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巨頭「成績單」曝光,流量焦慮,解法何在?

2023-04-01     火鍋餐見

原標題:火鍋巨頭「成績單」曝光,流量焦慮,解法何在?

本期看點

1、海底撈、呷哺財報分析解讀

2、流量焦慮,火鍋餐飲人的3點解法

從兩大巨頭財報數據看真相

3月30日,海底撈發布2022年業績公告!

關於總營收,2022年其實現營收約347.41億元,凈利潤約13.73億元。對比2021年41.61億元的虧損,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主要是因為「啄木鳥計劃」的實施,使餐廳營運效率提高。

海底撈 圖源網絡

關於門店數,2021年9月海底撈門店數達到歷史最高1562家,2021年11月,海底撈決定「斷臂求生」,宣布執行「啄木鳥計劃」。

2022年開啟「硬骨頭計劃」,重啟部分關停門店,加上新開24家門店,總門店數為1349家

關於翻台率,根據國信證券測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跌破該數值,可以認為該店處於虧損狀態。自2019~2022年,其翻台率逐年下降,並逐漸維穩,分別為4.8、3.5、3.0、3.0,沒有跌破盈虧平衡線。

關於客單價,不少顧客會反饋海底撈「貴」了,但從數據來看,其從2020年的110.1元,2021年下降到102.3元,2022年略有回升至104.9元。

早於海底撈,3月28日晚,另一火鍋巨頭上市呷哺集團也發布了2022全年財報。

2022年,其實現營收47.25億元,比較2021年同期的61.47億元,同比減少23.1%;本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虧損3.53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約為2.9億元,同比擴大20.41%。

財報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下,餐廳經營時間受限,旗下呷哺呷哺餐廳2022年合計無法營業天數約17.82萬天,湊湊無法營業天數約8574天。

雖然尚未扭虧為盈,但去年下半年和上半年相比,其虧損已經大幅度收窄,從2.80億降至0.73億。

關於門店數,2022年,呷哺集團旗下營業餐廳總數為1026間,其中包括801間呷哺呷哺餐廳,224間湊湊餐廳。

其中,2021~2022年,呷哺呷哺餐廳翻台率分別為2.3、2.0,客單價從62.5元增加至63.9元;湊湊翻台率從2.5降至1.9,客單價從140.6元升至150.9元。

流量焦慮,解法何在?

巨頭們的財報背後,更深層次的暴露了火鍋餐飲的三個痛點。

1、高速擴張的兩面性,警示門店承載力

做為實體行業,就迴避不開一個個門店的運營、組織力的沉澱與強化、管理系統的搭建與成熟……再加上疫情帶來的影響,眾多內在因素可能追不上開店的節奏,很多問題就會自然浮現。

2022年海底撈在下半年啟動「硬骨頭計劃」,重開了過往關停的部分餐廳,全年共計新開24家海底撈餐廳,同時有48家曾關停的餐廳恢復營業。

相比2020年頂著施虐的疫情猛擴544家,2021年上半年再度新增299家,這個數字顯得理智了許多。放眼餐飲界,瘋狂開店的的更有甚者,就是最近被推到風口浪尖的半天妖。

在口罩的3年,半天妖的新增門店接近1000家,而2023年,半天妖更是計劃著繼續狂飆,但是這一切,隨著3.15後廚視頻的曝光,都成為了幻影。而半天妖也公開發聲,是由於擴張迅速所引發的管理不善等問題。

隨著整個行業提振復甦速度的加快,許多從前受疫情影響「關店」「停業」的餐企重新將擴張提上了日程。

2023年,呷哺集團計劃新開門店超230家,包含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

星巴克計劃至2025年,將以平均每9小時開出一家新門店的速度,新增開3000家門店至9000家,覆蓋中國300個城市……

火鍋餐見認為,如果組織架構的優化未能跟上門店擴張速度,就會導致人才梯隊建設滯後,快速布點之下,也需要考慮門店承載力的問題

開店看似簡單,其實從產品的設計、標準化的制定、選店、管理、QSC的檢查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2、超微利時代,單店模型打磨是重中之重

在財報上,我們看到海底撈雖然實現扭虧為贏,但其營收還在下降。2022年全年收入347.41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411億元減少15.5%;集團收入全年為31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0.6% 。

還有呷哺、九毛九,其營收利潤,旗下餐廳翻台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正如火鍋餐見編著的2023中國火鍋經營發展報告所說,在行業內卷以及各項成本上漲的情況下,火鍋進入「超微利」時代,盈利難已成為普遍焦慮。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大牌如呷哺呷哺重拾高性價比初心,九毛九的太二酸菜魚從「超過4人就餐不接待」到如今改造店鋪,上線「6人桌「,可見因時而動,單店模型的打造、調整仍是重點

單店盈利其中最重要一個環節就是「提煉」,對選址、產品組合、營銷、供應鏈、定價等方面指標,不斷升級放大形成一套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單店盈利模型

比如選址,火鍋餐見發現,許多重慶火鍋比如朱光玉、趙美麗、瓜西西,他們已由「一流商圈的一流位置」變為「一流商圈的三流位置」,然後用營銷去補足這部分的流量差距。

比如產品,海底撈採用全國、區域雙體系上新策略,並提倡「用戶共創」,後者從本質來說,仍是以用戶為導向,讓用戶幫你優化產品、體系。

就像市場中出現的牙籤蟹柳,是一位顧客自創的吃法,反而讓許多門店出品參考了這一形式。還有本次在武漢考察時,潮牛壹號胡總也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聚焦鮮牛肉,是因為顧客評價中經常提及這一維度。

在面積上,許多老闆也在尋找最優的單店面積,浙江一位老闆反饋,他們去年嘗試了220平的店面,今年還要嘗試100多平的店面,檢驗哪種效率最高,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面積段。

總而言之,不管市場風雲變幻,單店盈利將一直是火鍋餐飲的基因,定期分析調整,才能活得更好更持久。

3、流量危機下,新流量是新餐飲的標配

最近,餐見君朋友圈有位天津的火鍋老闆發道:公司首場戶外直播,銷售額4.8萬。

同時,不管是牛棚,還是管道、廢墟,餐飲的場景創新,真是「一茬一茬」快速輪換。

這背後,是眼見的流量焦慮,以及顧客忠誠度的極度缺失。「變」是常態,年輕人的世界裡,沒有耐心聽你講「初心」和「產品主義」

當一個品牌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階段時,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對企業發展的促進效應就會逐漸減弱。而當下火鍋品牌普遍面臨的困局就是:流量焦慮。

回顧海底撈、呷哺近期的做法,似乎也是在緩解流量焦慮——

近日,海底撈以3月周年慶生日月為契機,從3月1號起開展為期1個月的寵粉活動,海底撈在抖音平台開啟320生日嘉年華官方直播,活動期間官方直播間曝光1.4億。

2022年卡達世界盃恰逢火鍋旺季,他們適時推出球賽夜宵新品,打造主題店和等位區「mini看球吧」,還在世界盃時段推出「夜宵卡」,將顧客帶入「世界盃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呷哺旗下新品牌趁燒,去年9月在上海開出首店,主打中高端消費人群,是"燒肉+酒茶+歡樂"的新業態,人均在202元......

「流量」對於大部分餐飲來說,變得格外稀缺。新流量是新餐飲的標配。從門店攔截顧客,到創造IP吸引粉絲攔截顧客,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新流量,即:通過大數據匹配用戶和需求

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對於餐飲或者其他新消費而言,這是幾個時代的跨越。

無法理解新流量,就無法在新時代生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f1fdcbc1bcf999fcd2e85a4e6b060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