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戀」,家長要用好三板斧

2019-11-18     三水三心

「早戀」並非「猛於虎」,適度引導解煩憂——遇到孩子「早戀」,家長三招可以解決問題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就開始成天擔憂,孩子「早戀」該怎麼辦呢?作為資深教育人,三水三心有以下幾個看法:

第一,「早戀」不宜驚如虎——「早戀」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我們中國的語境中,「早戀」歷來就是一個貶義詞。比如,詞典的解釋為「男女性發育未成熟就相互戀愛的現象。不利於少年男女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但事實上,「早戀」這一個詞,純屬於生造。就以詞典的解釋為例,「性發育成熟」,單純從生物學的角度,女孩月經初潮,就應該是性發育成熟了。但事實上,從戀愛的角度,比性發育成熟更重要的,是心理成熟——而這一個成熟,是沒有具體的年齡限制的。三水三心一個學生,快30歲了,至今不願意談戀愛——說實話,他的心智水平,真的很小。

而在西方,「早戀」這一個詞是不存在的,他們代之以puppy love,或者teenager love,意指青春期短期戀愛,像小狗一樣,不成熟、稚嫩。(為了方便,後面的行文還是用傳統的「早戀」說法,但都打上引號。)

其實,人隨著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對異性產生好感,本來就是應有之意。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有「早戀」的跡象,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長大了!

所以,作為家長,作為老師,面對孩子可能存在的「早戀」,不宜視作為洪水猛獸。

第二,「早戀」有跡可循——幾個跡象告訴你孩子「早戀」了

雖然早戀是一個偽命題,也不值得視為「早戀猛如虎」,但在目前的人才選拔制度下,整體上來看,「早戀」對於孩子的影響,整體上還是比較負面的。比如,早戀對身體心理的影響,非常之大;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整體上來說也非常負面。以至於人們說「花開太早是個錯」「莫讓情感的航船過早靠岸」等等

特別是近些年來,一些孩子,過早地偷吃禁果,甚至不時爆出有未婚爸爸、未婚媽媽的新聞(見下圖)。

甚至,還不時曝出因為早戀,導致的嚴重刑事案件。比如,曾經轟動全國的鄭州市「5.21」校園兇殺案:17歲的犯罪嫌疑人普某系鄭州鐵路某中學初中學生。經初步查明:普某因暗戀的女同學李某喜歡上別人,決定第二天把本班的女同學李某強姦後殺死,然後自殺。今年四川巴中,也發生了因為「早戀」引發的故意殺人案(見下圖)。

其實,早戀,都是有一定跡象的,關鍵是家長能否觀察到。有專業人士就總結出了8個跡象(見下圖)

個人以為,不用8個,只需要關注三點:那就是特別注重外在形象,情緒出現嚴重波動,成績出現快速下滑。

如果有以上的三點,那麼,你的孩子,多半已經出現了「早戀」的跡象。

第三,「三管齊下」——解決「早戀」並不是那麼困難

前面已經談到,「早戀」影響成績,影響身心健康,那麼,作為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作為家長,我們深刻理解「堵不如疏」的道理,作為資深教育人,三水三心以為,「三管齊下」,解決早戀其實也很容易。

1.拆掉代溝這堵牆——從威嚴的父母到知心的朋友

學生在青春期肯定會出現對異性產生好感的現象,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在不斷地成熟,這是正常的。家長對此要有充分的認識。然後,在此基礎之上,要和孩子敞開心扉,深入交流,告訴孩子,在這個階段,需要將異性之間產生良好的關係,轉變為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友誼。

只有能傾聽孩子的心聲,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徹底解決孩子「早戀」問題。

2.把握界限這個度——告訴孩子不可觸碰的三個部位

有了充分的交流保障之後,家長需要給孩子劃定一個底線。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在《做最好的家長》里,李鎮西就告訴自己的女兒,頸部以下、膝蓋以上是屬於絕對的禁區,不容觸碰。

我想,這個底線思維一旦守住,我們的孩子,就會不收或者少受傷害。

3.打開交往這個圈——用更寬的人際交往轉移視線

青少年的特點是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如果不給他們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他們異常王聲的精力就難以發泄,積攢胸中。而早戀的孩子,往往會進入一個封閉的交往空間——越封閉,越發現對方的好,越容易沉湎其中。

所以,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打開交往的圈子,讓孩子發現,這個世界上,其實還有很多很優秀的人。這樣能夠轉移孩子對戀情的注意力,讓孩子能克服年少時精神上的空虛,減少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給孩子帶來的較大波動和衝動。同時又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將來傲一個有用的人。

總之,面對「早戀」的孩子,作為家長,一定不要以為是「狼來了」,而要正確的對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給孩子劃定底線,然後,帶領孩子多與人交往。我想,這樣一來的話,孩子一定能夠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航向,重新找到理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MmGf24BMH2_cNUgZ4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