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歷史——大革命時期農民革命運動

2019-09-20     名相伊尹

 一、大革命時期農民革命運動

大革命時期,杞縣是豫東農民革命運動的策源地、中心區。在中共杞縣地方組織的領導下,杞縣的農民運動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和武裝,培養了一批幹部,向反動勢力開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武裝鬥爭,取得了富有歷史意義的勝利。

民國15年(1926)杞縣農民協會成立後,各級農民協會成為杞縣"第二政權"。杞具農民協會在發展本縣基層組織的同時,還在當年4月1日參加中共豫陝區黨委召開的杞縣、許昌、信陽3縣農協負責人會議,奉命籌建河南省農協。4月18日在開封召開了省農協成立大會,與會5縣、代表57人,杞縣3人。

在發展基層農協的同時,張海峰、吳芝圃等人根據縣農協代表會成立農民自衛團的決議,加強了與杞縣紅槍會各門首領的聯繫,將他們引上革命道路,使之成為具有革命性質的農民武裝,在同級農協領導下進行革命活動。1926年2月下旬,他們在已組成的傅集張玉鏡、何寨何心榕、十里崗孔澤友等自衛分團的基礎上在何寨召開農民自衛團代表會議,建立了杞縣農民自衛團總團,推舉何心榕為總團長。3月,中共杞縣地委召集何寨、傅集、十里崗等農民自衛團武裝千餘人,由地委農民部長張海峰率領,中共豫陝區農運負責人蕭人鵠指揮,到縣衙向縣知事提出承認農民協會,農民自衛團;取消苛捐雜稅,停止預征米糧;改革衙門陋規,懲治貪污不法行為;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等十項要求。縣知事被迫答應了農民自衛團代表的要求,農民自衛團勝利而歸。自此,農民自衛團名威大振。之後,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區、鄉農民協會由縣西、縣南部發展到東部、東北部。同年5月,直系軍閥吳佩孚指使所部李鴻翥旅進剿豫東"紅槍會",殺死通許婁拐村婁伯循會眾數百人,並將杞通邊10餘村洗劫一空,杞縣白塔村(今沙沃鄉)群眾被殺千餘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婁拐慘案"。為制止李部繼續向杞、睢、太的侵擾,杞縣農民協會下令傅集、何寨兩區農協的農民自衛團,聯絡杞境的閃莊王國安、李店吳體彥、天池窪李福瑞、祁樓胡國安及李善榮等紅槍會武裝(上述各部紅槍會均於是年9月編入杞縣農民自衛團)陳兵杞西、杞南,嚴陣以待,迫使李部駐杞縣沙沃的常好仁團自行收斂,駐杞南板木、圉鎮的部隊未敢妄動,挫敗了吳佩孚消滅豫東農民武裝的陰謀。吳部別出新招,乃於睢杞交界的姬芳李村設招兵處,企圖分裂農民武裝。是年(1926)9月,杞縣農協主席張海峰集合何寨、傅集兩區農協自衛團數百人於杞南虎丘寺(在邢口村),星夜奔襲姬芳李,將招兵處搗毀,俘招兵處負責人劉培棠等官兵10餘人,繳獲一批槍枝、彈藥、馬匹,並遣散新兵,又一次挫敗了直系軍閥的陰謀。此後,杞縣農民自衛團在原來的傅集(張玉鏡)、何寨(何心榕),十里崗(孔澤友)3個主力團的基礎上,又組建李店(負責人已見上文,下同),天池窪、閃莊、祁樓及湯莊(湯振明)、大鄭莊、趙村(鄭四敬)等新團,總計五千餘人。基層農協也普及全縣,控制了全部農村,成為"第二個政權",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格局,北洋軍閥地方政權的政令,僅行於縣城。同年10月,太康軒莊部分土匪潛入杞境,綁架群眾,勒索錢物。中共杞縣地委委員、農民部長吳芝圃,農民自衛總團長何心榕前往交涉,其隨員被擊傷。中共杞縣地委即令何寨、傅集、趙村等團數幹人集結杞南瓦崗,準備進剿。其懾於杞縣農民自衛團的威力,即來賠禮,釋放人質,並保證悔改,其事乃息。

