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邕寧區:感恩教育讓脫貧攻堅持續有力量

2020-02-29     當代廣西

貧困戶在感恩教育座談會上發言。通訊員 覃捷 攝

「每一個貧困戶就好比一輛正在上陡坡的手扶拖拉機。沒油了、輪子沒氣了、發動機壞了,政府幫你們加油、維修、打氣,還有幫扶幹部在後面使勁地推。但最終要攻上這個陡坡,度過難關,還是需要拖拉機自己能發動起來。」這是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黨委書記陸文威在每一個村開展「扶貧感恩教育」時都會講的一段話,在台下聆聽的貧困戶和村民代表頻頻點頭。據統計,近年來,那樓鎮深入各村開展「感恩教育」 30餘場次,參加人員3000餘人次。當地貧困戶的思想觀念不斷轉變,感恩意識不斷增強,激發了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

最精準的示範 書記講給書記聽

為引導貧困戶摒棄「等靠要」及非貧困戶摒棄「眼紅病」,鼓勵貧困戶提高自身發展能力,找准出路,爭取早日脫貧,那樓鎮先後召開班子成員、全體鎮幹部、村幹部、扶貧隊員幹部會議,決定每個鄉領導蹲點一個村,利用鄉村大課堂,面對全體村民、貧困戶開展精神扶貧,即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動,增強貧困戶自強、自立、感恩意識。

陸文威率先垂範,結合開展貧困戶集中遍訪活動,向遍訪的1250戶貧困戶開展感恩教育,不僅僅面向農戶,更是要求所有村的村黨支部書記、貧困村的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到場聆聽。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傳國家惠農助農政策,鼓勵貧困戶克服困難,激發貧困戶內生髮展動力,通過自身努力奔小康,過上幸福生活。同時讓他們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深切幫扶,感恩黨在扶貧路上一個不落,讓他們在思想上走出「深山」,消除極少數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學會感恩,抓住機遇,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創收致富。目前,那樓鎮組織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已覆蓋所有行政村(社區)。

最樸實的語言 群眾講給群眾聽

在那樓鎮那盆村的「感恩教育」宣講活動中,因為前來聽講的村民人數太多,原先預計在村委會議室召開的宣講會改在村委會樓前的小廣場舉行。脫貧戶楊澤登在聽完陸文威的宣講後自告奮勇拿起來話筒,分享他生活的美好變化。他說:「之前我家裡真的很窮,前幾年好不容易取上了老婆,生下了兩個兒子,小兒子才剛滿兩歲,前妻因為嫌我太窮就走了,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這時,在座的幾位年紀稍大的婦女,眼眶已經濕潤。「精準扶貧來了,黨和政府不僅幫助我發展產業,幫扶幹部介紹我到鎮上的龍頭企業去打工,教育資助解決了我小孩上幼兒園的問題。通過產業幫扶資金髮展魚養殖,種植甘蔗、水稻、板栗南瓜,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收益,每月打工有2000多元收入。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又娶上老婆啦!」此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貧困戶用他們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語言,講述著自己的故事。

「漏雨的房子住了大半輩子,感謝我的幫扶幹部,為了危房改造的事情幫我跑了不知道多少趟,讓我現在住上了新房子。」「我要感謝政府,有了教育幫扶資金,解決了我小孩上學問題,現在也畢業找到工作了。」道路通了、住房好了、產業多了、輟學少了,群眾感受到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吃水不忘挖井人。憶往昔比今朝,一句句樸實的「感謝」發自肺腑,溢於言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有力的帶動 群眾帶著群眾干

同樣在那盆村,脫貧戶周其包演繹著一個不僅自己脫貧致富,更要帶動鄉親脫貧致富的精彩故事。周其包的兩個兒子都在上大學,僅靠種地供他們上學讓周其包的負擔十分沉重。2016年初,政策的幫扶給了他希望。扶貧教育資助解決了兩個孩子上大學的問題,讓他放下心來發展產業。2016年,他第一次領到了5000元的產業幫扶資金,他全部用於購買西瓜種苗、地膜、化肥等農資,種上了10畝西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當年就有近5萬元收入。因為種西瓜,第二年他就建起了新房。不僅如此,附近的村民都看到他種西瓜賺了錢,在他的帶動下紛紛加入西瓜種植大軍。目前,周其包帶動了12戶農戶一起種植,其中有一半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兩年,這12戶都陸續新建、加建了房子,大家都親切地將這些房子稱為「西瓜樓」。

那樓鎮黨委宣傳委員李煥鱗說:「周其包對於政府的幫扶非常珍惜,他沒有「等靠要」,而是用自己努力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他還不忘反哺鄉親,帶領了一批村民一起走上了產業致富的道路。」2019年,周其包的家裡又傳來了好消息,他的大兒子大學畢業在深圳的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每月的工資有1萬多元,他們家也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貧困戶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感恩,更學會了珍惜。黨委、政府宣傳黨的扶貧政策,鼓勵貧困戶克服困難,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潤物細無聲,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消除了,「想脫貧」的幹勁更足了,「會脫貧」的能力增強了,「爭脫貧」的氛圍更濃了,那樓鎮貧困發生率從 2016 年初的 14.9%降至 2019 年底的 0.15%。(通訊員 覃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rwoknABjYh_GJGVCP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