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張繼科被曝背負高額賭債,「壞孩子」終究很難長正

2023-04-03   糖果媽媽

原標題:奧運冠軍張繼科被曝背負高額賭債,「壞孩子」終究很難長正

劉向在《戰國策 觸龍說趙太后》一書中曾有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之深遠。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當是這世間最無私的愛了,基於此,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都很容易被世人傳頌。但倘若父母的愛有失偏頗,那麼這份「沉甸甸」的愛便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把「雙刃劍」。

01

最近有網友爆料奧運冠軍張繼科的大瓜,因為涉及到前女友景甜,一時間在網絡上也是掀起了無數的熱度。

事情的大概是:網友爆料張繼科因沉迷賭博背負高額賭債,無奈之下把前女友景甜的私密照抵押給債主。

這件事被曝出之後很快就衝上了熱搜,對此,張繼科工作室也出來進行闢謠。不過工作室的回應似乎都不足以讓大家信服,大家都紛紛猜測:張繼科這次是不是要「涼涼」了。

從來沒有人質疑張繼科在桌球上的成就,看過他比賽的人都知道,他打球的時候爆發力十足,尤其是在狀態好的情況下,可能接連出猛招、狠招,在短時間內擊敗對手。

張繼科也憑藉著自己優秀的技能,在僅445天就實現了「大滿貫」,成為了繼劉國梁和孔令輝之後的第三位打滿選手。

他的天才能力毋庸置疑,但和其他很多運動員不同,張繼科身上似乎優點和缺點同時存在,尤其是他的身上總是多了一些「反骨」,甚至還是個世俗意義上的「壞孩子」。

其實張繼科被傳賭博,並不是從最近才開始的,早在他16歲的時候,便開始接觸賭博類的活動,甚至據說由於因為賭博的問題,還曾被國家隊退回。

被國家隊退回本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個大好時機,但是張繼科的父母卻並沒有在意,父親也只是鼓勵他:打好球才能有機會翻身。

這樣的話無形中給張繼科一個暗示:只要好好打球,打出成績,其他錯誤都不算什麼,這也導致他以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02

這件事也值得引起一些做父母的警惕:孩子小的時候走了彎路,如果當時不及時改正,長大後就很難改正過來了。

就像一棵小樹,在幼年的時候就長歪了,當時不及時糾正過來,那麼長大後也只能是一棵「歪脖樹」,很難再長正。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更傾向於提倡「及時告誡」,而不是「等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明白」。

作為家長,不能低估每一個小孩子,他們在接受能力方面,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強大得多。

比如我家孩子小時候總是喜歡在地上打滾,我經常提醒他:地上髒,不可以打滾,每次說完他都不予理會。直到有一次我刷視頻的時候,畫面是一個小朋友掉入泥坑中,渾身髒兮兮的,兒子在旁邊用小手指著螢幕說:「媽媽,小哥哥的衣服髒了」。

那一瞬間我才明白,原來年僅2歲的孩子,一直都知道髒是什麼意思。

大人們總是誤解孩子還小,即使和他們講道理也是白講,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孩子小時候犯錯是無知,而家長認為孩子小就不需要管教則更是錯誤的認知,我們不能低估每一個人人類幼崽的覺悟能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小時候偷針,大的時候就會偷金」,雖然說法有些誇張,但還是有一定道理。說白了小時候不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就有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做壞事。

03

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是很多家長的願望,但大部分孩子在小時候都是懵懂的狀態,想要培養出懂事的孩子,還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

現在的家長多半對孩子都十分重視,很多時候面對孩子的錯誤,往往採用「縱容」的方式,於是便有了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孩子長大懂事就好了」。

小時候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幾點理由,足以反駁:

多樣化社會容易帶偏孩子

如今社會屬於多樣化社會,各種各樣誘惑常常能吸引孩子,如果家長對孩子聽之任之,那麼孩子很容易被社會環境帶偏;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說過: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對於孩子的真正有效期只有十年。

因此,「孩子懂事就好了」這句話,只是一種家長推卸責任的藉口,更是教育的誤區。

家長是孩子人生的重要引導者

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更是人生中的主要引導者。

因為孩子出生後的一段階段里就是一張白紙,對於是非毫無概念,自然很容易走錯方向。

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曾說:「習慣決定命運」。孩子在童年時期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

由此可見,「孩子懂事就好了」,這樣的說法根本就不成立。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培育的過程。無論孩子多小,從小就要具備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培養正確的是非觀念。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小時候不加以約束,長大後再去糾正,基本會失敗。

當孩子長大一定年齡後,一身的壞習慣,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三觀不正,不服管教,家長還有能力再管教成為了一個「好孩子」嗎?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還小」萬不能成為「失職」的藉口,也別做那種「只管生、不管教」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