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州長跟主播在線互懟:媽媽最愛的是我,二胎到60歲還在爭寵

2020-03-20   亦君說書

最近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跟美國CNN新聞直播室的主持人克里斯·科莫在直播的時候小小翻了個車,讓群眾吃了一嘴瓜

一開始畫風還是很正常的,紐約州長在談自己對宵禁的看法。起初我都沒注意到這倆是如假包換的親兄弟,畢竟長得也不是太像。結果這倆說著說著畫風就變了。

主播:無論工作多麼重要,都要記得給媽媽打電話喲。

州長:我本來就會給媽打電話。這節目錄製前我還打了電話的,媽說我是她最愛的兒子,她說你是第二愛的兒子。

主播:我倆都知道,在媽心裡我們都不是最愛的兒子。真不敢相信你居然當著全國的面撒謊,你毀了採訪的公信力。

州長:矮油,媽媽第二喜歡的兒子不肯接受現實呢!

相信你倆的媽看了這期節目也會想給你倆一人一個頭栗。難以置信,這倆兒子一個62歲一個49歲,一個當到州長,一個是CNN的主播,倆公眾人物,長得都一本正經,結果吵起來跟兩個小男孩爭寵沒兩樣。

問題來了,孩子幼年時父母不經意的偏心威力有沒有那麼大,可以讓人在半個多世紀以後還耿耿於懷,在公眾面前吵個不休。

拋開政客作秀的因素,答案是真的會。

我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二胎對一胎心理上有什麼影響嗎」?好多早已成年,有了孩子的人,還對小時候父母的偏愛始終不能介懷。

有個比弟弟大9歲的姐姐說,小時候家裡開店,媽媽去進貨的時候她就得在家看店看弟弟。高中同學叫她出去玩,她媽都讓她把弟弟帶著,說弟弟一個人在家會無聊。她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去哪都得帶著個小男孩,後來索性不去聚會了。

姐姐升初中,交一萬可以去市裡最好的初中讀書,結果父母說家裡沒錢。弟弟升初中,家裡交了2萬去私立中學。雖然她懂事,沒說什麼,但難免會想,如果家裡不寬裕,當初為什麼要交罰款生了弟弟呢?

而最讓她厭煩的一點是:弟弟無論要她幫忙做什麼,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比我大啊」!哪怕他已經比姐姐還高,比姐姐還重了。

這些東西累積到一起,這個姑娘說:因為從小帶多了弟弟,以後真的不想要小孩,或者只要一個女兒。

現在二胎漸漸多了起來。我的一個30來人的小群,裡面竟然有3個懷孕中的准二胎媽媽。3個都是意外,但都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果然是宅家久了,缺乏運動項目,太無聊了嗎?目測這一屆新生兒將來會是競爭比較激烈的一屆。

我沒有要二胎的計劃,但還是想跟這些朋友聊聊。

首先,祝賀你們又要當媽媽了!願你們健康平安,一切順利。

其次,雖然我本人是獨生子女,也只生了一個娃,但作為對心理學略有研究的人,還是想跟大家聊聊該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重男輕女之類的極端情況就不討論了,這裡主要討論一下普通二胎家庭,父母主觀上並沒有明顯傾向,或者「自認為」沒有傾向的。

據統計80%以上的父母都對子女有所偏好。當然他們可能不會承認這一點。就像紐約州長的媽一樣,她們對每個小孩都說:「你就是媽最愛的崽」。但其實孩子心裡都清楚,誰才那個最受媽媽寵愛的「小甜心」。

不要陷入公平的陷阱

有的媽媽會覺得委屈:明明對兩個孩子都一樣。為什麼孩子們反而爭得更凶了?

我有個朋友曾說:自從生了倆孩子,我平時買衣服、食物都一模一樣買兩份,生怕孩子說我偏心。兩個孩子吵架,我都會問清緣由,給他們做裁判。結果孩子們還總說我偏心,二胎媽太難了……

媽媽最頭疼的一點就是再怎麼公平都落不到好,反而會讓自己淪為大寶二寶爭奪的戰場。

道理很簡單,當你一味強調公平的同時,也讓孩子過度注重資源分配。公平的陷阱就在於你無法做到真正公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們需要的資源實際上是不同的。大的孩子可能要花更多的錢買書,小的孩子想要更多的玩具。有的孩子愛吃肉,有的孩子偏好水果。強行公平只會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跟浪費。

