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說:「小米是從小卷到大的,我們不怕卷。」
12月28日下午,官宣造車1003天後,小米發布了首款汽車SU7。自捐贈武漢大學13億元後,雷軍首次在公開場合亮相,帶著他「壓上全部聲譽」的小米汽車。
三個小時的發布會上,圍繞小米汽車的電機、電池、大壓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技術進展,雷軍娓娓道來,並聲稱已在多項技術上做到「全球領先」「國內唯一」。
武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師廣有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小米汽車拉高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水平。
核心技術突破背後,小米汽車的供應商浮出水面,博世、布雷博、寧德時代等全球知名供應商位列其中。支點財經記者發現,湖北多家企業也在小米汽車的供應鏈體系中。
超過保時捷和特斯拉,小米汽車性能強勁
自小米汽車在工信部網站首露真容後,關於外形酷似保時捷、特斯拉等汽車的討論持續火熱。昨日新車正式亮相後,網上討論更加激烈,甚至有網友戲稱小米汽車為「保時米」。
小米SU7定位C級轎車,分為普通版和Max版,長寬高分別約5米、2米、1.4米,尺寸上對標寶馬5系,比B級車特斯拉Model 3大一圈,車身外形類似跑車,配備水滴型大燈、光環型尾燈、半隱藏式門把手,提供海灣藍、雅灰、橄欖綠三款配色。
和蔚小理對標BBA(奔馳、寶馬、奧迪)不同,雷軍表示,小米的目標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要通過15到20年的努力,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
發布會上,雷軍多次將小米汽車的核心技術與保時捷、特斯拉做比較。例如,小米SU7搭載的2.1萬轉速電機,零百加速2.78秒,最高時速265公里,CLTC(中國輕型汽車行駛工況)續航里程800公里,這些參數均超越保時捷和特斯拉。
雷軍說,為了打造一款不平庸的車,小米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正向研發,十倍投入,在五項核心技術領域進行布局。電機方面,自研自產的2.72萬轉的小米超級電機將於2025年上車。電池方面,與寧德時代共同研發800V高壓電池包,自研CTB一體化電池技術,把電池包做成車身的一部分,有效降低汽車豎向高度,給乘用艙留出更多空間。
小米還效仿特斯拉,自研超級大壓鑄技術,最大鎖模能力達到9100噸,超過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6000噸,也超過了特斯拉美國工廠的9000噸。小米投資47億元研發智能駕駛技術,發布了自適應變焦BEV技術、道路大模型、超解析度占用網絡技術等三項關鍵技術,在智能泊車、行走等場景中解決傳統智能駕駛的痛點。
智能座艙是小米汽車的強項,搭載了驍龍8295座艙晶片,基於小米澎湃OS生態技術,配備16.1英寸中控生態屏、翻轉式儀表屏等,外接小米Pad生態屏,實現五屏聯動,小米人車家全生態閉環。
師廣有分析,小米造車的思路和做手機基本一致,追求技術和性能,向某一款車或者某一品牌看齊,在關鍵技術上,用行業里的最高水平打造產品。
蓋世汽車研究院總監王顯斌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小米汽車是三年前立項的產品,目前發布出來,各方面技術性能沒有短板,但是新技術創新也沒有那麼突出,大部分都是行業成熟技術。
王顯斌判斷,智能座艙和「米粉經濟」將是小米汽車最大的賣點。智能座艙的澎湃OS技術可以實現多設備互聯,比如車機、智能家居之間的交互,這些場景應用是不錯的。
奧緯諮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認為,小米發布的技術都有指標方面的第一,但是這些第一能否形成核心競爭力,還需要時間驗證,「車子本身可以,加上小米生態加持,主要看定價是否合理。」
供應商陣容強大,有這些湖北企業
隨著小米汽車逐步揭開真容,其供應商也備受外界關注。
昨日,雷軍介紹,小米汽車的車身穩定系統ESP、制動控制器DPB供應商為博世,加速度傳感器由大陸特威斯提供,四活塞固定卡鉗、打孔通風制動盤由布雷博提供,轉向器供應商為耐世特,輪轂軸承供應商為舍弗勒,CDC減震器的供應商為采埃孚,懸架結構件供應商為本特勒。
除了國外供應商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經有40多家產業鏈公司成為小米汽車的合作夥伴。
