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明:我喜歡你,我不想讓你傷心

2023-08-09     Lens

原標題:姆明:我喜歡你,我不想讓你傷心

每年的8月9日是Moomin's Day姆明日,為紀念其作者 Tove Jansson的生日而設立。1945年,姆明的第一個故事被芬蘭出版社 Söderström & Co出版,距今已有78年了。

大家喜歡姆明,不僅僅是因為它帶給孩子們童話般的想像,它也是充滿愛和善的成人烏托邦世界。

來自芬蘭的姆明,很多人以為它是一隻白色的河馬。但芬蘭人說,它並不是動物,姆明就是姆明,是精靈。姆明居住「姆明谷」,是一個群山環抱的地方。

姆明國其實是很代表芬蘭人的家庭感和幸福感他的故事告訴人們要善良,要愛自己的家人,要勇於去探險,去求知。

「如果你晚上想吃東西,姆明就會找上你。他們會用冷冰冰的鼻子蹭你,還會往你的脖子裡吹氣。「

第一個故事《姆明和大洪水》的封面

這是姆明第一次出現在托芙·揚松(Tove Jansson)的世界裡,當時托芙在叔叔家過暑假,偶爾晚上刷完牙想吃東西的時候,叔叔就會搬出姆明來嚇唬她。

這個初次見面顯然沒有給托芙留下好印象,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提起「姆明」,托芙就會感到害怕。

左邊的小鬼魂就是托芙早期對於「姆明」的想像

青春期的托芙和弟弟 Per Olov Jasson開始對哲學著迷。一個晚上,他們在度假屋外討論哲學問題。 托芙引用了哲學家康德的觀點,但馬上被弟弟反駁了。她特別生氣,在牆上畫了一隻她能想到的最丑的生物,並取名叫Snork。

之後這隻小精靈不斷地出現在托芙的創作中,有時候出現在畫面里,有時候躲在托芙的簽名邊上。一直到了戰爭的時候,托芙突然想用「從前有個時候......」作為開頭寫個童話故事,但她不想用公主或者王子作為主角,而「姆明」這隻小精靈就成了主角。

托芙·揚松(Tove Jansson)

姆明的故事就像一部歡樂版的自傳,托芙把自己還有家人們,都寫進了這個童話世界裡。

媽媽什麼都知道

- 姆明《姆明谷里的彗星》

姆明不是河馬,它是一隻小精靈。

姆明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姆明媽媽無所不能,她隨身會戴著一小手袋,不管需要什麼都能在袋子裡找到。姆明媽媽的原型就是托芙以自己的媽媽為原型設計的。

托芙的媽媽Signe Hammarsten(Ham)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師。當她工作的時候,托芙就會坐在一邊觀看。

托芙和母親Ham在一起工作

Ham的自畫像(1917),左手拎著大大的購物袋,右邊牽著的小女孩就是托芙。

Ham對托芙的創作風格有很大的影響。Ham在繪製郵票時會用到許多黑色細長的線條,這樣的作畫特點也被托芙用在了姆明故事的創作之中。

Ham設計的一系列郵票(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姆明的爸爸總是戴著一個高高的圓禮帽,他喜歡大海,尤其喜歡暴風雨時候的大海,這也正是托芙從爸爸Viktor Jansson身上「借來」的特點。

Viktor Jansson和他的雕塑作品

每年夏天,揚松一家人都會到芬蘭的海邊小島上度假,而一家人度假的小島也成為了姆明一家人生活的姆明谷的原型。

Viktor是一名雕塑家,他常常以家中的女性作為模特,托芙是她最喜歡的模特。當托芙出生的時候,Viktor就希望她能成為一名藝術家,而托芙也不負所望,在13歲的時候就出版了第一本畫冊,隨後她也同媽媽一起,為Garm雜誌繪製插畫,也正是這個時候姆明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

姆明第一次在Garm雜誌亮相,1943

世界那麼美好。

如果它爆炸了,就太糟糕了。

- 歌妮《姆明谷里的彗星》

1939年,蘇聯與芬蘭爆發了冬季戰爭,納粹勢力也開始入侵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托芙的弟弟Per Olov Jansson被應征入伍。