就像這幅圖,很多媽媽的公平是左邊的公平,而實際上孩子要的是右邊的公平。

建議媽媽們不要一味強調公平,換成給每個孩子一點特殊待遇。比如老大愛吃牛排,就在切牛排的時候給老大多一些。但是不要忘記分老二愛吃的橘子時多給他幾瓣。

父母最好能跟每個孩子擁有一點愛的小秘密,比如每次去接老大補習的時候,單獨給他帶一個愛吃的點心。每次跟老二逛街時,給他買個棒棒糖之類的。這樣兩個孩子都覺得父母可能有一點點偏心自己,就會對對方寬容地多。

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也一樣不是講公平的地方。父母要學會淡化公平的概念,讓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是特別的。

不要對孩子投射自己的童年情感

二胎父母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喜歡對孩子做投射。啥意思呢?

父母自己是老大或者獨生子女,就會對老大更好一點。總覺得老大被弟弟妹妹分了寵,很可憐。想補償老大。

反之父母自己排行靠後,就會對小的孩子更偏疼。總覺得小的那個更惹人憐,穿的用的都是哥哥姐姐不要的。

其實你們疼的不是眼前這個孩子,而是小時候受了委屈的自己。你的孩子和你小時候根本不一樣。也許你自己是重男輕女家庭的姐姐,便總不自覺偏向家裡的大女兒,長此以往老大會變得更驕縱。

對孩子進行投射是做父母很容易犯的毛病,意識到了就會改善。比方說我就觀察到有個朋友特別愛給她女兒買草莓冰激凌。但那個小孩很少能把冰激凌吃完。有一次聊天,她主動說起,她小時候,要好的朋友零花錢比較多,經常買草莓蛋筒,她很羨慕,但因為家裡條件一般,從來沒有問父母要過。我說:所以你總是愛給娃買草莓冰激凌嗎?她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想補償的是小時候的自己。

老大上學了,老二剛出生怎麼辦?

雖然二胎政策幾年前就出來了,但很多媽媽出於各種顧慮一直在猶豫。這次被動宅家久了,「搞出人命」了才發現老大老二差了有6、7、8、9歲。之前老大都是當獨生子女養大的,這下突然蹦出個老二,有的媽媽擔心老大接受不了。

對於這種情況,我建議把老大當做家庭正式成員那樣開誠布公地談談。千萬不要藏著掖著,或者忽悠孩子說爸媽是為了給你一個伴才生弟弟妹妹的。現在的小孩遠比我們想像地精明,而且你給他預期設立地過高,老二出生後,不可避免地會損害到老大的利益,(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可能是陪伴更少了,關心少了),這個謊言很容易會被拆穿。

建議跟老大談的時候坦誠一點,主基調是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你比弟弟妹妹多獨占了爸爸媽媽這麼多年。

但是弟弟妹妹出生後,爸爸媽媽肯定會更忙,也許會忽略你,我們不是故意的。希望你能體諒。如果你能幫爸爸媽媽一點忙,我們會很感激的。你不幫,我們也不會怪你。如果你有任何不開心跟委屈,都可以跟爸爸媽媽說。你永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

老二出生後,父母對老大每一次的幫忙,都不要視為理所當然,而要真誠地對他表示感謝,表示因為有了他幫忙,自己覺得壓力小多了,這樣他才會更有動力參與照顧弟弟妹妹,這點很重要。

另外,我發現和諧的二胎關係,父母多少都對老大更好一些。老二還在吃奶,啥也不懂,老大卻能切身體會到父母給自己的時間變少了,自己不再是家庭的中心。

任何動物的幼崽都腦袋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很可愛,且會用尖銳的叫聲、哭聲去吸引母親。所以動物生二胎前大都會把老大趕出去。只有人類不一樣,幼崽成年期太長,不得不同時照顧不同年齡的娃。但喜歡幼小的寶寶是生物本能,父母很難不偏愛小的那個。

加上老二出生的時候,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哥哥姐姐,人際關係相對複雜,他們天生更會察言觀色,討好父母。用吾友陳老師的話來說,老大只會氣人,老二看一眼就回血了。

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多給老大關愛,只有這樣,老大才不會覺得弟弟妹妹搶走了自己的父母,進而產生為人兄姐的自豪感,並對弟弟妹妹更好。

二胎家庭要兄友弟恭,請從對老大好一點的開始。

祝二胎家庭都能擺得平家裡的兩隻小神獸。

我是亦君,80後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認知心理學,多平台作者。謝謝你的關注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