在傳統硬體方面,小米汽車多採用直接與供應商合作方式。據工信部公示信息,小米汽車雙電機版本由匯川技術提供,單電機版本由聯電科技提供,低配版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來自襄陽弗迪電池(比亞迪旗下),高性能版搭載的三元鋰電池由寧德時代提供。
拓普集團、華域汽車、模塑科技、一汽富維、凱眾股份、萬向錢潮、銀輪股份、均勝電子等多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公布了與小米合作的情況。
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小米汽車的研發採取自研+投資併購並行的模式。一方面,投入大量人才進行自研,雷軍此前透露,小米汽車研發工程師達3400人,研發投入超100億元;另一方面,小米在汽車產業鏈條上進行了廣泛且深度的投資,為汽車生產提供了強力的供應鏈系統支撐。投資覆蓋動力電池、車規級晶片、雷射雷達、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基本貫穿了汽車產業的上、中、下游布局。比如,小米汽車的雷射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就是小米投資企業之一。
有人這樣評論,與比亞迪等車企完全自研自產的路線不同,小米汽車延續了小米手機的「打法」,自行培植完備的供應鏈,打造「價值共創」的生態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的供應商名單中湖北企業不少。不僅由於雷軍是湖北仙桃人,畢業於武漢大學,還因為湖北擁有深厚的汽車生產製造基礎與科技創新底蘊。
小米汽車搭載的磷酸鐵鋰電池來自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據了解,今年8月,弗迪電池襄陽工廠生產線已全部投產。
2022年8月,湖北上市公司光庭信息表示,已經獲得小米汽車訂單。該公司主要為汽車提供智能座艙、智能電控和智能駕駛等軟體產品和技術服務。但鑒於保密協議,並未透露合作詳細信息。另一家湖北上市公司三安光電的子公司蕪湖安瑞光電,也已進入小米汽車供應商體系,或提供車燈業務。
在小米汽車產業鏈投資名單中,湖北企業融通高科、黑芝麻智能、武漢嘉晨電子等赫然在列。
融通高科位於湖北大冶,是一家鋰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商,下游產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電力儲能以及通信備電等儲能系統,已與寧德時代、派能科技等鋰電廠家實現了緊密產業鏈配套。
2018年,小米集團與湖北長江產業基金共同組建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截至目前,在汽車領域累計投資21個項目,包括黑芝麻智能、武漢嘉晨電子等。其中,黑芝麻智能主要業務是算力自動駕駛計算晶片與平台等領域的技術研發,2021年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連續參與了該公司戰略輪和C輪融資。
價格到底定多少?雷軍:確實有點貴
小米汽車的相關信息正一一揭曉,最為外界關心的是,首款車到底售價多少?
發布會上,雷軍並未公布售價,但他說,「大家真的不要叫9.9萬了,這不可能的,14.9萬也不用再講了,我們還是要尊重下科技啊。小米SU7確實有點貴,但一定有貴的道理,大家再耐心等幾個月。」
師廣有對支點財經記者表示,如果配置對標保時捷、特斯拉,價格定在20多萬,還是會有車主考慮購買的。預估價格在20萬-30萬之間。
昨日收盤,小米集團股價不增反跌,收盤跌0.25%,報16.28港元/股,總市值4081億港元。
資本市場看的是投資回報,王顯斌預測,小米汽車短期內3-5年肯定虧損,盈利至少需要五年之後、年銷量達到35萬輛左右。
小米汽車上市時間定在明年上半年,發布會上並未透露具體日期。不過,汽車的銷售準備工作已經在悄然進行中。9月以來,小米在武漢、上海、深圳等10餘個城市設立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銷售等。9月27日,武漢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
支點財經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發現,小米之家武漢摩爾城店和楚河漢街店已在裝修升級。
與此同時,小米正在大量招聘,汽車業務正在招聘小米汽車門店店長、交付接待專員、服務派駐代表等職位,要求有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工作經驗,預計將建設小米汽車自營的交付和售後體系。
記者|王文華 張帆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