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看啊,別錯過!

2022-09-04     電影通緝令

原標題:真好看啊,別錯過!

剛看完首映,完全沒想到會如此好看!

很多人可能看這個片名,完全不知道這會是個什麼故事。

我跟你們一樣啊。

但我看完,真的大為震撼,和我一起看完的小夥伴,口罩都哭濕了,我也多次落淚。

很複雜的情緒,首先是為這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其次是被片中的角色的情感羈絆所打動,亦有是被這段跨越60年的時空找尋。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被這個片名騙了,這部電影雖然叫《海的盡頭是草原》,看上去很文藝,但實際上故事很有後勁,講述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平鋪直敘。

等你看完電影,你就明白為什麼電影會有這樣一個名字。

我到現在都無法抑制想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的心情,太怕你們因為片名錯過了這部影片。

導演爾冬升,出了名的暴脾氣。片場要求非常高,所以電影出來的質量也很好。

1、導演

要知道,比較早前爾冬升就開始籌備這部電影,並在一年多前在b站更新拍攝的vlog,從選角,選地,訓練動物,都親力親為。

導演vlog系列,幾乎全方位地展示了《一部電影的誕生》!

這些短視頻不管是對於觀眾來了解電影,還是對於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來說都大有幫助。

你很難想到一個香港的老炮導演能夠這麼好的利用短視頻。

可以說這是國內第一個邊拍攝邊自己製作vlog揭秘的導演!

拍攝一部電影之前要做很多基本工作,導演都親力親為,比如在橫店看景,為了追求年代感,裡面的陳設道具都是需要精心匹配,牆面的做舊感,道具的年代感等等,這是一部電影的面子。

為此導演還感慨自己拍攝《路人甲》的時候的男女主角的台詞,她說橫店一切都是假的,但是裡面的演員台詞情緒是真的,到那一刻就感動了觀眾。

電影就是把假變成真的魔術師。

畢竟最後感動我們的情緒是真實的。正如這部電影,當我們離開座位走出影院,那種感動是真的。

除了橫店拍攝,這部電影大部分都是草原戲,所以劇組也要去內蒙看景,地方非常大,大到導演完全沒概念。

但是他知道要開很久的車,而作為導演,需要安排的事情非常之多。爾冬升感慨:導演就是體力活。導演都65歲了,還如此拼,是我們的榜樣。

2、演員

除了看景之外就是演員的表演部分。

大家知道這裡有些年輕演員,比如阿雲嘎,丁程鑫,王鏘等,導演都悉心教導,一個年輕演員能遇到這麼大的導演是多麼幸運的事情。

並且,這幾位演員在電影中呈現出來的感覺都很好,導演太會調教演員了。

帶丁程鑫開越野車

與王鏘聊相識

和阿雲嘎聊音樂劇和電影的演繹不同

年輕演員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和導演正面的去碰撞角色,這不管是這部電影,更是對於他們以後對待電影的理解都會不一樣,年輕時候遇到對的人能少走很多彎路。

演藝經驗如此豐富的馬蘇說拍攝這部電影讓自己多了自信。

片中她全程蒙語對白,下了很多苦功。

當然除了這些青年演員,還有動物和小孩的戲,這是最難的,裡面有馬還有狼的戲。

這些狼也大有來頭,都是當年拍攝《狼圖騰》這部電影的後代。

所以這些狼都是訓練有素,算是「演二代」。

另外片中的一部分馬是從北京運過去的,因為內蒙那邊的馬沒有經過訓練是沒辦法拍攝的。

馴馬師說,這些馬第一次見到草原,興奮壞了。原來馬和人都是一樣的,它也有詩和遠方。正如我們看到電影裡面的草原一樣,非常「洗眼睛」。

3、故事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憶逝水年華,故事是從哥哥的視角去追憶這一段往事。

從幾個小人物的個人情懷,去折射大時代的大情懷,非常見功力。

電影講敘1959年我國遭遇三年嚴重自然災害。

災害讓很多家庭無力撫養孩子,不得不把自己家孩子送去孤兒院。

很痛,但很無奈。

留在家,可能餓死,送去孤兒院交給國家撫養,還有一線生機。

活下去,是唯一的訴求。

電影中的主角杜思瀚的妹妹杜思珩,就是這樣被送去了孤兒院。

但是都往孤兒院送,顯然不是辦法。食物迅速擠兌,孤兒院不堪重負。

總理決定把孩子送去內蒙,內蒙政府也不負所托,本著「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的原則,當真把孩子都接了過來。

