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零開業 一季度全國新開商業項目創新低

2020-04-15   聯商網

受疫情影響,實體商業遭受艱難挑戰。已開業的購物中心短期內客流和業績無法迅速恢復;在建的項目被迫停工,甚至無法按期完工。

當城市都按下「暫停鍵」的時候,待入市商業體的開業時間節點也都被迫順延。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截止2020年3月31日,今年全國一季度共有26個商業項目開業(不含專業市場、酒店及寫字樓,商業建築面積≥2萬方),新增商業體量超182.44萬方,平均商業體量約7.02萬方。

其他如體量較小的汕頭充耀號,粵海地產首個社區商業項目粵海·拾桂府「得鄰」商場,以及體量約1.8萬平方米等項目不在此次統計範圍內。

趨勢分析

1.近五年開業量對比

《聯商網》統計了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一季度開業的商業項目情況上看,整體維持震動趨勢,2018和2019年同期開業最多達82個,緊接著2019年開始下滑至75個,而在2020年更是創了歷史新低。

具體來看,2017年為五年內漲幅最大,達34%,且除未有變化的2018年外,2017年是僅存的上漲期。其餘年份同比都是下跌,其中2016年同比下跌27%,2019年同比下跌8%,2020年同比下跌65%。

可以看到,近五年來,雖然2017年同比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整體是下跌的趨勢,表明隨著全國商業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市場雖然每年都保持了一定量的供應,但開發已相對謹慎。

而且今年一季度65%的跌幅,也是近年來最大的,這主要是因為受疫情影響。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類活動都叫停,購物中心的開業計劃也被擱淺,2月和3月兩個月份無一個項目開業,是一季度開業量新低的主要原因。

2.區域開業量對比

整體上看,雖然2020年一季度開業數量不理想,但各個區域均有項目開業,即便是開業量最少的東北,也憑藉哈爾濱哈西吾悅廣場的開業使得東北避免了「零開業」的尷尬。

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消費力強的華東一直是商業項目供應量最多的地區,2020年一季度區域榜榜首的格局並未改變,以11個開業量拔得頭籌,是當月唯一一個開業量上雙的區域;華南總體供應量5個,僅次於華東,主要得益於廣東省的搶眼表現。

兩個月零開業 一季度全國新開商業項目創新低

西南近年來商業環境日漸濃厚,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向來是企業必爭之地,成都IFS、成都太古里、重慶國金中心等項目全國聞名,加上貴陽、昆明等城市商業的崛起,整個區域商業供應量穩步增長,從近年來的發展勢頭來看,一直穩居區域排行前三,一季度也以4個開業量穩住第三位置。

其他區域,華中3個,西北2個,東北1個。

城市上看,一季度開業數量在2個以上的城市僅只有佛山、汕頭、常州三個城市。且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無項目開業,其他諸如天津、南京、蘇州等經濟發達的城市也沒有項目開業。

3.商業項目規模對比

新開商業項目中,規模在5至10萬方(含5萬方,不含10萬方)數量最多,占比50%;2至5萬方(含2萬方,不含5萬方)占比約31%;10至15萬方(含10萬方,不含15萬方)占比約15%;15萬方以上(含15萬方)占比約4%。

從體量規模分布情況上看,5-10萬方的一站式商業中心是目前常見的模式,這些項目融合了購物、吃喝玩樂等基本消費需求,也引入了劇院、娛樂會所、電影院、動物館等體驗性業態,又有足夠的空間可供活動營銷,往往受到很多開發商青睞。

同時,當下拿地成本越來越高,加上社區商業模式的流行,5萬方以下的小體量商業逐漸增多,尤其是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市中心地區,地越來越少,地價越來越高,而那些小而美的社區鄰里型購物中心由於靠近社區居民密度,有黏性高優勢,且無需高額營銷費用,也被廣泛看好。

如今,疫情進入相對平穩期,一些短暫休市的購物中心已經恢復正常營業,相信短暫調整,是為了更好的蓄力。而隨著工期進入正常軌道,年內之後的開業情況也會較一季度有所改善。

附:2020年一季度全國新開商業項目統計表

(來源:聯商網 陳寧輝)