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把這句古詩用來形容當下A股市場對違規減持行為的處罰,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東廂,我樂家居股東違規減持遭到江蘇監管局的重罰,股東違規減持1.07億元,結果被罰沒了近5000萬元。此舉體現了「依法嚴懲」的監管精神,在市場上贏得好評如潮,被認為是開啟了監管部門依法嚴懲違規減持行為的序幕。
然而,就在市場對江蘇監管局的罰單讚不絕口的時候,在西邊,又傳來了西測測試股東違規減持的消息。該公司三位股東豐年君悅、豐年君傳、豐年君和於2023年8月22日至2023年9月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累計減持公司股份91.5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8%,違反了「截至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上市日,投資期限在36個月以上但不滿48個月的,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在任意連續60個自然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的規定。即違規多減持了0.08%的股份,約為6.752萬股,按9月6日該股的收盤價37.84元計算,違規減持金額約為255.50萬元。
但對於這起違規減持行為,陝西證監局卻採取了「撓痒痒」的做法,只是採取了「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這樣的處罰決定,讓管理層對違規減持行為的處罰「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回到了縱容股東違規減持的時代。這也讓管理層對我樂家居違規減持股東「依法嚴懲」的意義大打折扣。因為從陝西證監局對西測測試股東違規減持的處罰來看,完全看不出「我樂家居違規減持案」遭依法嚴懲的榜樣影子。
陝西證監局對西測測試違規減持股東作出這種「撓痒痒」的處罰實在是不應該,這與證監會近期倡導的對違規減持行為依法嚴懲的精神是完全不符的。自從7月24日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證監會就推出了系列政策「組合拳」,以響應高層的號召,這其中就包括推出了「減持新規」來進一步規範股東的減持行為。為此,證監會強調,要依法嚴懲違規減持行為,並將對違規減持行為的依法嚴懲提高到與嚴懲欺詐發行、虛假披露等違法犯罪行為同等重要的高度。
但陝西證監局對西測測試違規減持股東的處罰顯然沒有體現出「依法嚴懲」的精神。根據《證券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在限制轉讓期內轉讓證券,或者轉讓股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買賣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
對照上述條款,那麼對西測測試違規減持股東的處罰就不能只是限於「責令改正」了,而是還要「給予警告」,還要「沒收違法所得」,並且還要「並處以買賣證券等值以下的罰款」。雖然西測測試違規減持股東違規減持的金額只有200多萬元,但陝西證監局完全可以開出不低於200萬元的罰單。而陝西證監局在《關於對西安西測測試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股東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里,只是對違規減持股東作出「責令改正」的決定,這與「依法嚴懲」的要求相距甚遠,顯然是不利於震懾違規減持行為的,也是不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的。
當前,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在對待違規減持的問題上,依法嚴懲違規減持行為這是主基調,而且監管部門對我樂家居違規減持股東的依法嚴懲,也為市場樹起了榜樣,需要同類案例來效仿。實際上,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行為處罰得越重,就越能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因此,陝西證監局對西測測試違規減持股東所作出的「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無疑令市場非常失望,這種監管措施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至少在這一案例中,「依法嚴懲」顯然是流產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c74e05340b113db3d00b9695fb8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