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我的人多了!

2023-02-24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討厭我的人多了!

討厭我的人多了!

今天是世界討厭香菜日。無比厭惡香菜的人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但地理君是資深香菜愛好者,香菜怎麼做都是美味無比。

討厭香菜的寶寶們先別著急,地理君知道,這一刻你們的內心就是崩潰的,但冤有頭,債有主,總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討厭香菜吧。

What?亞洲人最討厭香菜?

首先,還是要科普一下香菜啦。

香菜是藝名,不對,是別名,香菜的大名其實叫芫荽。沒錯,此刻,喜歡香菜的你一定會想到那道著名魯菜——芫爆肚絲,名字高大上吧?其實,就是香菜爆肚絲。

好了,接著說正事兒。香菜是傘形科芹亞科芫荽族芫荽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並非中國土生土長,而是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

「厭香派」小夥伴肯定會問:到底是誰把這種「生化武器」帶回中國的?答案是,張騫。

傳說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看到當地牧民將香菜放入肉湯中,氣味芳香四溢,就與牧民交換菜種和種植方式,這才使得香菜得以在中國大地廣泛種植。關於這段歷史,西晉張華撰寫《博物志》就曾記載:「張騫鑿空,得安石榴(石榴)、胡桃(核桃)、大蒜、胡荽(芫荽)」。

雖然香菜原產地就有中亞地區,張騫出使西域也讓香菜得以在亞洲更廣闊的地區種植,但這還是無法阻擋亞洲人對它的恨意。據調查,21%的亞洲人討厭香菜,此外,還有17%的歐洲人與3-7%的中東和南亞人討厭它。

喜歡香菜=喜歡聞汽油=喜歡臭大姐?

地理君絞盡腦汁也想不通,如此美味的香菜怎麼就有人欣賞不來呢?討厭香菜的小夥伴告訴地理君,就是受不了香菜那股味兒。

科學家研究表示,香菜的獨特味道主要來自於其揮髮油成分,例如壬烷、癸烷、苯乙醛、十一烷、癸醛、環癸烷、十一醛、十三醛、十四醛等,這些成分混合起來就形成了香菜的味道。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史軍先生曾說,汽油的主要成分也是烷烴,和香菜的主要成分有些類似。 (哦,no!難道愛聞汽油味和愛吃香菜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中,82%是醛類。這就不得不多說一句:某些甲蟲,如椿象(沒錯就是俗名叫做臭大姐的那種小蟲),當它受到攻擊時釋放出的毒霧中就含有醛類化合物,那味道想必很多小時候拍死過臭大姐的小夥伴應該會記憶猶新。 (哦,no!難道愛吃香菜等同於喜歡臭大姐?)

基因決定我恨你

香菜的氣味被說得如此不堪,那為什麼會有人喜歡有人恨呢?科學家其實同樣好奇,經過一番研究,他們得出結論,不喜歡香菜其實和基因有關。

國外某網站的遺傳學家們觀察了25000個不愛吃香菜的人的DNA,結果在負責味覺的基因群附近找到了OR6A2的嗅覺受體基因,這種基因能夠敏銳地接收到香菜里的醛類物質,也就是前面我們說的香菜特殊味道的來源。有趣的是,OR6A2離我們辨識肥皂味兒的那個味覺基因特別近,這可能就是「厭香派」說香菜聞起來有股肥皂味兒的原因吧。

此外,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遺傳學家也做了類似試驗,又發現了另外三種接收香菜氣味的基因。其中兩種包含接收苦味的基因,還有一種是接收刺激性氣味,如芥末的基因。

看來,對香菜的愛恨情仇,都是註定的啊。

對香菜,你可以二見鍾情

分析了半天為什麼有人會討厭香菜,肥皂、汽油、臭大姐都扯出來了,雖然給「厭香派」小夥伴找到了將香菜恨到底的藉口,但地理君還是忍不住要安利一下最愛的香菜。

香菜中所含維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克香菜葉就能滿足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而且香菜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要比西紅柿、黃瓜等高出10多倍。

別說你就是死活接受不了香菜的味兒,科學家研究發現,只要反覆暴露在香菜的味道下,就能讓大腦建立全新的積極聯想,慢慢接受香菜的氣味。而且,反覆咀嚼也可以讓唾液酶加速分解醛類,進而緩解香菜的氣味。

就在地理君點好最後一個句號,準備交稿時,身後一位妹子與地理君展開了一段神奇的對話。

「我不愛吃香菜,但它長大了我就喜歡吃了。」

「香菜長大了?」

「對啊,我喜歡吃芹菜。」

不得不再囉嗦兩句:「芹菜是傘形科芹屬,香菜是傘形科芹亞科芫荽族芫荽屬,香菜和芹菜可不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關係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f8039f6d7d84d51e104a67f14cf8a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