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後勁不足,歐洲原地踏步,2024年中國逆襲:戰機出口世界第二

2024-10-25     利刃號

短短24年時間,中國在戰鬥機方面就實現了3連跳,從一個只能進口先進戰鬥機的國家,一躍成為戰機出口大國,2024年,中國的戰機出口訂單數量更是僅次於美國,變成了世界第二。

2024年截至目前,戰鬥機出口市場的形勢已經非常明朗:美國一家獨大,地位無法被撼動;吃老本的俄羅斯則後勁不足,昔日的熱門產品已經賣不動了;歐洲則原地踏步,只能繼續依靠「颱風、陣風、鷹獅」這三款戰機來搶一些訂單;印度則乾打雷不下雨,天天嚷嚷著要往外賣「光輝」戰鬥機,結果出口成績依然是「鴨蛋」;而中國則穩步提升,憑藉著豐富的產品線,成為了2024年的戰鬥機出口亞軍。

先看美國這邊的成績,憑藉著紮實的盟友關係網以及過去數十年的積累,美製武器就跟美元一樣,在國際上非常搶手,許多早已建立起美製武器維護保養體系的國家,大多傾向於繼續採購美製武器,這也讓美國戰鬥機在出口的時候比較輕鬆。

目前美國的「拳頭產品」就是F-35隱身戰鬥機了,目前全球已經擁有19個用戶,今年除去繼續向項目參與國交付F-35,希臘也於7月份宣布以37億美元的價格採購20架F-35A戰鬥機。

而在今年8月份,以色列也宣布花費180億美元,從美國那裡訂購50架最新款的F-15IA戰機、25套現代化升級套件。F-15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出口,經歷過大大小小數百次實戰,擊落過104架敵機,自身卻從未被敵機擊落,讓這款戰鬥機在國際上的口碑相當高。而美國在近幾年研發出F-15EX戰鬥機,堪稱是F-15的終極魔改型號,氣動外形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內部的航電系統、發動機以及機體結構進行了全面升級,擁有不亞於五代機的電子設備,發動機推力進一步提升,載彈量達到了13噸,單論火力的話,甚至要超過殲-16與蘇-35。

憑藉著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與超音速性能,以色列哪怕擁有了F-35這種第五代戰鬥機,依然決定繼續採購基於F-15EX上改進而來的F-15IA,畢竟以色列周邊國家的空軍都不強,用F-15IA足以橫掃了。

而F-16在今年也有斬獲,除了向烏克蘭「援助」了一批二手的F-16戰鬥機,阿根廷在新總統米萊上任後,也決定採購24架二手的F-16戰鬥機。F-16可以算是最成功的一款噴氣式戰鬥機了,累積生產數量超過4000架,全球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都裝備了F-16,巨大的保有量以及亮眼的實戰表現,讓許多國家傾向於繼續採購二手的F-16戰鬥機,價格便宜又擁有不俗的性能,同時還能拉近與美國的關係。

僅從目前正式官宣的結果來看,美國在2024年就簽訂了近100架戰機出口訂單,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但是,隨著其他國家戰機性能的不斷提高,美國在第四代戰鬥機市場上已經開始有下滑趨勢,泰國空軍的訂單被瑞典的「鷹獅」戰鬥機搶走;F/A-18競爭印度海軍艦載機的訂單,也敗於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之手;而在競爭埃及空軍訂單的過程中,F-16則敗於中國的殲-10C。

目前美國最大的優勢是F-35戰鬥機,在中國的殲-35正式推向國際軍火市場前,F-35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僅憑F-35,美國在未來10年內就根本不愁戰鬥機銷量。

相比於美國的遙遙領先,原本能夠在戰鬥機出口市場上跟美國分庭抗禮的俄羅斯,如今卻顯得後繼乏力了。蘇聯解體後,憑藉著蘇-27「側衛」這塊金字招牌,俄羅斯在重型戰機出口市場上一度壓制了美國,僅印度就從俄羅斯那裡買了200多架改進型的蘇-30MKI,中國則先後購買了總數超過200架的各型蘇-27戰機,包括基本型的蘇-27、改進型的蘇-30、深度改進的蘇-35,並仿製出數百架殲-11、殲-15與殲-16。越南、印尼、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等10多個國家也進口了蘇-30戰機,讓蘇霍伊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蘇-27畢竟只是一款上世紀80年代服役的戰鬥機,無論俄羅斯怎麼改進蘇-27,都無法彌補原始設計方面的缺陷,再加上俄羅斯在航電、光學設備、復合材料方面落後於西方,這就導致進入21世紀後,改進型的蘇-27各方面性能開始落後於西方的四代半戰鬥機,蘇-30的銷量逐年下滑,被俄羅斯寄予厚望的蘇-35更是鮮有人問津。

更大的打擊則來自於中印,中國選擇自行改進蘇-27,研發出了號稱「最強側衛」的殲-16,對俄羅斯的各種改進型蘇-27完全失去了興趣。而印度則加強了與西方的軍事合作,逐漸青睞起法國的陣風戰鬥機,近幾年印度空軍與海軍的新型戰機競標,俄羅斯戰機全部敗北,訂單被法國的陣風戰鬥機收入囊中。

