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為尋妻子下落掄椅子毆打女兒,家庭暴力下的孩子要如何自救?

2023-03-22   糖果媽媽

原標題:男子為尋妻子下落掄椅子毆打女兒,家庭暴力下的孩子要如何自救?

現代社會,家暴事件頻頻發生,形式呈現多樣化,家暴直接影響家庭和諧,破壞社會穩定,同時也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家暴一直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01

男子為尋妻子下落掄椅子毆打女兒

3月20日,湖南一名網友上傳視頻,視頻中一名男子掄起椅子多次砸向地上的女孩,即使是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男子下手力度有多重。

知情者稱:打人者和被打者是父女,妻子為了躲避丈夫家暴外出打工,男子只能通過女兒要妻子的地址,甚至還揚言要「殺掉」妻子。

女兒擔心媽媽的安全不肯透露,就遭到了父親的多次毆打,甚至不惜用椅子把女兒打倒在地,來「拷問」妻子的下落。

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幕讓人看到後紛紛感到觸目驚心,更是讓我直接想起來了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劇叫《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樣的情景簡直和裡面的劇情如出一轍。

小時候天真的以為這種家暴男只存在於電視劇中,長大後才慢慢發現,身邊也會有好朋友深處家暴的旋渦,工作之後更是明白家暴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骸或者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家暴在我們看來好像就是別人家的事情,跟自己很遠,但你知道嗎?

根據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女性曾經遭受過家暴,有70%的施暴者不僅打妻子,還打孩子。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父母父子女或者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施暴也是家庭暴力,尤其是對孩子施暴遠比夫妻之間的家庭暴力更嚴重,影響更深遠。

02

家庭暴力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家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至深且巨的,宏觀來說,一是對身體的摧殘,二是對精神的摧殘。

影響性別社會化

家庭暴力往往具有「循環性」,直接影響下一代對性別的認識偏差。

對於男孩來說,長期生活在暴力家庭目睹父母的施暴過程,會形成依靠權勢或拳頭贏得尊嚴的思想,潛移默化形成暴力傾向。

而女孩在這種情形下,容易受到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意識到這些是正常的社會現象,形成「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性別偏見和自卑,不利於成長的心理品質。

影響人際關係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人際關係、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都產生很大的影響。

他們會出現嚴重的焦慮、自卑、情緒困擾及較低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缺乏安全感和恐懼無法與他人建立穩定的關係,導致人際關係上的疏離。

影響兒童智力學習

英國一項對1116對5歲同卵或者異卵雙生的研究表明: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平均智商水平比沒有經歷過的兒童低8分。

同時,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也會因為焦慮在睡夢中浮現暴力的場景而導致失眠,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出現厭學和逃學的現象。

影響青少年犯罪

英國當代著名犯罪學家特拉維斯 赫希在他的社會控制理論中,將孩子是否依戀父母視為青少年犯罪的關鍵因素。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的關係是向兒童傳統期待和期望的第一步,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導致父母和兒童的關係僵化,兒童將不能從父母那裡學到符合社會規範的道德行為準則。

來自麻薩諸塞州的研究表明:暴力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犯罪機率比同齡人高74倍,吸毒、酗酒高出50倍。

青少年正處於心身發育的巨變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變化大,抑制能力差,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的行為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家庭暴力會使孩子性格粗暴,情緒壓抑,並產生崇尚暴力的心理,有的甚至會出現性心理障礙,如「異性癖」或者是「同性戀」等,而雨點出現這樣的心理,矯正起來都是非常困難的。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攻擊行為具有持續性,6-10歲的攻擊行為可以預示10-14歲時的表現,而8歲的攻擊行為,可以預示30歲時的攻擊行為。

也就是說:青少年如果一旦出現這樣的不良行為,沒有好的教育和干預措施,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03

如何擺脫童年家庭暴力帶來的陰影?

反對家庭暴力,需要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努力。而在國內,大眾由於千百年來「男尊女卑」思想的荼毒,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會認為家庭暴力是家事,甚至「家醜不可外揚」。

在一項調查問卷中,有57.51%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務事,很多人認為家庭暴力只是單純的身體折磨,實則不然,家庭暴力同樣是對精神上的折磨。

對於家暴的處理方式,有的人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選擇隱忍;有的人選擇以暴制暴,有的子女長期承受父母冷暴力、毆打、謾罵,最後逃離了家庭。

記得劉嘉玲在深陷「性侵」陰影時,林青霞送給她十二個字:接受它、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這樣的答案對於今天這個話題,同樣如此。

首先,我們要擺脫受害者的思維

在家暴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受害者思維,因為在家庭中長期處於弱勢一方,再加上無法逃離加害者的傷害,就會形成一種忽視自己主觀能動性的行為。

可以嘗試用新的方式去對待自己在過去所承受的傷害,主動採取一些措施來幫助自己,理解帶給自己痛苦的人,無論是父母其中的哪一個,是否有他們自己的苦楚,反問自己是否能理解他們。

接納自己,看見自己

想要自己擺脫童年陰影,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一定要接納自己,看見自己的的脆弱,體諒自己,必須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無法面對,那麼減少和他們見面,避免讓他們勾起痛苦的記憶。

規劃自己的未來

原生家庭不可改變,但要有選擇自己家庭的選擇。就像外面的果樹,果子成熟了,就算沒有人摘下,也會自己落到地上生根長成參天大樹。

所以,不要把精力過多地放在不可改變的事情上,未來的是自己的,要重新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我曾經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話:

「一直覺得,在家庭氛圍好生活著的小孩是幸運的,因為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所以對健康的愛有著敏銳的嗅覺,自然就更容易往正確的方向跑。但那些生活在爭吵、疏離冷漠家庭中孩子,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正如那句話:「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因此,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我都盼望能夠遠離家庭暴力,也能夠走出家庭暴力帶來的陰影,同時也期盼給所有的讓孩子更多的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