戰爭對一家人的影響極大。

Viktor曾參加過1918年的芬蘭內戰,戰爭之後,Viktor一天天變得消沉,他染上了酒癮。Viktor喜歡上了火,當他看到街上有煙霧升起時,就會召集孩子們跟他一起去尋找火源。

而Per Olov的入伍讓一家人陷入絕望。沒有人知道Per Olov是否可以活著回來,即使回來,一家人又是否能夠團圓。

「Family,1942」 托芙在戰爭期間創作了這幅作品。作品中,在棋盤右邊穿制服的是被應徵入伍的Per Olov,左邊是尚未被徵召的Lars。

托芙十分厭惡戰爭,她為Garm雜誌繪製了一系列諷刺插畫。戰爭的殘酷也讓她決定,這輩子都不會成家,她在自己的日記里寫到:如果我的孩子出生只是為了被戰爭屠殺,那我不想生孩子了。

托芙為Garm雜誌創作的封面,諷刺了法西斯入侵者。在這張封面上也有姆明,你找到了嗎?

托芙也曾在日記里寫道, 她希望創造出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和現實世界不一樣,是和平的、快樂的。於是姆明誕生了。

姆明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姆明和大洪水》是托芙在戰爭時期創作的作品。在序言里,托芙寫道:在戰爭中,人們手中的工作陷入停頓,搞繪畫創作似乎也已經毫無意義。就像戰爭中的難民一樣,姆明和姆明媽媽與姆明爸爸走散了。為了一家人的團聚,姆明和媽媽開始了漫長又坎坷的尋親之路。

《姆明和大洪水》的插圖

這也是托芙創作的第一個快樂結局的故事:一家人終於團聚了,被洪水沖走的姆明小屋在一個風光秀麗的小山谷中找到了。

那你就請求他們的原諒,

再給他們一些糖果。

- 小美《姆明谷的夏天》

姆明的第二個故事《姆明谷里的彗星》依然是個充滿災難卻又結局圓滿的故事。

《姆明谷里的彗星》封面

這也是姆明第一個被搬上舞台的故事。1949年,《姆明谷里的彗星》被改編成舞台劇,托芙親自編寫了劇本,並設計了戲劇服裝。

舞台劇劇照

最初,姆明的舞台劇並不被看好,因為服裝和對話都「太過古怪」。經過一年的打磨,舞台劇終於在赫爾辛基的 Svenska Teater舉行第一次公演。比起預期的差評,舞台劇收到了許多積極的反饋。

舞台劇的創作十分煎熬,卻也新奇,托芙也將讓姆明「感受」了一次舞台劇創作,寫進了《姆明谷的夏天》。

《姆明谷的夏天》封面

這部舞台劇的導演Vivica Bandler是托芙當時的愛人,也是她提出將姆明的故事搬上舞台。

當時的芬蘭社會並不能接受同性戀,而Vivica也已經成家。這段禁忌之戀只持續了幾個月,Vivica就主動與托芙分手了。但托芙對這段感情難以忘懷,她將這段感情畫進了餐廳的裝飾畫里。

「Party in the CIty,1947」 這幅畫里也有姆明,你找得到他嗎?

她還將這段感情寫進了姆明系列第三本書《魔法師的帽子》中。托斯蘭和比斯蘭(Thingumy & Bob)就是托芙和Vivica。

托斯蘭和比斯蘭守護著一個神秘的手提箱,逃到了姆明谷中。手提箱裡藏著的其實是一枚閃閃發光的寶石,就像這段感情一樣,熱烈卻不能公開。

《魔法師的帽子》中的插圖

我只想安靜生活,

種種土豆,然後做夢!

