的橫向寬闊度,那麼D9200確實做的不夠好。

我為什麼不喜歡Focal封閉烏,就是因為它的人聲位置後凹的同時結像也很靠後,給人一種「頭中效應+環繞聲」的感覺,好像站在了樂隊里聽歌,但不排除有人喜歡拿這樣的風格去聽流行,因為顯得很有氛圍。相比之下我很佩服當年極致的耳機能夠近乎完美解決封閉式頭戴耳機的頭中效應,而D9200則是一個更高級的表達——人聲的部分足夠貼臉的同時,器樂排布在兩側、靠前的位置,這樣的聲場表達即便是一些超旗艦級的頭戴都不見得能做到,更何況還是封閉式的結構。此外,我非常欣賞天龍對於混響和泛音的處理,D9200一耳朵要比D7200/5200要乾淨透明,但是在空間混響的自然程度上比起這兩個小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聲浪層層、衰減有度,其實也充分說明了監聽耳機本不應該難聽,把該表達的表達出來的前提下,音樂性就能夠被呈現。

相對中正的封閉式耳機,耳機調音難點在哪?我覺得一個是能量感的釋放與聽感舒適度的平衡,以及如何在相對克制依然的前提下保持足夠的悅耳性,前者如果做不好可能會顯得聽感層面出現某些頻段擁堵的情況、以及耳壓過大,後者大家自然有數,畢竟很多人聽到「監聽」二字就很容易把它直接和難聽劃等號。D9200的密度是很大、聲音富有穿透力的,這樣的穿透力在封閉式耳機里很容易帶來刺激、或者近似駐波的悶感,但這也是D9200最可貴的地方——它的動態洶湧、高頻凌厲且密度很大,但泛音能夠在一個相對遠的距離中自然地進行消散和衰減,相比於許多要麼刺激、要麼高頻暗淡HuFi的封閉式產品而言,D9200拿捏住了一個非常頂尖的「準頭」,這一點甚至比我的ZMF VC封閉版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也不會像某些科Hi聲那樣聲線過於偏細和干薄。

信息量揭示力是D9200無疑的強項,因此它具備十分豐富的人聲氣息細節的吞吐和高頻的解析力表現,而且在高頻優秀的頭戴中,它又具備一定的齒音控制力,所以如果拿來聽流行的話也未嘗不可,我會傾向於搭配鈺龍或者矩聲家的暖聲機器,比如Element X2、DA11等,它不會像D7200/5200那樣更加傾向於抒情人聲的表達,其音色的明亮度和高頻的瞬態表現,在ACG女聲、歐美搖滾方面也有了更好的適應性。如果非要說D9200哪裡的潛力難推出來的話,我認為是低頻,因為它本身就不是一個低頻多、比較澎湃的型號,低頻在滿血狀態下也只能說擁有很好的力道、打擊感,但並非那種肉感很強、極低頻給的很深的風格,基本上更接近錄音原始表達的東西、而沒有任何的混響增益或者Delay帶來的氛圍感,和許多的封閉式頭戴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Hibiki SDS簽名版+官方時鐘與Allnic HPA-5000XL的組合中,D9200釋放出了進一步水潤的高頻光澤度和張弛有度的高頻力量感,雖然鼓聲的部分依然不夠澎湃,但我特別喜歡它大提琴紋理質感的還原度、琴腔共鳴的細節非常真實可聞,相比之下反而是小提琴部分的音色流暢度沒有D7200給的那麼足,或者說D9200更在意高頻的清晰度、器樂一板一眼的分離感,D7200則做了一定的柔化處理,但如果以D9200目前所處的價位去審視的話,好像素質和它一樣高的音色也不如它細膩、音色比它細膩的素質又差了一大截,隨著現在前端設備在功率/控制力層面的雙雙提升,D9200能夠愈發呈現出一副歷久彌新、愈陳愈濃的面貌。

我從來不是一個特別在意頭戴式耳機素質上限的人,從我頻繁露出搭配的HD580就不難發現,但D9200放到現階段呢,它上台可釋放出足夠的潛力,用高階的隨身播放器時的聲場表現和音色細膩度也尚可滿足我的需求,加上非常精準的器樂回放、和不毒卻質感優秀的人聲音色,在幾千這個價位,不論二手還是全新,如果你相對在意聲音的準確度、又希望音色不折騰也能足夠悅耳的話,比起HD800、T1等型號,我認為D9200才是更能夠兼顧流行和古典的素質與音樂性,也是所有木碗耳機里在調音水平上首屈一指的型號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88f8cc78a0ef294585922a4e43e42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