而俄烏衝突的爆發,包括蘇-35在內的多架俄羅斯戰鬥機被擊落,進一步拉低了俄羅斯戰鬥機的口碑,這導致俄羅斯接連失去了多筆戰鬥機出口訂單,亞塞拜然原本曾經考察過俄羅斯的米格-35戰鬥機,最後卻選擇了中國的「梟龍」戰鬥機,而埃及和印尼也在美國的壓力下,放棄了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2024年至今,俄羅斯竟然連一架戰鬥機都沒賣出去,原本被俄羅斯寄予厚望的蘇-57戰鬥機,也沒有延續側衛戰鬥機的輝煌。

俄羅斯原本就開始在技術方面掉隊,俄烏衝突的消耗,又會導致俄羅斯科研經費進一步降低,未來俄羅斯在戰鬥機領域跌入二流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再也無法重現20年前的輝煌。

至於無法擰成一股繩的歐洲,如今只能各自為戰,將精力全部放在了多用途中型戰鬥機領域。法國的陣風戰鬥機,這幾年從美俄手中搶走了不少訂單,憑藉著「全能戰機」的招牌,陣風雖然賣得貴,但是買家依然絡繹不絕,塞爾維亞在今年已經宣布,準備以30億美元的價格採購12架陣風戰鬥機。

而瑞典的JAS-39「鷹獅」戰鬥機,在經過改進之後,加大了機體、換裝了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直逼殲-10C,也已經變成了中型戰鬥機,此前已經擊敗美國的F/A-18「超級大黃蜂」,獲得了巴西空軍的訂單。而在今年,泰國皇家空軍也宣布放棄美國的F-16V,採購12架最新款的JAS-39E/F「超級鷹獅」戰鬥機。

至於英德意等國聯合研發的颱風戰鬥機,近幾年銷量卻遠不如同門師兄「陣風」戰鬥機,2024年,只有德國宣布繼續訂購20架颱風戰鬥機,真正的出口訂單一架也沒有。如今英德等國正在將重心轉向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颱風戰鬥機逐漸變成了「舅不疼娘不愛」的存在。

在中美俄都研發出第五代戰鬥機的情況下,歐洲的「陣風」、「颱風」與「鷹獅」戰鬥機在性能上已經不占優勢,留給歐洲戰鬥機的出口空間會越來越小,更何況歐洲「三雄」同樣要面臨中美的改進型四代半戰機的激烈競爭,殲-10C、F-16V與F-15EX,面對歐洲「三雄」都有各自的優勢,比如F-16在國際上保有量很大、F-15EX起飛重量與速度更高、殲-10C的航電系統更先進,歐洲繼續原地踏步的話,很可能步俄羅斯的後塵。

相比之下,中國反而成為了最有希望挑戰美國在戰鬥機市場一家獨大地位的國家。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先進戰鬥機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裝備倒卡倫天線雷達的蘇-30MKK戰鬥機,在中國都是寶貝一般的存在。2012年,中國已經開始裝備大量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殲-11B與殲-10A取代俄制戰鬥機,成為了中國空軍的主力,但是看著當時美俄的各種四代半戰鬥機,只有第四代戰鬥機的中國依然稍遜一籌。結果到了2024年,中國不僅能出口四代半戰鬥機了,甚至連第五代戰鬥機殲-35都準備出口了。

2024年,亞塞拜然訂購了12架JF-17「梟龍」戰鬥機,目前已經開始交付亞塞拜然空軍。而埃及方面也已經「官宣」,決定採購40架殲-10C戰鬥機,甚至還對殲-35抱有極大興趣。與歐洲不同,中國的戰鬥機產品線極為豐富,對於囊中羞澀的國家,中國有便宜又好用的JF-17「梟龍」戰鬥機可供選擇,別看「梟龍」戰鬥機便宜,但是卻搭載了四代半戰鬥機才有的先進航電系統,性價比直接拉滿。

如果有些國家連「梟龍」都買不起也不要緊,中國還有更便宜的FTC-2000多用途戰鬥機,這種「殲-7魔改」型飛機,皮實耐用容易上手,非常適合非洲客戶。

至於中高端機型,中國則有殲-10戰鬥機可供出口,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中國能夠提供各種配置的殲-10,甚至包括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的殲-10C。並且還有重視實戰體驗的巴基斯坦空軍親自打廣告,殲-10正逐漸展露出「爆款」的潛質。

此外,中國還準備推出殲-35這款第五代戰鬥機。雖然外觀與美國的F-35比較相似,但是相較於過於重視多用途性能的F-35,殲-35擁有更好的空戰性能,機動性與速度更快,隱身方面也占有優勢,再加上不遜於F-35的航電系統,對於許多急於加強制空能力的國家來說,殲-35是比F-35更好的選擇。

而2024年也有望成為一個轉折點,中國不僅完全擺脫了對進口戰鬥機的依賴,還逐漸在戰鬥機出口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俄羅斯後繼乏力、歐洲原地踏步的時候,中國憑藉著國力優勢,正在打造成一個完整的空中力量體系,從戰鬥機、電子戰機、運輸機、加油機到預警機,中國都有現成的產品可供客戶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圍繞中國武器建立作戰體系,中國戰鬥機的出口量也將與中國的國力匹配,位居世界第二,並向世界第一衝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c0ae8cce90fb04ed9f6a189c5638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