爾冬升導演在北京電影節首映的時候說,其實這個故事最後是超過了5萬個小孩。

這些孩子也被稱為「國家的孩子」。

2019年電視劇《國家孩子》就是以此為原型。

而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並沒有打算採取宏大的主旋律敘事,而是把鏡頭對準了一對龍鳳胎,從兩個人的不同人生軌跡來展開。

電影以陳寶國飾演的杜思瀚尋親開始,她要尋找的同胞妹妹杜思珩正是60年前被送往內蒙的「棄兒」。

他要找到她。

所以電影分兩條線,一條是杜思瀚前往內蒙尋親之旅,他時日無多,所以尋親顯得越發緊迫。

一條是60年前,被送往內蒙的這3000名孤兒的經歷過往,其中就包括了妹妹杜思珩,這是本片的重心。

平行蒙太奇增添了敘事的魅力,也讓這個故事充滿了吸引力,我們在一開始就開始期待兩個平行時空的交匯。

他們最終會相遇嗎?

到了內蒙,這些孩子怎麼安置成了最大的問題。

有些孩子本身體弱,更是扛不住長期的舟車勞頓,發燒,結膜炎頻發,當時內蒙的醫療水平也很一般,但是牧民們還是克服困難,悉心照顧孩子。

電影裡面王鏘扮演的哥哥就是連夜騎著馬去衛生院去給孩子拿藥,為了抄近路,要經過一些危險的泥沙地帶,但是時間緊迫,不得不騎馬涉險。

當時看到這裡還不知道為什麼要安排這樣的一個劇情,看到最後才知道,這閒置一招的後勁有多大。

這裡先不劇透。

當然牧民們領養孩子都需要孩子的同意,牧民們說這是靠「眼緣」。

沒有「眼緣」,可能就領養不到。這更襯托孩子的「幸運」,終於有人「要」他們了。

當然,「幸運」的還有杜思珩——故事的主人公,她被馬蘇飾演的額吉領養。

這種「幸運」也是她「不幸」的印證,因為她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

媽媽把我送去孤兒院,為什麼不來接我。

觀眾都知道這是一個騙局,但小小的杜思珩不知道。

所以,她被領養後的所有行為都是在抗拒,一種本能的抵抗。

這種抗拒就是一根刺,刺痛片中的額吉馬蘇,也刺痛銀幕前的觀眾。

畢竟「融入」需要時間,更需要愛。

羅意淳(杜思珩)與馬蘇

電影不勝其煩的表現額吉,爸爸,哥哥給予杜思珩的愛。

比如為她專門蓋一個廁所,教她騎馬,給她最好的食物等等。電影在表象上給予了杜思珩所有的尊重,這些尊重可都是出自牧民的赤誠之心。

而杜思珩如何表現她的愛呢?

爸爸阿雲嘎要出遠門,杜思珩騎著快馬一路追趕,途中偶遇沙塵暴不得不半路停下,通靈氣的馬替她完成任務,把爸爸帶回她身邊。

劇作上,這是確定杜思珩接受了這個家庭的一場戲。

這裡要狠狠的夸一下小演員羅意淳,演的很好,很有靈氣。

她害怕這個爸爸和自己的媽媽一樣一去不復返。

所以,她必須追出去。

行為的魅力勝過千言萬語,說明杜思珩心裡的那根刺還在。

我看視頻裡面陳寶國說:對一切都要珍惜啊,尤其是對自己的家人。

小杜思珩太想珍惜這重頭來過的愛,她不想再失去一次了。

在杜思瀚這條線上更是埋下伏筆,又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

當他最終找到了當年與杜思珩一起長大的四位牧民哥哥,他們終於說出了一個保守了幾十年的秘密。

不得不嘆服劇作上的用心之處。

當杜思瀚袒露自己的心聲,四位老人也決定把往事和盤托出。

這裡也不能給大家劇透了。

這個結局也是電影的華彩段落。

爾冬升說,拍這個電影希望感動到大家,並讓大家了解到當年發生在內蒙的這一段往事。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海的盡頭是草原》,肯定有人好奇問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海,是一個巨大的意象,象徵那個年代。

草原,廣闊天地。本來納百川的海在這裡變成了草原來承載。

海與草原兩個毫無關聯的載體聯繫在一起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是屬於電影人的浪漫。

也是獻給那個時代草原母親對於「國家孩子」養育的讚歌。

9月9日上映,希望大家可以去相遇這部好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735e9c43f9f04a9a7fa7cf882080c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