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問題是老生常談的了,但無論強調了多少次,每一年的意外事故仍然頻發。特別是現在正值暑假,家長不一定能時刻陪伴孩子,一旦父母看管不到位,留孩子獨自在家,分分鐘就會釀成悲劇。
就在上個月,重慶一幼童獨自在家,翻出陽台,懸掛在六樓高的高空外,最終體力不支而墜落。
所幸的是,孩子最終被鄰居們用棉被接住了,沒有生命危險。小小的身體懸掛在高空中,真是令人提心弔膽。
據悉,當時孩子的外婆出去買菜,留孩子一人在家。這樣的粗心實在令人憤懣又無奈。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避免墜樓事故,加強對孩子的安全防範。
儘量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範圍
不要認為外出車多人多,危險係數才是最高的,從而忽視了居家安全防範。其實孩子待在家裡,也處處隱藏著危險。
不管去哪兒,能帶娃就帶娃,千萬不要留孩子獨自在家。也許很多家長照看孩子的時候都抱有過這樣的僥倖。「我就出去一下下,很快就回來。」「就幾分鐘,孩子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但往往事故就發生在大人疏忽的一瞬間。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待著,如果實在迫不得已,可以拜託親戚朋友或者鄰居暫時照看。
即便不說留孩子獨自在家這麼「心大」的事,就是家長在身邊,也會有看管不到位的情況。就在你去上個廁所或者洗個菜的功夫,孩子就能在家長忽視的時候發生意外。
因此,儘量不要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範圍。和孩子一起的時候,也不要長時間低頭玩手機,而不管不顧孩子在幹什麼。如果手頭上確實有事情在忙,可以一邊處理,一邊時不時和孩子說話,確保孩子所在的位置是離自己不遠的。
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危險事故多發,除了是家長的看管不當的原因,也是孩子的安全意識薄弱。孩子意識不到做哪些事情是危險的,也不知道危險會對自己構成多嚴重的傷害。
當他們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會直接翻窗爬欄杆。他們純粹抱著去看一看的執念,但對「翻窗後會掉下去」這一點是沒有判斷能力的。
家長必須清楚告訴孩子哪些事是不該做的,不要理所當然地以為小孩能懂大人 的「常識」。
我想起了一個朋友分享過,她小時候剛學騎車的時候,下坡時完全不按剎車直直地就衝下去,在大馬路上各種穿梭。後來和爸媽聊天,才知道有剎車這麼個「功能」,想想真是命大。聽著有點可笑吧~但事實就是,當沒有人告訴孩子一些常識,孩子自己是沒辦法「悟出來」的。
以下這些話,常和孩子說說,潛移默化地加深孩子的安全意識。
「不要亂跑,待會媽媽就找不到你了。」
「不要翻窗戶、爬欄杆,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很嚇人的。」
「不要踩著家裡的凳子柜子爬,摔下來會很痛的哦。」
防護措施需到位
上面說的是從意識上加強安全防範,屬於「軟體」的措施。這裡來說說「硬體」的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一組數據,增加窗戶的保護措施,能使兒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到90%。那麼家長具體可以怎麼做呢?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防護工具,來檢查下家裡都配置好了麼~
1
不鏽鋼、鐵質防盜網
這類防盜網安全係數高,防盜性能好。缺點是鋼管很難剪斷,發生緊急情況時,不便於逃生。
需要注意的是,間隙過大的防盜網,對於體型較小的兒童來說,輕鬆就能把身子穿過去。建議家長們安裝網狀或間隙比較小的防盜網,防止兒童卡在護欄縫隙的事故發生。
2
隱形防盜網
「隱形」的意思是,在距離15米外看,幾乎看不到防盜網的存在,因此對建築的美觀度影響不大。
隱形防盜相對間隙更細,標準的間距是5厘米。常見的用不鏽鋼絲或鋁合金絲的材質製成,每根鋼絲可以承載85-120KG以上的重力。
建議家長定期檢查隱形防盜網是否鬆動,如果老化嚴重需要及時更換,以免孩子徒手就能把鋼絲掰開。
3
防護欄
可以安裝在樓梯口、玄關、房間門口等,開合方便,方便隨時進出。但一般防護欄高度不夠,幼童可以踩著牆壁攀爬,或者藉助其他孩子托舉而翻過去。
4
窗鎖
月牙鎖:裝在兩扇窗之間,當窗戶關上時,通過活動扳手來把兩扇窗鎖上。
限位鎖:限制開窗的幅度,不影響開窗通風。常見的一種是鋼絲鎖,安裝在兩扇窗葉上。另一種是方形的限位鎖,安裝在窗戶軌道上,可以把推來的窗葉卡在某個位置,自由調節開窗的距離。
5
防盜鏈
房門不要總是虛掩著,要是門沒關好,孩子輕輕鬆鬆就可以推門跑出去了。把門關好的同時最好裝上防盜鏈。
防盜鏈安裝在門的內側,當掛上防盜鏈時,門最大只能打開到5~8厘米左右。
除了配置好這些防護工具,家長也要把日常的一些習慣改正,杜絕安全隱患。
切忌在窗戶旁擺放雜物
小孩子活潑好動,長時間待在家裡就會按捺不住,喜歡往見光的地方跑。窗戶正正是他們探索的好地方。家長要注意不要在窗戶邊擺放凳子、柜子等可以供孩子攀爬的家具,以免他們順著爬上窗戶。
別在窗邊停留過久
家長哄抱孩子時很喜歡站在窗邊,為的是讓孩子的視線「換換新鮮」,安撫情緒。要注意孩子很可能突然失控,掙脫家長的懷抱摔出窗外。
鎖上陽台門鎖
很多人為了家居的通風,會長時間大開著陽台門。當家長在午睡時、做飯時,切記要把門鎖扣上。
危難的發生總是始料未及。我們為人父母的,只能在每一個細節上用心,把「危險的可能性」降低一點是一點。
說完這麼多,馬上去檢查一下家裡,有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到位吧,趕緊讓安全措施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