- 姆明《姆明漫畫》

《魔法師的帽子》是姆明系列中第一個被翻譯成英文的故事,1950年在英國出版時,立馬俘獲了英國讀者的心。出版商Charles Sutton親自來到赫爾辛基,邀請託芙為英國報紙創作以姆明為主題的漫畫。

當時,托芙並不富裕,依靠書籍的收入僅供她維持生活。托芙也希望未來可以在藝術創作上有更多的發展與突破,就答應了這次的漫畫創作。

1954年,姆明的漫畫正式開始在London Evening News上連載。

姆明在London Evening News上的首次亮相,奇特的亮相方式吸引了讀者們的注意。

為了迎接姆明的英國之旅,London Evening News為姆明組織了一個歡迎車隊。

London Evening News是當時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每天都有超過1000萬的讀者閱讀,而姆明的漫畫極受歡迎。每年托芙都會收到200多封世界各地的讀者來信,沒有助手,托芙會親自閱讀這些信件,並細心地給讀者回信。

托芙給一位小讀者的回信

托芙也邀請弟弟Lars Jansson一起創作漫畫。

姆明的第14則漫畫,這是托芙和Lars共同創作的第一則姆明漫畫。

姆明的第22則漫畫,這也是Lars獨自創作的第一則姆明漫畫。

當時,托芙每周需要創作6則漫畫,而在報紙上刊登的漫畫也有一些限制,不能自由發揮。高強度的工作和低自由度的創作讓托芙一度十分厭惡姆明,她把姆明畫得越來越胖,她也在日記里抱怨:別讓我畫了,我再看到姆明就要吐了。

漫畫也耗盡了她的創作靈感,托芙曾經悲觀地預言:這些姆明就像快樂的白痴一樣,總是裝作不知道自己被愚弄然後又原諒對方,我再也沒有辦法寫任何快樂的故事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托芙都沒有出版過任何與姆明相關的書籍。1960年,Lars接手了漫畫的創作,托芙則和伴侶Tuulikki Pietilä躲到了芬蘭的小島上,開始了隱居的生活。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去發現,

然後自己消化。

- 迪琪《姆明谷的冬天》

托芙與Tuulikki相遇在一次聖誕聚會上,與托芙一樣,Tuulikki也是一位藝術家。在赫爾辛基的時候,她們的工作室離得很近,在露台就可以看到彼此。有時候她們會一起在露台上吃午飯,之後又分開各自去創作。

托芙(左)與Tuulikki

Tuulikki理解托芙的創作與想法,而托芙對此十分感激。托芙曾經在日記里寫道:我愛你,就像被使了魔法一樣地愛你,但愛你也我也感到平靜,不管將發生什麼,我都不害怕了。

結束了條漫的創作,她們搬到了Klovharun。這是一座遠離城市的海島,當地沒有人知道她們是誰,都叫她們「女孩兒「。

by Per Olov Jansson

在家人的幫助下,托芙與Tuulikki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小島上蓋了一座小木屋。平時她們在島上抽煙、划船、游泳、創作,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她們就在屋裡看大海。

托芙(左)與Tuulikki

在Tuulikki的陪伴下,托芙終於開始再次創作姆明的故事。這次她寫了一個在冬天的故事《姆明谷的冬天》,這也是姆明第一次在冬眠的時候醒來。

在故事裡,姆明也多了一個好朋友。Tuulikki的小名叫Tooti,托芙以此為靈感,將這位新朋友取名為迪琪(Too-Ticky)。迪琪是一個喜歡大海的假小子,就像Tuulikki與托芙一樣,她是姆明的知音 ,帶姆明一起去探索冬天的美好。

姆明與迪琪

我喜歡你,

我不想讓你傷心

- 美寶《十一月的姆明谷》

姆明一家的故事結束在1970年,這年夏天,托芙的母親去世了,而對於托芙來說,她的童年也徹底結束了。

《十一月的姆明谷》封面

在姆明的最後一個故事裡,許多人都到了姆明谷準備去見姆明一家,他們都不清楚為什麼要來,但等他們到了姆明谷之後,才發現姆明一家已經離家遠航了。

托芙自己也在等待姆明一家的到來。在書中,她把自己變成了Toft,這是Toft第一次來姆明谷,他從來沒有見過姆明,在他的想像中,姆明是一隻又大又可怕的生物。

Toft

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還會回到姆明谷,慢慢地,大家都離開了。

只有Toft留了下來,等待姆明一家的回歸。

圖片來源:姆明官方網站 moomin.com

點擊探索充滿童心的柚桔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7166a18fde418f26efe239dc5557d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