為了將杞縣的農民運動匯入國民革命的洪流策應北伐,民國16年(1927)3月中共杞縣地委書記吳芝圃,杞縣農協的孔寅初、王亦言參加了是月15至21日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召開的河南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通過了《河南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宣言》、《發展河南農民協會組織案》、《河南全省農民自衛軍組織大綱》、《河南省農民自衛軍臨時執行委員會大綱》和《反奉電》。在杞縣開展農運的蕭人鵠當選為河南省農民自衛軍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杞縣的孔寅初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後,吳芝圃等在杞縣召開了杞、睢、通等縣的農民代表會,秘密成立豫東農民自衛軍辦事處,吳任主任。蕭人鵠及中共豫區委(豫陝區分置)豫東特派員張海峰在杞南傅集召開中共睢、杞兩縣組織負責人會議,決定將農民自衛團按軍事編制改建為國民革命軍別動隊,委任各級指揮官;積極擴大農民武裝,並聯合豫東各地可能聯合之紅槍會統一行動,準備起義,伺機奪取縣城,建立民主政權。杞縣的農民自衛軍編為"國民革命軍河南別動隊第二路縱隊杞縣支隊",吳芝圃任司令兼黨代表,何心榕、張玉鏡、王國安等分任聯隊指揮官,並派中共杞縣地委候補委員閻鳳書以豫東農民自衛軍代表身份赴駐馬店與北伐軍張發奎部聯繫。4月初,張海峰由杞縣到商丘一帶開展工作,在夏邑縣北之柳堤圈村與豫東著名紅槍會首領、師傅婁伯循、孫宏猷等20餘人會盟,商定統一行動計劃,將豫東農民自衛軍和實力最強的紅槍會結成了在中共領導下的革命統一戰線。其後又進行了周密計劃,杞縣支隊的何心榕、張玉鏡、李福瑞、王國安、吳體彥、楊國才、胡國賓、湯振明、鄭四敬等團武裝萬餘人,在蕭人鵠、吳芝圃指揮下,於5月23日集結何寨,星夜包圍了縣城,睢、通兩縣的部分紅槍會和自衛團也參加了攻城戰鬥。次日拂曉攻克,縣城的群眾手執彩旗,夾道歡呼,簞食壺漿,慰勞農軍。農民自衛軍各部分駐縣武營、劉家當鋪、劉理順祠堂及城關各公共場所,不入民宅,飲食皆現錢購買,紀律嚴明。繼而與各界進步人士組成杞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吳芝圃主持工作(群眾稱之為縣長),以國民革命軍河南別動隊第二路縱隊司令部名義發布安民布告,由治安委員會出面維持社會秩序,鎮壓反動分子,焚燒縣衙保存的徵收糧款清冊及一些司法案卷,開監釋囚,並沒收了在逃劣紳侯汝愚(直齋,別號五爺)、段耀齋等人家產,分給貧苦平民。5月30日,治安委員會在縣城黌學召開群眾祝捷大會,中共杞縣地委委員韓紹棠(達生,杞人)在會上講述了北伐戰爭與農民武裝起義的意義、中共的政治主張、革命的綱領、目的及政策,並散發了大量傳單、標語。這是中共杞縣組織第一次與群眾公開見面。這些舉動,引起國內輿論的重視。6月7日漢口《民國日報》特予報道:"杞縣農民又起而大暴動,響應我軍。且獲全勝矣。象杞縣有農民自衛團辦事處,能指揮通許、陳留、睢縣等十五縣有組織之武裝農民在十萬以上,皆異常團結……亦有相當之訓練"。又云:"上月(5月)24日即起暴動,將縣城包圍,激戰五小時即破城而入,預備率隊向蘭封襲擊,殲除奉逆(奉系軍閥張作霖部),該辦事處因恐奉逆以大隊反攻,乃於是日(24日)派徐蓬州代表前來我第四軍(即張發奎部)報告,請求:立派大軍鎮壓。接濟經費。現我軍早向鄭州、開封前進,計日可到該縣,鎮壓一層,已不成問題(後因蔣汪合流反共,北伐軍中途折返,未至杞縣)。至經費一項我軍已圓滿接濟。31日徐同志已首途復命矣。"

杞城既下,鄰縣引頸而望。6月初。應陳留縣群眾要求,蕭人鵠、吳芝圃率傅集、十里崗等聯隊於餘人進駐陳留城。該縣知事朱建中(杞縣人)系北洋軍閥委派,勾結當地部分反動紅槍會,陰謀圍殲蕭、吳所部。吳向朱曉以大義,動以鄉誼,朱仍堅持反動立場,傅集聯隊大隊長王復興將朱刺死,吳率部返杞。6月20日,馮蔣"徐州會議"後,聯合反共,誣衊農民協會是土匪,下令通緝"杞睢暴動匪首吳殿祥(即吳芝圃)",馮軍鹿仲麟部來杞。農民軍退出縣城,臨時治安委員會解體。中共河南省奉行右傾投降主義路線,苛責農民暴動行為過火,損壞了與國民黨、國民二軍(馮部)的關係,下令解散杞縣黨、團組織和農協、農民自衛軍。形勢急轉直下,杞縣的農民革命運動情況日益惡化。7月,中共河南省委派施裕民來杞恢復黨、團組織,重新開展農民運動,又派鄭英來杞任中共杞縣縣委書記,8月又恢復了吳芝圃的黨籍,主持杞縣縣委工作。9月22日又指示吳芝圃等"趕快組織民眾反抗軍閥劉鎮華的統治,發動剷除鄉村豪紳運動,吸引貧農及紅槍會群眾,以擴大革命勢力,從奪取鄉村政權。一直到奪取城市的政權,建立臨時革命政府,並制定鬥爭口號,規定了暴動日期和準備工作。終因脫離杞縣實際而未成。9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又決定於10月10日實行全省總暴動。豫東區以杞縣為中心,由省委直接指揮(後因其他各地未能按預定計劃實現,再令改為10月17日),但當時由於陳獨秀右傾投降路線的影響,黨團組織及農協、農民武裝慘遭破壞,因此大規模的農民革命運動已不可能實現。10月9日吳芝圃召集何寨、趙村的一些舊部約七百餘人向駐傅集的軍閥部隊放土炮示威,迫其撤離,而大暴動終未實現。省委不顧實際,反嚴令斥責杞縣"暴而不動",要求再次組織暴動,事實已不可能。省委復於12月以《政治紀律議決案》給杞縣縣委以警告,吳被開除黨籍(1928年恢復)。7月份以來的"右傾"投降機會主義,9月份以來的"左"傾冒險主義、懲辦主義使杞縣的黨組織及其領導的農民革命運動。從燎原的烈火化為稀稀零零的火種,在其後的十年土地革命期間,在國民黨反動勢力長期殘酷的摧殘下,頑強地生存下來,迎來了十年來的恢復發展,開始了新的戰鬥歷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9sTTm0BJleJMoPMuu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